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教无定法,所谓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学理念上的一种建构,是一种宏观教学方法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切不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高效课堂就是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三年前,我在执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一课时,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写教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从课前导语说什么、课文分析讲什么、要求学生答什么都进行了详细的预设,可以说做到万无一失。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想象的效果。课前,我设计了一段优美的导语:“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即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先范读一遍课文,再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解: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黄昏、夜晚三峡优美壮丽的景色。然后逐段分析讲解:早晨景色主要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中午景色重点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下午景色重点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夜晚景色主要描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勾画重点句子,我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可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但是,我讲得滔滔不绝、兴致盎然,部分学生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我很茫然,经过深刻地思考和总结,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注重了教情,忽视了学情,注重了教师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扼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造成障碍。我决心改变这种现状,随后,自己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积极钻研前沿教学方法,多次参加高效课堂培训,扎实进行校本教研,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随后,我对《三峡之秋》一课进行了重新设计,用高效课堂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采用了“引导学习,总结学法—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点拨总结,升华主题”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一学生回答:“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我及时给于表扬:“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说:“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并自由汇报。有的学生说:“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有的说:“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有的说:“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这时我及时鼓励:“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经过许多学生汇报,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景物的特点。接着,我说:“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学生争相汇报,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三峡的早晨很明净” “ 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主动探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使知识得到内化,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早晨景色的学习方法,即:这一段写了什么事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最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由学习描写中午、黄昏、夜晚景色的段落,指导学生在多读中体会,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老师只做适时点拨。这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讨论交流气氛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由此,我感觉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你讲得怎么样,而是看你组织得如何,看学生参与得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分享快乐,总结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年前,我在执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一课时,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写教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从课前导语说什么、课文分析讲什么、要求学生答什么都进行了详细的预设,可以说做到万无一失。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想象的效果。课前,我设计了一段优美的导语:“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即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先范读一遍课文,再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解: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黄昏、夜晚三峡优美壮丽的景色。然后逐段分析讲解:早晨景色主要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中午景色重点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下午景色重点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夜晚景色主要描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勾画重点句子,我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可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但是,我讲得滔滔不绝、兴致盎然,部分学生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我很茫然,经过深刻地思考和总结,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注重了教情,忽视了学情,注重了教师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扼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造成障碍。我决心改变这种现状,随后,自己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积极钻研前沿教学方法,多次参加高效课堂培训,扎实进行校本教研,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随后,我对《三峡之秋》一课进行了重新设计,用高效课堂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采用了“引导学习,总结学法—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点拨总结,升华主题”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一学生回答:“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我及时给于表扬:“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说:“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并自由汇报。有的学生说:“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有的说:“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有的说:“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这时我及时鼓励:“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经过许多学生汇报,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景物的特点。接着,我说:“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学生争相汇报,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三峡的早晨很明净” “ 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主动探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使知识得到内化,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早晨景色的学习方法,即:这一段写了什么事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最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由学习描写中午、黄昏、夜晚景色的段落,指导学生在多读中体会,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老师只做适时点拨。这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讨论交流气氛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由此,我感觉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你讲得怎么样,而是看你组织得如何,看学生参与得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分享快乐,总结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