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更具化学味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探究味、生活味、体验味、科学味,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渗透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才可能上出具有化学味道的课堂。
  关键词:化学课堂;水的人工净化;化学味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4–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山东省初中化学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展评课,课题是“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该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第2课时,内容包括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三部分。听后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都悄然发生了很大改变,课堂教学关注探究、联系生活、注重生成,学生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知识学习水到渠成,给人以春风扑面之感,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化学味。
  1 “化学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授课教师关注实验探究、重视知识建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过程性体验:一是改变实验形式,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变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为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习过滤操作时,教师往往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实验,受实验仪器、药品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往往观察不到或观察不清教师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授课教师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改进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对于实验效果不佳的实验,教师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如除去滤液中的颜色和异味,教材上的做法是向盛有滤液的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静置,但实验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授课教师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而是将活性炭放入一支大的针筒中,将针筒(装有活性炭)内的活塞轻轻拔出,倒入滤液,慢慢推动活塞,将液体推入试管中,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明显、效果增强。三是增补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除去天然水中中的悬浮颗粒,需要加入明矾,但加入明矾后,效果缓慢,现象十分不明显,为帮助学生了解明矾的作用及净水效果,教师将课前做好的实验录制成视频,课上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教材没有给出实验,教师增补了分组实验,让学生取相同体积且少量的蒸馏水和过滤后的天然水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同种肥皂水,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对比,根据实验现象很容易判断,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蒸馏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借助实验轻松完成了对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处处焕发出浓浓的探究味。
  2 “化学味”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增強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2]。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授课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载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观看“比尔·盖茨体验粪便中提取饮用水的视频”把学生引入水的世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水的净化方法的思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滤知识时,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滤网:豆浆滤网、茶滤网、漏勺、带孔水果盘等,让学生回顾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归纳这些不同生活用品具有的相同用途——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离,初步形成对过滤的认识,教师趁机植入“过滤”概念;学习过滤的概念、体验过滤操作之后,教师又展示了防尘口罩、淡化海水的离子膜等物品,引发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小石子、砂子、棉花、木炭制作简易净水装置,既拓展应用知识、提高对生活用品物品再利用,又体现学以致用原则;学习吸附知识时,教师展示冰箱去味除湿专用活性炭、除醛卫士——汽车专用活性竹炭、活性炭鞋垫、家用净水器活性炭滤芯等用品,体现活性炭的用途,展示活性炭的结构,思考活性炭的作用;鉴别软水和硬水时,取用蒸馏水、井水、矿泉水进行实验;介绍硬水的危害时,展示布满厚厚水垢的烧水壶、输送自来水的铁质管道;讲解物质的分类时,联系书店的书、医院的药物、超市的物品等分类摆放,让学生感知生活物品的分类摆放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便利,初步建构分类的思想。
  生活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化学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化学学习理念,化学课堂时时焕发出浓浓的生活味。
  3 “化学味”是融入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味”
  教学并不是给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授课教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对比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中自主构建知识,使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3]。
  对于过滤这一基本操作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过滤概念后,进一步设计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取相同体积的两杯混浊的天然水,用孔口较小的茶滤网进行“过滤”,比较滤液与原来水的清澈程度。学生发现水的清澈程度变化不大,教师随即提出问题:过滤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与固体颗粒的大小、滤网孔径的大小有关,此时教师展示常用定性滤纸的孔径图片。学生惊叹看似完好无损的滤纸上竟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小洞”,思考、分析滤纸能够用于过滤的原因:水分子很小,比小孔小得多,完全可以顺利通过“小孔”,而固体颗粒比小孔大得多,则不能通过小孔,因此滤纸具有过滤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过滤装置,指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对天然水进行过滤,体验过滤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过滤的理解和应用;在建构过滤概念、体验过滤操作之后,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拓展”过滤知识,体会过滤在生活中的妙用:生活中我们戴的防尘口罩实际就是运用过滤的原理,将灰尘与空气进行分离,使空气得以净化;家庭生活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将磨出的豆浆用“布袋”进行挤压,得到豆浆和豆渣,也是应用过滤原理;膜法淡化海水也是利用“过滤”原理,在压力作用下,水分子能够通过渗透膜,而其他的体积较大的盐离子则无法通过渗透膜,于是海水中的水分子不断地被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得到淡水。对过滤知识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感悟概念、形成概念、拓展应用概念等建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于物质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学习,教师也没有让学生找概念、划要点,背定义,而是教师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展示图书馆的书籍、药店的药物、超市的物品、化学仪器室中的仪器等分类摆放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摆放的原因,初步感悟分类的思想,建构分类意识,感知分类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能否给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中使用的天然水和通过蒸馏后得到的蒸馏水的成分,在学生给出二者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学生知道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弄清了二者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常见纯净物和混合物,加深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为学生挖渠引水,概念引入巧妙自然、概念学习水到渠成、概念拓展回归生活,知识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课堂教学之渠。
  对于天然水净化思路的梳理,教师也没有越俎代庖,直接呈现给学生除杂的方法,让学生记忆,而是经历了如下学习过程:确定任务对象→分析混合物成分→找到各成分性质的差异→选择净化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发、蒸馏。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因素、多差异的天然水混合体系,学生针分析水中的杂质,给出了相应的净化方法(如下表1)。
  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表面理解到真正建构的螺旋上升的过程[4]。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到处焕发着体验味。
  4 “化学味”是体现化学特点的“学科味”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化学原理。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学会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从而揭开物质构成的神秘面纱。课堂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科特点,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建构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习过滤知识时,教师在引导、点拨学生理解过滤原理后,进行设问:过滤天然水时,为什么泥沙能够留在滤纸上而水却能顺利透过滤纸流到下面的小烧杯中?针对这一宏观现象,教师另辟蹊径,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进行分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很小,比滤纸小孔小得多,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小孔”进入下面的烧杯,而固体颗粒是宏观的物质,而不是微观粒子,它的“个头”比滤纸小孔大得多,则不能通过小孔,只好留在滤纸上。教师立足于水的微观构成,从微观视角分析问题,并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化学微粒观,突出了化学学科的思维特征,并启示学生学习化学既要“见微知著”,也要“见著知微”。
  化学的魅力不仅在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物质,更在于化学可以创造物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体现化学价值观。将一杯浑浊的天然水经过复杂的变化可净化成为一杯澄清、透明的饮用水,这是化学的功劳,但水污染容易、净化却很难,教师由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保护生存的环境。通过展示节水徽记,提醒学生自来水管中的每一滴水都是来之不易的、我国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所以我们要节约水、爱惜水,树立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
  化学课堂以化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化学教学既让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化学价值观教育,体现观念为本的科学味。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实践证明:化学教学只有突出学科特色、回归化学本真、重视观念形成、体现学科思想,才能彰显化学魅力,让课堂焕发化学味!
  参考文献:
  [1]王荣桥.从过程与方法维度重构实验教学——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6,(3):70.
  [2]陆亮.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同课异构优质课评析[J].化学教学,2016,(9):35.
  [3]王荣桥.从过程与方法维度重构教学过程——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9):56.
  [4]王荣桥.分子概念教学三部曲:了解、理解、见解[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9):1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技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在过去10年中,发达国家一半的经济增长可归功于其良好的技能教育。使公民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识,不仅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助于国家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2014年年初由经济学人智库撰写、培生公司出版的《学习曲线》报告,重点考察了技能的重要性、技能的运用与保持、发展中国家的技能发展情况等内容,并得出了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首先,我代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向出席2013年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培训中外合作伙伴年会的中外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对于承办此次会议的云南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在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11月1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于当日合作成立了开放教育资源大学(OERu),面向全球学生提供学分制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旨在推动高等教育革命,增加教育机会,共享知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教育资源(OER)基金会主任韦恩·麦金托什博士说,OERu将为每个人提供负担得起的教育,只要有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在家自学,学习全球获得认证的大学的一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2年9月14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9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日本全国共有474所公立学校关闭,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出生率降低和学生数量减少。关闭的学校数由2010年度的559所减少到474所。自2003年开始,每年都有400所以上的日本公立中小学关闭。  被关闭的学校中有323所小学、93所初中、50所高中和8所特别支援学校。其中,北海道51所、熊本县36所、鹿儿岛县
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课程被冠名为“国际课程”,引入国内的普通高中加以研究与实践,受到了政府、社会及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基础教育研讨会期间举办了主题为“高中国际课程:为中学发展引入全新活力”的沙龙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石彦伦、北京师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2年9月20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10的学校报告称,在全国范围内下拨的12.5亿英镑中小学生补助金(Pupil Premium)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项报告指出,1/3的学校将中小学生补助金用来补贴或支付差旅费和接待费;1/6的学校将补助金用来购买校服或设备。  资深自由民主党人士大卫·劳斯承诺,将从报告中汲取经验教训。劳斯先生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学
2013年10 月22 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与中国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互动,与他们分享了对俄中关系、文化和教育交流、个人爱好、反腐等方面的看法。其间,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梅德韦杰夫邀请中国网民到俄罗斯高校学习俄语,并建议他们阅读俄罗斯文学经典著作。  梅德韦杰夫表示:“我们有很多好的大学,既有传统的综合类大学,也有全国最大的莫斯科大学和我曾经就读的、历史悠久的圣彼得堡大学等著名学府,这些大学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10月16日报道,在10月13日于英国伦敦召开的“商业回归教育运动”峰会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携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以及商界领袖们,共同呼吁企业在2020年前将全球企业社会责任预算中的20%用于教育。  “商业回馈教育运动”发起于2014年3月在迪拜举行的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由教科文组织、瓦尔基环球教育集团(Varkey Gems Foundation
摘 要:近年来,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问题严重。针对这种状况,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障学生的权益,《校园霸凌防制准则》的制订就是其中之一。此准则的执行能一定程度上遏制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行为,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构建友善校园。  关键词:台湾地区;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友善校园  一、背景分析  “霸凌”音译于英文“bully”,意指故意、持续地以言语、文字、图画、符
审核(Audit)主要是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组织与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周期性检查的外部质量保障活动。英国和澳大利亚是采用审核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英国的高等教育传统发端于中世纪,形成了英国特色的“大学自治”和教育管理机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采取审核模式,是政府监管和大学争取自主权博弈的结果。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其教育体制基本仿效英国,但其以审核为主的质量保障模式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一、英国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