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贵州贵安新区,有这样一位“石匠”,50岁那年,他放弃世俗的生活,到一片荒原隐居。20年过去,石匠已经年过古稀,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已经消散,但他却悄无声息建成了一座奇幻城堡花溪夜郎谷。
“建成?才刚开始呢!要建一座屹立千年不倒的城堡,要穷几代人之功,或许建这城堡要像愚公移山般子子孙孙孙无穷尽!”他是花溪夜郎谷谷主宋培伦。每次听到宋培伦和花溪夜郎谷的故事,就想起黄药师和桃花岛的传说。宋培伦用20年的坚持,把中国人的侠客梦和田园情都照进了现实。
“巨石疯马”催生的“大地艺术”
出租车司机在导航显示的目的地来回走了几圈,都没有找到夜郎谷所在地。我们只能下车步行,询问当地村民,村民指了指前方围墙上的破洞说:“这是夜郎谷的一个偏门!”
偏门有点太偏了,就像苗族山寨的寨门。我们将信将疑地钻进洞口,眼前便出现一个诡异的世界:前方出现一片石头垒砌的城墙,城墙之后有石柱高高耸起,每个石柱上都立着一尊面目狰狞的头像。这些雕塑高高在上俯瞰着闯入者,让我身上立马生出鸡皮疙瘩,不自觉地在内心默念:“冒昧打扰!”
城墙上有一门洞,我们沿着台阶而上站到城墙之上。脚底之下,一个失落的奇幻世界从谷底“生长”出来:这是一片喀斯特河谷,河谷两边,几十根石雕,像石笋一般根根矗立。我们行走在石林之中,就像孙悟空翻过筋斗云后抵达五指山。石柱每一尊都岿然不动,但头像个个表情诡异,就像原始部落长老站立着开审判会:这些闯入的外来者,该如伺处理?
“抱歉,吓到你们了!夜郎谷是我想象中的世界,所以造得有点诡异!”前方,一位长发披肩,穿白布衣的老者站在一尊七八米高的雕塑下和我打招呼,惊动了雕塑脚下的两只小松鼠,在我们挥手之间,松鼠们已经爬到雕塑头顶,和雕塑一起对我们冷眼旁观。
这里就是花溪夜郎谷,前方的老者便是谷主宋培伦。谷主边带着我们在雕塑丛林中穿行,边讲述他在夜郎谷的“造物”之路。
“花溪夜郎谷”萌生于1993年。这一年,还在美国游学的宋培伦参观美国拉什莫尔“总统山”时被震撼到了。震撼到他的不是那四尊总统头像,而是一尊名为“巨石疯马”的印第安人雕塑。
上世纪30年代,当拉什莫尔山的总统头像将完工时,印第安酋长亨利·斯坦丁比尔再也坐不住了。他想给誓死抗争欧洲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疯马”建一座比肩“总统山”的雕像,让世人知道印第安人也有偉大的英雄。
167米高的“巨石疯马”从1939年筹建。1948年亨利·斯坦丁去世,后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带着10个儿女接力。198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逝世,孙辈再接再厉。60多年过去了,“巨石疯马”依然没有完工,但印第安家族前赴后继建“巨石疯马”的举动感动了美国,人们因此开始更多地关注印第安人历史。
宋培伦被“巨石疯马”这个现代印第安人版“愚公移山”故事感动。他想起他一直关注的那些贵州少数民族,他认为,民族文化是世界的通行证。贵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足以代表贵州乃至中国,可与国际上最优秀的文化对话。只不过,贵州的民族文化,都散落在大地之中,缺乏有效地整理,更缺乏像“巨石疯马”这样的文化地标。要想让人对贵州的民族文化耳目一新,就必须沉下心来做愚公,对如太行一般巍峨的传统文化做梳理,找出一条全新的路。他想要全神贯注做一件传世的作品,一件属于贵州的“巨石疯马”。
但要全神贯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宋培伦决定清空自己:他辞去了大学教职,不当“旅美艺术家”,拒绝了所有商业项目,就连成名的漫画也不画了。他选择了贵阳最偏僻的角落,现在的贵安新区和花溪交接处的一处山林,穷毕生积蓄流转了300亩土地,他把这儿命名为“花溪夜郎谷”。取名夜郎谷,是因为这里可能是历史上夜郎国的属地。夜郎,在传统语境中,是自大的代名。但在宋培伦的字典里,夜郎自大,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他选择石头来构建内心的奇幻世界:不用木头,因为木头会腐烂,还会消耗森林;也不用金属,因为金属会生锈,采矿会造成污染。他把自己的艺术归结为“大地艺术”:这件作品应该自然、环保,与大地融为一体。而夜郎谷所处的土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漫山遍野都是石头。石头是最廉价、普通而最自然的材料,而且最持久。这正合宋培伦心意:无论是欧洲的古堡、玛雅的神庙,还是吴哥窟,都是石头铸就。打造一座屹立千年的城堡,石头是最好的选择。
一座承载贵州民族记忆的活态传承馆
宋培伦把自己以前的所学所感都搬到花溪夜郎谷中:对贵州的神秘文化情有独钟,那就用原始的巫傩面具给城堡塑型;画漫画是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用张几何化的图案来制作雕塑……二十年如一日,不管春夏与秋冬,雕琢着这座天真烂漫的奇幻城堡。用铁杵翘起石块,叠成高大而突兀的石柱,先民的男性崇拜直抒胸臆;捡来废弃的陶片,在雕塑上贴出眼睛嘴唇,粗犷线条凝结出神秘微笑;用几何化的图案,拼接出各族逝去的图腾,有的已记不清,有的已入心……
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宋培伦先伺候好年迈的母亲,再带着猫狗穿越寂静山林,去寻找他的老伙计们一起“搭积木”,老伙计是附近的村民,要搭的“积木”便是石头城堡。
在开始建夜郎谷前,村民的营生便是开山炸石头卖,因而每个人都练得一手好石艺。宋培伦说,炸石头卖多没劲,我们一起用石头“搭积木”吧。这一搭就是20年,很多人年华老去,甚至离开了这世界。宋培伦也从当初风度翩翩的艺术家“玩”成了老石匠,但这老玩童却越玩越起劲。
花溪夜郎谷附近的村寨都是苗族村落,村民自古以来,就有用石头建造村寨的传统。而宋培伦也有打造石头城堡的打算:一个是大巧不工的民间工匠,一个是心中有丘壑的文化设计师。他负责把心中的图像比划出来,村民则教他如何用堆石最省力。20年时间,宋培伦把工人训练成“大地景观”设计师,村民也把宋培伦调教成“石匠博士”。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这座城堡的打造中,城堡的风格,既有传自远古的图腾文化的遗存,又有来自儿童的烂漫想象。 早年,他曾经研究贵州的神秘文化,请民间工匠雕刻了很多巫傩面具,到建花溪衣郎谷后,他把这种巫傩面具的意向立體化,不但在城堡内用石头堆起无数巫傩风格的石柱,还专门建造了一座造型如同傩面一般的建筑,专门用来存放收藏的傩面。他希望这个地方,兼容并包,充满想象,贵安也正是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碰撞融合让人脑洞大开的地方。
在山谷里还搭载了一个水上戏台,贵州各民族在水上演绎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奇幻城堡,里边都能塞满各民族奇幻的想象:苗族可以在这里演绎蝴蝶妈妈的传说,侗家可以在这里唱响行歌坐月的爱情故事,布依族可以在这里传承传统手艺枫香染……
自己创作一半,另一半交给自然
2014年到2016年,是夜郎谷最困难的时期。因为那时,夜郎谷附近,一座大学城拔地而起。
宋培伦和村民们花了20年时间,在悬崖上建起了一面傩面石柱森林。但悬崖更高处,立起了更大的一片楼房森林。原本高耸的傩面丛林,淹没在更高耸的楼房中,就像森森乔木底下的灌木丛。
这是一幅表意丰富的象征派绘画: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机械与手工,市场经济与个人情怀……这似乎不可调和。
2016年夏天,第一次到夜郎谷,看到这混搭的场景,为之扼腕。担心有一天,城镇化的脚步,最终会推进到夜郎谷之内,如那样,这“现代堂吉诃德”20年的坚持将毁于一旦。问正在指导村民堆石头的宋培伦:“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你该怎么办?”他看了看悬崖上淹没在高楼之中的傩面石柱,指了指悬崖的另一面说:“那一面被楼房淹没了,我就换另一方,再堆个20年。如果到时,整个夜郎谷,真的被毁了,那只能说明。我做的这些东西,艺术成就还不达标,不足以流传后世!”
坚持了20年,宋培伦和夜郎谷的故事,就像堂吉诃德和风车的战斗,没完没了,但却感染了所有人。夜郎谷经常遇到建不下去的情况,村民们就主动提出让他先别发工资,甚至主动借钱给他让他继续打造。因为20年来,夜郎谷已经不再是宋培伦的私家城堡,早已成为了所有参与建造者的精神家园。
我们到访夜郎谷时,不但宋培伦和附近的苗族村民在建造,还有一队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在网上看到夜郎谷的照片后,被深深震撼,决定参与到夜郎谷的建造中来。他们也画出了心中梦幻国度的场景,在夜郎谷就地取材,和当地苗族村民一起建造。
从1996年到2017年,21岁的夜郎谷还未长成,71岁的石匠还未老去。为了一座可以屹立千年的奇幻城堡,他们都在期待一起成长的另一个20年。
宋培伦说这奇幻城堡,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工,也可能随时都可以建成。因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一半,另一半交给自然——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进度,但不要试图干预自然的节奏。
“建成?才刚开始呢!要建一座屹立千年不倒的城堡,要穷几代人之功,或许建这城堡要像愚公移山般子子孙孙孙无穷尽!”他是花溪夜郎谷谷主宋培伦。每次听到宋培伦和花溪夜郎谷的故事,就想起黄药师和桃花岛的传说。宋培伦用20年的坚持,把中国人的侠客梦和田园情都照进了现实。
“巨石疯马”催生的“大地艺术”
出租车司机在导航显示的目的地来回走了几圈,都没有找到夜郎谷所在地。我们只能下车步行,询问当地村民,村民指了指前方围墙上的破洞说:“这是夜郎谷的一个偏门!”
偏门有点太偏了,就像苗族山寨的寨门。我们将信将疑地钻进洞口,眼前便出现一个诡异的世界:前方出现一片石头垒砌的城墙,城墙之后有石柱高高耸起,每个石柱上都立着一尊面目狰狞的头像。这些雕塑高高在上俯瞰着闯入者,让我身上立马生出鸡皮疙瘩,不自觉地在内心默念:“冒昧打扰!”
城墙上有一门洞,我们沿着台阶而上站到城墙之上。脚底之下,一个失落的奇幻世界从谷底“生长”出来:这是一片喀斯特河谷,河谷两边,几十根石雕,像石笋一般根根矗立。我们行走在石林之中,就像孙悟空翻过筋斗云后抵达五指山。石柱每一尊都岿然不动,但头像个个表情诡异,就像原始部落长老站立着开审判会:这些闯入的外来者,该如伺处理?
“抱歉,吓到你们了!夜郎谷是我想象中的世界,所以造得有点诡异!”前方,一位长发披肩,穿白布衣的老者站在一尊七八米高的雕塑下和我打招呼,惊动了雕塑脚下的两只小松鼠,在我们挥手之间,松鼠们已经爬到雕塑头顶,和雕塑一起对我们冷眼旁观。
这里就是花溪夜郎谷,前方的老者便是谷主宋培伦。谷主边带着我们在雕塑丛林中穿行,边讲述他在夜郎谷的“造物”之路。
“花溪夜郎谷”萌生于1993年。这一年,还在美国游学的宋培伦参观美国拉什莫尔“总统山”时被震撼到了。震撼到他的不是那四尊总统头像,而是一尊名为“巨石疯马”的印第安人雕塑。
上世纪30年代,当拉什莫尔山的总统头像将完工时,印第安酋长亨利·斯坦丁比尔再也坐不住了。他想给誓死抗争欧洲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疯马”建一座比肩“总统山”的雕像,让世人知道印第安人也有偉大的英雄。
167米高的“巨石疯马”从1939年筹建。1948年亨利·斯坦丁去世,后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带着10个儿女接力。198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逝世,孙辈再接再厉。60多年过去了,“巨石疯马”依然没有完工,但印第安家族前赴后继建“巨石疯马”的举动感动了美国,人们因此开始更多地关注印第安人历史。
宋培伦被“巨石疯马”这个现代印第安人版“愚公移山”故事感动。他想起他一直关注的那些贵州少数民族,他认为,民族文化是世界的通行证。贵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足以代表贵州乃至中国,可与国际上最优秀的文化对话。只不过,贵州的民族文化,都散落在大地之中,缺乏有效地整理,更缺乏像“巨石疯马”这样的文化地标。要想让人对贵州的民族文化耳目一新,就必须沉下心来做愚公,对如太行一般巍峨的传统文化做梳理,找出一条全新的路。他想要全神贯注做一件传世的作品,一件属于贵州的“巨石疯马”。
但要全神贯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宋培伦决定清空自己:他辞去了大学教职,不当“旅美艺术家”,拒绝了所有商业项目,就连成名的漫画也不画了。他选择了贵阳最偏僻的角落,现在的贵安新区和花溪交接处的一处山林,穷毕生积蓄流转了300亩土地,他把这儿命名为“花溪夜郎谷”。取名夜郎谷,是因为这里可能是历史上夜郎国的属地。夜郎,在传统语境中,是自大的代名。但在宋培伦的字典里,夜郎自大,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他选择石头来构建内心的奇幻世界:不用木头,因为木头会腐烂,还会消耗森林;也不用金属,因为金属会生锈,采矿会造成污染。他把自己的艺术归结为“大地艺术”:这件作品应该自然、环保,与大地融为一体。而夜郎谷所处的土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漫山遍野都是石头。石头是最廉价、普通而最自然的材料,而且最持久。这正合宋培伦心意:无论是欧洲的古堡、玛雅的神庙,还是吴哥窟,都是石头铸就。打造一座屹立千年的城堡,石头是最好的选择。
一座承载贵州民族记忆的活态传承馆
宋培伦把自己以前的所学所感都搬到花溪夜郎谷中:对贵州的神秘文化情有独钟,那就用原始的巫傩面具给城堡塑型;画漫画是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用张几何化的图案来制作雕塑……二十年如一日,不管春夏与秋冬,雕琢着这座天真烂漫的奇幻城堡。用铁杵翘起石块,叠成高大而突兀的石柱,先民的男性崇拜直抒胸臆;捡来废弃的陶片,在雕塑上贴出眼睛嘴唇,粗犷线条凝结出神秘微笑;用几何化的图案,拼接出各族逝去的图腾,有的已记不清,有的已入心……
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宋培伦先伺候好年迈的母亲,再带着猫狗穿越寂静山林,去寻找他的老伙计们一起“搭积木”,老伙计是附近的村民,要搭的“积木”便是石头城堡。
在开始建夜郎谷前,村民的营生便是开山炸石头卖,因而每个人都练得一手好石艺。宋培伦说,炸石头卖多没劲,我们一起用石头“搭积木”吧。这一搭就是20年,很多人年华老去,甚至离开了这世界。宋培伦也从当初风度翩翩的艺术家“玩”成了老石匠,但这老玩童却越玩越起劲。
花溪夜郎谷附近的村寨都是苗族村落,村民自古以来,就有用石头建造村寨的传统。而宋培伦也有打造石头城堡的打算:一个是大巧不工的民间工匠,一个是心中有丘壑的文化设计师。他负责把心中的图像比划出来,村民则教他如何用堆石最省力。20年时间,宋培伦把工人训练成“大地景观”设计师,村民也把宋培伦调教成“石匠博士”。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这座城堡的打造中,城堡的风格,既有传自远古的图腾文化的遗存,又有来自儿童的烂漫想象。 早年,他曾经研究贵州的神秘文化,请民间工匠雕刻了很多巫傩面具,到建花溪衣郎谷后,他把这种巫傩面具的意向立體化,不但在城堡内用石头堆起无数巫傩风格的石柱,还专门建造了一座造型如同傩面一般的建筑,专门用来存放收藏的傩面。他希望这个地方,兼容并包,充满想象,贵安也正是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碰撞融合让人脑洞大开的地方。
在山谷里还搭载了一个水上戏台,贵州各民族在水上演绎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奇幻城堡,里边都能塞满各民族奇幻的想象:苗族可以在这里演绎蝴蝶妈妈的传说,侗家可以在这里唱响行歌坐月的爱情故事,布依族可以在这里传承传统手艺枫香染……
自己创作一半,另一半交给自然
2014年到2016年,是夜郎谷最困难的时期。因为那时,夜郎谷附近,一座大学城拔地而起。
宋培伦和村民们花了20年时间,在悬崖上建起了一面傩面石柱森林。但悬崖更高处,立起了更大的一片楼房森林。原本高耸的傩面丛林,淹没在更高耸的楼房中,就像森森乔木底下的灌木丛。
这是一幅表意丰富的象征派绘画: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机械与手工,市场经济与个人情怀……这似乎不可调和。
2016年夏天,第一次到夜郎谷,看到这混搭的场景,为之扼腕。担心有一天,城镇化的脚步,最终会推进到夜郎谷之内,如那样,这“现代堂吉诃德”20年的坚持将毁于一旦。问正在指导村民堆石头的宋培伦:“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你该怎么办?”他看了看悬崖上淹没在高楼之中的傩面石柱,指了指悬崖的另一面说:“那一面被楼房淹没了,我就换另一方,再堆个20年。如果到时,整个夜郎谷,真的被毁了,那只能说明。我做的这些东西,艺术成就还不达标,不足以流传后世!”
坚持了20年,宋培伦和夜郎谷的故事,就像堂吉诃德和风车的战斗,没完没了,但却感染了所有人。夜郎谷经常遇到建不下去的情况,村民们就主动提出让他先别发工资,甚至主动借钱给他让他继续打造。因为20年来,夜郎谷已经不再是宋培伦的私家城堡,早已成为了所有参与建造者的精神家园。
我们到访夜郎谷时,不但宋培伦和附近的苗族村民在建造,还有一队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在网上看到夜郎谷的照片后,被深深震撼,决定参与到夜郎谷的建造中来。他们也画出了心中梦幻国度的场景,在夜郎谷就地取材,和当地苗族村民一起建造。
从1996年到2017年,21岁的夜郎谷还未长成,71岁的石匠还未老去。为了一座可以屹立千年的奇幻城堡,他们都在期待一起成长的另一个20年。
宋培伦说这奇幻城堡,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工,也可能随时都可以建成。因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一半,另一半交给自然——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进度,但不要试图干预自然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