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三研”教学模式是从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包含“研读”“研习”“研用”三个环节。“读”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习”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用”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三研”策略是我们对实际工作的归纳和提升。
(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学科培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目标、教育理想、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是学生在接受特定学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要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过渡,再向“知识创新”提升。“知识迁移”的核心是过程与方法,“知识创新”的核心是学科思维。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具备研究能力,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读”“习”“用”上下功夫,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要素。在这一框架下,文化基础中提出的科学精神、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核心三要素。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下,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并且教师要用教的方式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实现这些改变,就需要进行研究,即在学生的“读”“习”“用”的方法、习惯上进行研究,以实现教和学的有效、高效。
(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基于大国发展目标
技术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富有理性思维、勇于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通过对“研读”“研习”“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研究的教学氛围,构建以学生创造性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意识。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路。
(一)“三研”
“三研”包含“研读”“研习”“研用”三个环节。“三研”的核心在一个“研”字,即在“读”“习”“用”上要突出思辨精神。师生共“研”,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优质发展。
(二)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育活动中能够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思维、主动实践),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在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主动自觉地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
(三)“三研”自主发展模式
“三研”自主发展模式,以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对“研读”“研习”“研用”进行研究,包括对“三研”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对“三研”教学资源的研究,对“三研”校园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及对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为着力点的教师个人“三研”研究等。
(一)总体架构(见图1)
我们在文献研究、现状调查、相关研究等基础上,发现问题,设计模式,开展“三研”实践。从学习层面,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怎样把教材、教和学的方法、课堂、师生情感、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有效利用起来。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层面,突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教师通过“三研”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实施有效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校管理层面,强调了三个年级自主管理的新思路,施行科学、灵活、自主的学校管理模式。从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关注到“三研空间”的创设,为了“三研”的落地扎根,学校开辟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教室黑板的研习园地、走廊的研读空间、图书馆的开放、景观建设等,为学生赢得“三研”的时间。
(二)基本解读
1.学生培养目标和模式
(1)学科素养
读——读懂题意,明确条件,读取知识储备,反馈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而寻找解题的决策;习——分析问题的本质,建立基本的模型和具体的解题结构;用——应用知识技能、经验和建立起的模型或者结构进行解题。
(2)关键能力
读——学生正确读取教材信息,读取教师的讲授与指导信息,读取自己成功和失败的信息;学会读教材,读课堂,读懂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习——学生通过取得的信息不断修正思路,建立学科知识架构,掌握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逐步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学生应用所掌握的原有知识、所学知识、技能和解题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提升实际能力。
(3)核心价值观
读——学生通过听、看、读,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觀和价值观的信息,不断进行自我行为指导,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发到自觉,形成良好的纪律氛围;习——学生用外力或者自己内心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通过遵从、实践、评价,培养积极的行为;用——学生用长时间的训练与熏陶,培养意志品质,并用自身的可取之处提升自我。
(4)个性特长
读__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习惯特长,了解自己的实际优劣、发展前景,了解自己适于从事的职业;习——学校要有重点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开展社团活动、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提升自我;用——学生要用获取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学校、职业、社会、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有重点地发展个性特长。 2.教师发展方向和模式
(1)敬业乐业,自觉学习
读——教师要具备有底蕴、有能力、有情怀、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教育教学理论,还要读瞳学生;习——教师要在实践中反复打摩,探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现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课堂,形成一定的教学基本模式;用——教师要深切体会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用所学的理论、形成的认识、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及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
(2)素质过硬,教学精湛,科研开发
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教材、读瞳学情,控制好课堂节奏,要多听教师的评课,多听教师的说课,多听主备的设计等,广泛获取教学的有效信息;习——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学生、目标、教材、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精心设计课堂,做好教学设计;用——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与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专业技能。
(3)教育管理,个性引领
读——教师要深刻领悟自己的职业,怀有使命感,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遵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如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品格形成的规律等,搞好教学;用——教师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言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力量。
3.学校的策略与支撑
(1)“三研”空间建设
“研读”空间建设:读先贤,读经典,读榜样,读课堂,读国际时事,读身边小事。
“研习”空间建设:提高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交流效能,发展高雅的兴趣爱好,发现和训练自己的专长等。
“研用”空间建设:一切“研读”“研习”空间都是“研用”空间,整个校园都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校园环境、校园氛围、学校制度等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操、审美情趣和自律自省意识。学生可以利用体育馆、篮球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图书馆等专用空间进行专业特长训练。
(2)制度保障
常规教学环节制度化,这是制度性保障教学活动的关键。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研、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等制度,这些制度条目清楚,具有引领性、规范性、强制性,是教学活动的制度性保障。
考核评价量化、制度化,這一制度将会不断地得到完善和科学调整,其核心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科研工作校本化、制度化,其核心是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进行小步骤、全员参与的教育研究,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为推动学生成长提供积极保障。
一、“三研”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学科培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目标、教育理想、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是学生在接受特定学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要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过渡,再向“知识创新”提升。“知识迁移”的核心是过程与方法,“知识创新”的核心是学科思维。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具备研究能力,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读”“习”“用”上下功夫,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要素。在这一框架下,文化基础中提出的科学精神、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核心三要素。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下,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并且教师要用教的方式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实现这些改变,就需要进行研究,即在学生的“读”“习”“用”的方法、习惯上进行研究,以实现教和学的有效、高效。
(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基于大国发展目标
技术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富有理性思维、勇于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通过对“研读”“研习”“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研究的教学氛围,构建以学生创造性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意识。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路。
二、对“三研”和“自主发展”的概念界定
(一)“三研”
“三研”包含“研读”“研习”“研用”三个环节。“三研”的核心在一个“研”字,即在“读”“习”“用”上要突出思辨精神。师生共“研”,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优质发展。
(二)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育活动中能够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思维、主动实践),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在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主动自觉地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
(三)“三研”自主发展模式
“三研”自主发展模式,以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对“研读”“研习”“研用”进行研究,包括对“三研”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对“三研”教学资源的研究,对“三研”校园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及对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为着力点的教师个人“三研”研究等。
三、基于“三研”教学模式的教育实践
(一)总体架构(见图1)
我们在文献研究、现状调查、相关研究等基础上,发现问题,设计模式,开展“三研”实践。从学习层面,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怎样把教材、教和学的方法、课堂、师生情感、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有效利用起来。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层面,突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教师通过“三研”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实施有效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校管理层面,强调了三个年级自主管理的新思路,施行科学、灵活、自主的学校管理模式。从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关注到“三研空间”的创设,为了“三研”的落地扎根,学校开辟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教室黑板的研习园地、走廊的研读空间、图书馆的开放、景观建设等,为学生赢得“三研”的时间。
(二)基本解读
1.学生培养目标和模式
(1)学科素养
读——读懂题意,明确条件,读取知识储备,反馈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而寻找解题的决策;习——分析问题的本质,建立基本的模型和具体的解题结构;用——应用知识技能、经验和建立起的模型或者结构进行解题。
(2)关键能力
读——学生正确读取教材信息,读取教师的讲授与指导信息,读取自己成功和失败的信息;学会读教材,读课堂,读懂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习——学生通过取得的信息不断修正思路,建立学科知识架构,掌握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逐步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学生应用所掌握的原有知识、所学知识、技能和解题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提升实际能力。
(3)核心价值观
读——学生通过听、看、读,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觀和价值观的信息,不断进行自我行为指导,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发到自觉,形成良好的纪律氛围;习——学生用外力或者自己内心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通过遵从、实践、评价,培养积极的行为;用——学生用长时间的训练与熏陶,培养意志品质,并用自身的可取之处提升自我。
(4)个性特长
读__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习惯特长,了解自己的实际优劣、发展前景,了解自己适于从事的职业;习——学校要有重点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开展社团活动、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提升自我;用——学生要用获取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学校、职业、社会、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有重点地发展个性特长。 2.教师发展方向和模式
(1)敬业乐业,自觉学习
读——教师要具备有底蕴、有能力、有情怀、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教育教学理论,还要读瞳学生;习——教师要在实践中反复打摩,探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现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课堂,形成一定的教学基本模式;用——教师要深切体会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用所学的理论、形成的认识、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及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
(2)素质过硬,教学精湛,科研开发
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教材、读瞳学情,控制好课堂节奏,要多听教师的评课,多听教师的说课,多听主备的设计等,广泛获取教学的有效信息;习——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学生、目标、教材、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精心设计课堂,做好教学设计;用——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与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专业技能。
(3)教育管理,个性引领
读——教师要深刻领悟自己的职业,怀有使命感,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遵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如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品格形成的规律等,搞好教学;用——教师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言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力量。
3.学校的策略与支撑
(1)“三研”空间建设
“研读”空间建设:读先贤,读经典,读榜样,读课堂,读国际时事,读身边小事。
“研习”空间建设:提高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交流效能,发展高雅的兴趣爱好,发现和训练自己的专长等。
“研用”空间建设:一切“研读”“研习”空间都是“研用”空间,整个校园都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校园环境、校园氛围、学校制度等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操、审美情趣和自律自省意识。学生可以利用体育馆、篮球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图书馆等专用空间进行专业特长训练。
(2)制度保障
常规教学环节制度化,这是制度性保障教学活动的关键。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研、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等制度,这些制度条目清楚,具有引领性、规范性、强制性,是教学活动的制度性保障。
考核评价量化、制度化,這一制度将会不断地得到完善和科学调整,其核心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科研工作校本化、制度化,其核心是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进行小步骤、全员参与的教育研究,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为推动学生成长提供积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