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重视化学试卷的分析,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通过对试题特点详实的分析,直面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今后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试卷分析;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核心主干知识; 化学用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试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答题时暴露出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调整备考复习方案,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1试题特点分析
1.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分析题组成。与以往试题相比,试卷结构及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标靠本,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6∶3∶1,试题设计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收获。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1.2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发展:试题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考查内容涉及新课标中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干知识。选择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分类、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空气、水资源、溶液的酸碱性及化学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填空简答题考查了化学用语、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溶液及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灭火的原理等,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识别、气体的制取等,计算分析题考查了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综合计算。
1.3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试题从多角度呼应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答题中体会到“化学与人类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试题着眼于现实重大事件,以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实事热点、社会焦点问题为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生活,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1.4注重能力考查,目标明确:填空简答题和实验探究题加强了对学生根据情境素材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2学生答题暴露出平时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生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一些重要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清楚。主要是对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彻。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似是而非,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题本身难度大,而是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夹生饭”现象。
2.2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书写不规范。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错字屡禁不止。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到位,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配平、未写气体或沉淀符号等情况普遍。近年中考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一些学生审题不仔细,语言表述词不达意,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不够准确,往往用结论代替现象。
2.3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实验探究仍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没有抓准。选择实验装置的回答不全面,制取气体的装置考查中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不能认真审题,想当然答题。实验步骤的分析,装置和仪器的字母大小写看错等马虎的答题习惯依然存在。折射出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训练不够到位。
3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3.1按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现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命题的范围不超出《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范围;要求不高于《说明》中的层次限定;出现的试题类型与《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大体一致。所以,我们只有吃透《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每个知识点,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在复习时有的放矢。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深广度。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内容,要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复习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原理外,还要知道概念的形成和原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对知识考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增加知识的开放性,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知识点形成知识链,进而汇成知识网。使双基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学科素质,并能举一反三应用在实际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依标扣本,抓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复习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完整系统地通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对于每章节“精要回放”及课题小结中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消化,尽量减少和消除学生在双基中的疑点和盲点。通过对教材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以题带点、以点带面,构建知识体系网络。注重应用,以变促能、以能促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方法,探索高效复习教学模式。尽管中考越来越强调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考查是不可能脱离化学学科知识漫无目的进行的,它必然还将以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来体现,如实验能力的考查一定是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联系展开探究的。实际上,每年中考试题中考查双基的试题仍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从每年中考学生答卷中可以看出,考生在这些基础试题上的失分比较普遍。因此,复习中对学科核心主干知识应格外重视,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加强审题能力和学科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情实际,提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对学困生进行单独指导。阅卷过程中普遍反映出因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准确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反映出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只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分析过程,断章取义理解题意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加以足够的重视。要严格训练实验设计方案、操作、现象、结论等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简约性。对学生在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迁移应用等基本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注意能力的基础性和层次性要求,思维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化学信息迁移能力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4完善备考方案,加强答题规范性指导:在有限时间内教师要预设完善备考方案,目前中考化学复习基本是一轮打基础二轮求提高。二轮复习是中考的冲刺复习,也是巩固基础、提高思维能力和应试心理品质的最后契机,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试卷反映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学生规范答题训练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格式一定要规范训练。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纠错训练、规范化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复习中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掌握到位,思维品质提升到位,应对能力运用到位。力求让学生突破三关,即核心主干知识的梳理浓缩关,知识信息储存的整合优化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提升关。力争做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3.5重视精选习题,提高复习的时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扎实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外,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精讲精练,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个知识点的题目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注意教材习题的再生利用。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品读分析、规范解答、反思提高,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降低重心,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中考化学复习的意义。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认真地对近年中考试题进行研究,整理出现几率较高的知识点,即初中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只有对这些核心主干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过程中重点落实,减少复习时的随意性,走出经验备考、粗放备考、盲目备考的误区,力争达到“ 低耗高效 ”的理想状态,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试卷分析;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核心主干知识; 化学用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试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答题时暴露出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调整备考复习方案,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1试题特点分析
1.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分析题组成。与以往试题相比,试卷结构及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标靠本,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6∶3∶1,试题设计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收获。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1.2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发展:试题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考查内容涉及新课标中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干知识。选择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分类、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空气、水资源、溶液的酸碱性及化学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填空简答题考查了化学用语、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溶液及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灭火的原理等,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识别、气体的制取等,计算分析题考查了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综合计算。
1.3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试题从多角度呼应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答题中体会到“化学与人类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试题着眼于现实重大事件,以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实事热点、社会焦点问题为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生活,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1.4注重能力考查,目标明确:填空简答题和实验探究题加强了对学生根据情境素材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2学生答题暴露出平时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生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一些重要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清楚。主要是对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彻。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似是而非,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题本身难度大,而是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夹生饭”现象。
2.2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书写不规范。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错字屡禁不止。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到位,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配平、未写气体或沉淀符号等情况普遍。近年中考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一些学生审题不仔细,语言表述词不达意,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不够准确,往往用结论代替现象。
2.3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实验探究仍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没有抓准。选择实验装置的回答不全面,制取气体的装置考查中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不能认真审题,想当然答题。实验步骤的分析,装置和仪器的字母大小写看错等马虎的答题习惯依然存在。折射出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训练不够到位。
3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3.1按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现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命题的范围不超出《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范围;要求不高于《说明》中的层次限定;出现的试题类型与《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大体一致。所以,我们只有吃透《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每个知识点,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在复习时有的放矢。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深广度。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内容,要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复习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原理外,还要知道概念的形成和原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对知识考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增加知识的开放性,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知识点形成知识链,进而汇成知识网。使双基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学科素质,并能举一反三应用在实际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依标扣本,抓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复习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完整系统地通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对于每章节“精要回放”及课题小结中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消化,尽量减少和消除学生在双基中的疑点和盲点。通过对教材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以题带点、以点带面,构建知识体系网络。注重应用,以变促能、以能促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方法,探索高效复习教学模式。尽管中考越来越强调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考查是不可能脱离化学学科知识漫无目的进行的,它必然还将以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来体现,如实验能力的考查一定是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联系展开探究的。实际上,每年中考试题中考查双基的试题仍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从每年中考学生答卷中可以看出,考生在这些基础试题上的失分比较普遍。因此,复习中对学科核心主干知识应格外重视,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加强审题能力和学科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情实际,提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对学困生进行单独指导。阅卷过程中普遍反映出因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准确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反映出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只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分析过程,断章取义理解题意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加以足够的重视。要严格训练实验设计方案、操作、现象、结论等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简约性。对学生在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迁移应用等基本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注意能力的基础性和层次性要求,思维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化学信息迁移能力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4完善备考方案,加强答题规范性指导:在有限时间内教师要预设完善备考方案,目前中考化学复习基本是一轮打基础二轮求提高。二轮复习是中考的冲刺复习,也是巩固基础、提高思维能力和应试心理品质的最后契机,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试卷反映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学生规范答题训练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格式一定要规范训练。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纠错训练、规范化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复习中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掌握到位,思维品质提升到位,应对能力运用到位。力求让学生突破三关,即核心主干知识的梳理浓缩关,知识信息储存的整合优化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提升关。力争做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3.5重视精选习题,提高复习的时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扎实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外,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精讲精练,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个知识点的题目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注意教材习题的再生利用。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品读分析、规范解答、反思提高,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降低重心,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中考化学复习的意义。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认真地对近年中考试题进行研究,整理出现几率较高的知识点,即初中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只有对这些核心主干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过程中重点落实,减少复习时的随意性,走出经验备考、粗放备考、盲目备考的误区,力争达到“ 低耗高效 ”的理想状态,提高复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