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1+X”课型探究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不同课型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深刻地渗透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重要内容。教学古诗词,可以根据每首古诗词的特点以及作者、内容等方面,运用多种不同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笔者对小学古诗词教学“1+X”课型(其中“1”是精读感悟一首,“X”为变量,可以少到为零,也可以多到几组)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1”型古诗词的教学
  (一)内涵丰富
  很多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有些甚至是作者思想的外在表达,起托物言志的作用。这类古诗词的教学就需要我们透过诗句的表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古诗有必要集中整节课的时间好好品味、诵读,由古诗内容到写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解诗意,悟诗情。如古诗《江雪》的教学,我就设计了以下环节:
  1.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古诗的意思。
  (3)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2.感悟诗情
  (1)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我们能感受到雪大?
  (2)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个什么样的老翁?
  (3)出示柳宗元材料一,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孤独、寂寞)
  (4)出示柳宗元材料二,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不屈不挠、不同流合污)
  (5)过渡:是呀,老翁其实就是柳宗元。
  (6)此时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诗中的江雪仅仅只是雪么?渔翁独钓又在钓什么呢?
  (7)总结
  (二)读写结合
  一首首古诗隽永短小,虽寥寥数字,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古诗的这种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更是为“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读写结合,利用古诗词资源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如《寻隐者不遇》可以根据童子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回答,写一写作者是如何问的,童子是如何答的,并改写成一则故事。《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一墙之内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等等。这样的古诗教学也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保障。
  二、“1+1”型古诗词的教学
  (一)作者相同
  一位诗人的作品常常从几百首到上千首不等,有些优秀诗人的名篇也不计其数,甚至同名古诗就有若干。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等。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根据同一作者的同一类作品,采用精读感悟一首,掌握学习方法,迁移学习另一首的“1+1”型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在理解完诗意以后,就可以进行学法迁移,补充杜甫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内容相似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古诗的课文都是以《古诗两首》的形式出现的,这是编者有意地将两首有共同特点的古诗放在了一起。这样的编排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品读比较式学习。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采取“三读”法:
  1.读诗句,读出节奏
  (1)首先要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学生齐读。
  2.读诗句,感受画面
  (1)再读读这两首古诗,让我们去感受詩歌的画面美。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从哪一句诗中欣赏到的画卷。
  3.读诗句,比较品评
  (1)教材的编者为什么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同座位之间讨论。
  (2)汇报交流
  诗的形式:都是七言绝句,题目中都点出了时间、地点、事件乃至写作状态。
  诗的内容:都写了景,且都是六月盛夏的西湖,都兼具色彩美、画面美。
  情感:诗歌中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意,诗中有景,情在景中。
  (三)诗意相左
  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环境不同,作诗时的背景、心境不同,所以会出现很多古诗所表达出的诗意不一样,甚至相反的思想感情。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虽然都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但是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正好相反,一是“无故人”的凄凉,一是“都识君”的豁达。即便是同一作者的作品,也不会都是同一类型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前者表达了作者年轻时的无忧无虑的小姐生活,而后者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夫死的情况下所作,早已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境况。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这样诗意相左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强烈的反差来感受、升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我就补充了他的另一首诗作《春望》,通过一 “喜”一“悲”的品读感悟,去感受作者那一腔爱国之心。
  三、“1+多”型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比如按内容可以分成送别诗、边塞诗、爱国诗、春景诗等;也可以按照相同的作者来分类,比如特级教师孙双金就开发了“李白”系列古诗词教学;还可以根据涉及到共同的事物来分类,比如描写“月”的古诗、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柳树”的古诗,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举一反三,由一篇古诗的教学,带动一组同一主题的古诗的学习。这样主题串珠式的教学,课堂的信息量更大,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一篇,还了解到一类。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就可以补充送别组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诗作。
  在我设计的一节古诗词欣赏课中,我就抓住描写“桃花”这一主题的古诗词来进行教学: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出主题——桃花。然后进行主题串珠,拓展延伸。
  (一)眼中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说从这些描写桃花的古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二)胸中情
  1.其实桃花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是胸中那一份真挚的情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讨论诗中两处“桃花”分别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一处和人面相互辉映,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二处反衬出诗人的失望之情。)
  3.出示: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4.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5.从“桃花落”中,你感受到什么?(詩人的那份怨恨、无奈、凄楚)
  (三)心中梦
  1.桃花不仅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桃花还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梦境。
  2.出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谁来说说“世外桃源”的意思?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传承,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古诗词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开发好古诗词的教学资源。古诗词的课堂上,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永阳新区小学)
其他文献
古代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习古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从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全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而此次教改最大的特点是换掉了原人教版近40%的课文内容,大幅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因此,我们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依据课文内容谨慎地选择、链接、拓展文言文作品,并设计趣味阅读活动,使之与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
期刊
【摘要】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实施都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课前的微视频导入、课堂中的探究与互动,以及在翻转课堂模式带动下实现学生课后延伸学习这三步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英语 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课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能使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变成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举行的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一节数学课《数与形》,从中感受到数形结合的美。现结合其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发展与传承,这就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寓言故事这一独特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几乎各个年段都有它的身影。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之下的寓言故事该教些什么?如何引领儿童发现寓言之美?本文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讲
期刊
【摘要】儿童作文“假、大、空”现象背后,除了受自身读写协调发展因素制约外,更因为长期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失真”,不能促进儿童去观察和反映真实的生活世界。场景思维下的阅读教学,立足于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打开儿童心中的世界,并努力使两者对接。阅读教学应该努力让儿童“摆进去”体验,“走进现场”模拟,甚至让儿童尝试触及灵魂深处,以求促进真实的语文学习发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场景思维 实施策略  
期刊
【摘要】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耐心、专心、用心的倾听,引领、带动全体学生认真倾听,从而实现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关键词】倾听 耐心 专心 用心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倾听是交往互动的基础,有效的倾听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教师的要求,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从而深入参与互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能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适时调控和改进教学,抓
期刊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本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这部教材在教材板块设置、结构体系、选文内容编排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特别是能够主动适应教育理念转变,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将这个教育目标有机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这是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试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和儿童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  一、
期刊
【摘要】 珠心算教学以其科学的理论依据、新颖的改革思路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小学珠心算面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主要采取与小学数学有机融合的方式,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两本教材有效整合,融合教学,汲取珠算文化营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珠心算 教材整合 融合教学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期刊
【摘要】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备受关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模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模态 阅读 教学 绘本 短剧  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主要以教材中的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
期刊
学习汉语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讲,一下子把那么多的字母堆砌在一起,短时间要求准确认读,实属不易。新课标遵循学龄儿童认知规律,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不再提短期内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仅将汉语拼音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但明确提出这样的一句话:“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这就为拼音教学提供了路径——依标扣本、联系生活才是拼音教学本源之法。  一、巧用“情境图”,尝试发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