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气灭菌出现湿包的原因探讨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卧式圆形压力蒸气灭菌出现湿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灭菌856锅次共计26786个灭菌包的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8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0.217%。结论:加强消毒员操作规范管理、灭菌器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严格要求灭菌前的物品的包装和入锅装载,才能减少湿包的发生。
  【关键词】压力蒸气;灭菌;湿包
  【中图分类号】R45.5【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7-01
  
  采用压力饱和蒸气对物品进行灭菌操作,是利用压力饱和蒸气在冷凝时能释放大量潜热的物理特性,使灭菌的物品处于高温和潮湿的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物品中所有细菌及芽孢组织遭到破坏,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它具有控制方便、效果可靠、费用经济等优点,是目前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致灭菌包潮湿,发生湿包,从而影响灭菌效果,直接延误临床科室使用,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还有可能形成第二次污染,造成院内感染,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对我院2009年2月~2009年12月供应室在灭菌过程中出现湿包进行观察并探讨,现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灭菌器及参数。使用的灭菌器是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YXQ-WY-21-600型卧式圆形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温度为126摄氏度,工作压力为0.14MPa,灭菌时间40min,干燥时间10~15min。
  1.2 灭菌结果判断。灭菌器正面上方的仪表箱面板上显示记录灭菌温度126摄氏度,化学指示卡由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除每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和指示胶带外,每个灭菌包中心放置化学指示卡,封口处贴指示胶带。当灭菌周期完成化学卡(带)由灭菌前的“米黄色”条纹变为“黑色”条纹则表示达到灭菌条件;每月一次的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由我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我院院内感染委员会专职人员负责接送。
  1.3 湿包判断标准。
  1.3.1 湿包判断:在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和完全冷却后,取出的灭菌包水分含量>30%(手感潮湿),即视为湿包[1],不能作为无菌包使用,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灭菌物856锅次,共计26786包,其中湿包58个,湿包率为0.217%。
  1.3.2 评判标准:[2] 除非包裹是完全防水的,否则在测试胶带或物品的外部有额外的水滴或有看得见的潮湿,在包裹内内层或包裹内物品上有水滴或当包裹打开使用时是潮湿的,均为不合格。
  2 结果
  根据湿包的判断,58个出现湿包的原因及分布位置见表1
  3 讨论
  根据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湿包和有明显水渍包不作为无菌使用包[3]。因为包裹潮湿,细菌可通过水分由物体表面进入里层造成污染。针对表1中出现湿包形成的原因,笔者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预防。
  3.1 定期检查灭菌器,确保灭菌器运作正常是防止湿包的关键。灭菌器自身管道堵塞,如冷凝泄水阀、排水逆止阀故障、未及时清除过滤网中的纤维和沉积物,影响冷凝水的排出,以致蒸气含量多,进入内层打湿了灭菌包。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冷凝泄水阀,排水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灭菌器安装时,每台灭菌器应安装一条专用排水管,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保证冷凝水排出通畅。
  3.2 待灭菌物品的入锅装载不符合要求,是造成湿包的主要原因。消毒员装载错误,装放物品过多、过密、包与包之间横放、重叠,器械包放在敷料包上,不仅阻碍蒸气流通影响灭菌效果,而且会因干燥不彻底而产生湿包。灭菌包过大,紧贴灭菌柜门(壁),当蒸气通过灭菌室时遇到的柜壁产生冷凝水而浸湿包裹,从而影响灭菌包的干燥形成湿包。预防措施:加强消毒员工作监督和专业知识培训,物品装载入锅时,按要求将包裹采用“垂直竖型”、“十字型”、“#型”等方式放置,使包与包之间有空隙,装入物品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也不可少于柜室容积的10%,以利蒸气的穿透和排出,灭菌包应避免与灭菌器壁或门接触。
  3.3待灭菌包处置不当也常常产生湿包现象。待灭菌物品入锅前如含水量>10%,灭菌时可出现雾一样的水滴,使物品变湿而致湿包。另外,金属类器械重叠包装时没有使用吸水巾加以分隔,包裹过大、过紧,均会导致灭菌后物品难以干燥而发生湿包。预防措施:包装用的布类必须一用一清洗;器械、玻璃、管类物品清洗后要干燥才能包装且要附上吸水性毛巾;敷料包装尺寸不超过30cm×30cm×50cm,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包裹松紧要合适。
  参考文献
  [1] 叶月兰,吴海超,郭木兰.压力蒸气灭菌中湿包的成因和预防〔J〕.现代医院,2007,7(8):121
  [2] 许乐,张晓春.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包湿包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37
  [3] 曹登秀,赵玛丽,朱希华.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湿包原因及控制〔J〕.现代消毒学杂志,2007,24(5):484
  作者单位:331600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明确CT对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危新生儿头颅的CT表现。结果:发现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CT征像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脑缺血缺氧性损害、新生儿败血症等,还有部位高危新生儿CT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应用CT检查对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时诊断,以便及早处理很有帮助。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中枢神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03月至2009年03月共16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经工作通道置入球囊扩张后,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4ml~6ml不等。结果: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同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ELISA检验HBsAg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对标本溶血的研究,了解溶血产生的原因、溶血对HBsAg检测的影响、溶血影响ELISA检测HBsAg的机理以及溶血标本的防范措施。结果:标本溶血对我们检验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溶血ELISA;HBsAg  【中图分类号】R796【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腹痛患儿的超声检查中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85例。8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将肿大的淋巴结的声像图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的诊断中起指导作用,是临床进行诊断的必要及首选检查手段。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110例发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药物种类以及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氟罗沙星
期刊
【摘要】通过医院管理年工作的开展及进一步实施、完善,就是要加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经过管理年对检验科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不断落实、强化,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检查、督察、指导,使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逐条逐项进一步完善并建立了一系列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关键词】 管理年;检验工作;质
期刊
【摘要】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缺损17例。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随访8~18个月,外观良好,功能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缺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皮肤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上肢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5-01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本文通过日常工作所遇到的病例以及查阅文献对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避免方法研讨如下:  1 病例资料  张某,男,64岁,临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午入院时采血常规一管(EDTA-K2抗凝)送检,测得血小板
期刊
【摘要】 持续性异位妊娠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结合临床实践基础上,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进展。  【关键词】持续性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R6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8-01    随着近年来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的日益增多,腹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离退休女职工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影响她们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探索有效提高退休女职工及广大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方案与途径。方法 采用专人电话问卷或本人填写法,对我院所有2007年以前离退休(含病退)女职工共183例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状况。结果:我院离退休女职工年龄37岁~98岁,平均47.73 岁,丧偶25人,离异13人,分居2人;我院离退休女职工改良Kupperman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