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命运选择我踏上三尺讲台,也就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曾经高考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师范大学,如今如愿以偿的走入教育这片沃土。完美实现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起初,我以为在工作中我会充满自信、从容淡定,但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我以为。以下是我工作一学年以来总结的班级管理小妙招。
关键词:耐心;赏识;自控力
一、 用耐心的态度去教孩子——学会等待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平日里对自己要求不严,较松散,并且经常迟到。记得在接班时,原班主任还特别和我提起过他。为了能顺利开展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决定提前下点功夫。
(一) 摸清底细,找准“病因”
开学初我除了向原班主任了解以外,为了更了解孩子,我还私下询问了班中的几位同学,看看同学眼中的他究竟如何。幸运的是,从中我真的发现了问题。小明家庭情况特殊,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强,情绪管理能力弱。
(二) 蜻蜓点水,初试“锋芒”
在第一次小明迟到时,为了杀鸡儆猴,我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他,但是我并没有用词严厉。
这样做我的目的有两点:1、告诉班里其他同学不要迟到。2、初试小明同学的态度与反应。警示的作用似乎达到了,但是小明同学并没有做出回应,只是默不作声。以后的日子里,小明仍然会迟到,于是每次我都选择直击主题,及时批评。
(三) 学会等待,抓住“时机”
走上教师岗位以前,在暑期培训时,我记得在讲座中,老师曾说过要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于是,我耐心的把每一次小明迟到的日期、时间都一一做了记录。
上学一段时间以后,通过自己观察和与科任教师进行了解,我发现小明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高兴时老师教育他,他就默不作声;不高兴时老师教育他,他便会表现出极其烦躁的状态。
有一天,小明同以往一样迟到了,并且这次是推门而入,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仿佛没有看到我的存在……
我意识到时机成熟了,如果这次继续放任自由,小明以后可能会更加放肆自己、变本加厉。
这次我采取的做法和以往大不相同,走上教师岗位以前,我曾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如何读懂小学生》这本书。让我多少学到了一些方法,我知道此时的一味指责与批评只会激化矛盾,而且教育不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第一次选择了“冷处理”。
我开始全情投入的讲课,留心观察我发现小明同学也很快的准备出教材、练习本。他也开始座的很端正的听课了。一节课下来,小明还主动举手回答了两个问题,看到他满脸的高兴,我的内心也有一丝丝欣喜。可是早上得事情不能就此过去,迟到的现象不能再频频发生。
下课后,我走到小明的面前,还没等我开口,小明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迟到了,我怕您批评我。”我摸了摸小明的头说:“孩子,帮老师把数学作业搬到办公室,谢谢你。”
进入了办公室我说:“孩子谢谢。”听了我的话,孩子默不作声了,大眼睛一圈一圈的转着,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孩子你有事想和我说吗?”“老师对不起,我没有喊报告,我就直接闯进教室里了。”我摸了摸小明的头说:“孩子,迟到本是一件小事,咱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师伤心的是,歇了一个周末,我们小明竟然不认识老师了。”小明红着脸说:“老師,对不起,我怕您批评我,所以才直接走到座位上的。”我摸了摸小明的肩膀说:“孩子,老师希望你和我一样,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心里想想咱们这个集体,想想咱们班级里的每一个人。”
从那以后,我渐渐发现小明几乎不迟到了,即使偶尔会来晚也会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
(四) 善于反思,总结“妙招”
为了积累此次教育经验,我按照记录情况从头到尾进行了反思,收获以下几点:
1. 慢下来,给孩子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
“冲动是魔鬼,教育过程是缓慢而优雅的。”不要等待失败的教育结果出现,才后悔自己的行为。面对小明的行为,我没有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立即指责,而是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这既没有影响小明本节课的听课效果,同时还给予了小明很多时间让孩子进行反思。相信通过课堂上小明的自主反思,让孩子学会了冷静,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去反思自己的做法。
2. 躲起来,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里。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其人格尊严也都应该受到保护。面对小明无视老师的行为,我没有一味地职责他,而是利用课下给老师送作业为由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单独与孩子进行沟通。既在班级同学面前给小明留足了面子,也保护了孩子那幼小的自尊心。
3. 想起来,打开孩子的内心,旁敲侧击效果好。
面对小明的迟到,我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对其呵斥一通。而是通过老师伤心了这些直击心灵话语,唤起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不让性格古怪的他,展开“情绪风暴”。而是巧妙的打开孩子幼小、单纯、善良的内心。让孩子主动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给孩子强加贴标签更为重要。让孩子知错就改,才是教育最好的效果。
4. 静下来,给孩子时间反思,让孩子与内心说说话。
经过了一节课的冷处理,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错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放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好好想一想,让孩子有一些时间和自己心灵对对话。这时候,孩子通过自己努力想明白的事情,比教师的外在教育更为重要。
二、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学会赞扬
接班以来为了促进孩子们进步,我一直想在班级里设置一套鼓励机制。但是,自身又不知从何入手,通过向前辈们请教,我进行了如下步骤:
(一)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听了前辈们的建议,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决定利用班会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出班级的鼓励机制——红花绽放促成在。我想这既然是孩子们的鼓励机制,那么当然规则由孩子们来确定为好,商讨完成打印成文,张贴到班级公示栏中。
(二) 随手抓拍,及时表扬
教师利用“相机”随时捕捉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照片在班内滚动播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班内进行口头表扬,并奖励一枚“红花”印章。
(三) 借助网络力量,激发同学兴趣
将榜样同学的良好习惯发到班级微信群进行表扬。对于表现尤为突出的同学将其良好行为记录在班级的“好人好事”记录本上。
每天按照评比要求进行检查记录,评出章数,兑换“奖杯”印章和小红旗;两周公布一次,月末进行评比总结。连续两周累计得高分者给予“班级之星”印章。积分最低者组长不仅要向全班同学讲明失败的原因,还要表示决心怎样想方设法追上去。这样,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就都调动起来了。全班同学都处于一种不甘示弱的竞技状态。
班内竞争机制的设立,有效地把每一名学生与小组乃至全班都联系起来了,一个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作为小组的组长,他要为整个小组着想,生怕自己所在小组落后。这样,每个学生把自身价值融于小组,融于班集体。在竞争中,他们形成了集体的观念,集体的荣誉,在班里能为小组争光,在校里能为班集体争光。班级竞争机制还使每个学生都成了“班主任”,学会了互相督促和纠正,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错误,也更容易使学生改正错误,由一个班主任监督管理全班学生改变为学生互相监督,学生互相约束,学生主动管理自己,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在教育活动中占主体地位。这样就提高了个人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人人心中有小组,群策群力,都希望小组受奖,谁也不愿拖小组的后腿。其结果,好同学主动帮助本组落后的同学,落后同学也加强了对自己的约束,减少了违纪现象的发生。而且,不仅本组同学“并肩战斗”,与外组同学也加深了了解,整个班集体团结得就更紧了。
教师应舍得自己的赞扬,应善于发现同学们的优点,应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多表扬孩子。当然多表扬不意味着不批评,教师应合理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尺度,只有做到批评适度,表扬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
三、 用阳光的心态去爱孩子——学会自控
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他思维活跃、非常好动,是一个典型的“人来疯”。一节数学课,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分享着各自的研究成果,突然间,“咔咔”的敲桌子声响起,循声而去,原来又是小刚这个调皮鬼在用铅笔敲桌子,全班同学不得不停下交流,目光投向小刚,而肇事者依然我行我素地敲击着,毫无停止的意思……
通过前段时间的相处经验,我知道此时的责骂只会激发矛盾,弄得两败俱伤。并且在学生面前批评学生实在是下下策。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全体同学,并轻声提示到:“现在是交流时间,请你们继续合作交流。”我也假装无视的走开,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见到大家不再关注自己,小刚更用力的敲了几下桌子见依然没有引起我和同学的关注,也便加入到同学的交流中去,课堂秩序恢复如初。
下课后,我走到小刚的面前,还有等我开口,他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先讲自己的想法。”“想先讲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你可以先向組长申请本节课的‘发言特权’呀。”孩子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本周我的‘首次发言特权’已经用完。”“‘特权’用完,只能先等候别人发言,会倾听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心中没有规矩,那咱们班还不得乱套呀。”听了我的话,孩子默不作声了。
冲动往往乱方寸,心平气和情谊真。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冲动,往往是以愚蠢开始,再以后悔结束。经过了半节课的冷处理,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错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放一段时间在处理,效果比当时处理好很多。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很好地改正错误。
给孩子时间冷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调整心态的机会。在遇到课上突发事件时,教师第一要控制好自身的心态,不能上来不分青红皂白,火冒三丈,贸然行事。记得在新任班主任培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拥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进行创新。
想要打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则需要将心比心;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锁,则需要我们拿到与之匹配的钥匙。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种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获取丰收的喜悦。教育如同园艺,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借鉴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那会更好呀!
飞蛾扑向火,生命转瞬即失,是因为他们对光明的执着。蜡烛成灰泪始干,源于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执着。登山队员不以生命为代价向上攀登,是对于登高一望一览众山小的执着。园丁一生默默无闻,来自于他们对花开满园的绚丽与芬芳的执着。从记事开始,父辈就教导我,凡事皆由执着而起,凡事皆由执着而成。还记得恩师的谆谆教诲:对教育要用一份无私的执着去为教育奉献,只有用心经营教育才会产生好的效果。教师所从事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
让我们带着耐心,爱心,责任心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断前行,让我们同孩子一起成长,相信孩子们会站在我们的肩上走得更高看得更远,当老师我们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耐心;赏识;自控力
一、 用耐心的态度去教孩子——学会等待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平日里对自己要求不严,较松散,并且经常迟到。记得在接班时,原班主任还特别和我提起过他。为了能顺利开展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决定提前下点功夫。
(一) 摸清底细,找准“病因”
开学初我除了向原班主任了解以外,为了更了解孩子,我还私下询问了班中的几位同学,看看同学眼中的他究竟如何。幸运的是,从中我真的发现了问题。小明家庭情况特殊,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强,情绪管理能力弱。
(二) 蜻蜓点水,初试“锋芒”
在第一次小明迟到时,为了杀鸡儆猴,我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他,但是我并没有用词严厉。
这样做我的目的有两点:1、告诉班里其他同学不要迟到。2、初试小明同学的态度与反应。警示的作用似乎达到了,但是小明同学并没有做出回应,只是默不作声。以后的日子里,小明仍然会迟到,于是每次我都选择直击主题,及时批评。
(三) 学会等待,抓住“时机”
走上教师岗位以前,在暑期培训时,我记得在讲座中,老师曾说过要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于是,我耐心的把每一次小明迟到的日期、时间都一一做了记录。
上学一段时间以后,通过自己观察和与科任教师进行了解,我发现小明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高兴时老师教育他,他就默不作声;不高兴时老师教育他,他便会表现出极其烦躁的状态。
有一天,小明同以往一样迟到了,并且这次是推门而入,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仿佛没有看到我的存在……
我意识到时机成熟了,如果这次继续放任自由,小明以后可能会更加放肆自己、变本加厉。
这次我采取的做法和以往大不相同,走上教师岗位以前,我曾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如何读懂小学生》这本书。让我多少学到了一些方法,我知道此时的一味指责与批评只会激化矛盾,而且教育不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第一次选择了“冷处理”。
我开始全情投入的讲课,留心观察我发现小明同学也很快的准备出教材、练习本。他也开始座的很端正的听课了。一节课下来,小明还主动举手回答了两个问题,看到他满脸的高兴,我的内心也有一丝丝欣喜。可是早上得事情不能就此过去,迟到的现象不能再频频发生。
下课后,我走到小明的面前,还没等我开口,小明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迟到了,我怕您批评我。”我摸了摸小明的头说:“孩子,帮老师把数学作业搬到办公室,谢谢你。”
进入了办公室我说:“孩子谢谢。”听了我的话,孩子默不作声了,大眼睛一圈一圈的转着,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孩子你有事想和我说吗?”“老师对不起,我没有喊报告,我就直接闯进教室里了。”我摸了摸小明的头说:“孩子,迟到本是一件小事,咱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师伤心的是,歇了一个周末,我们小明竟然不认识老师了。”小明红着脸说:“老師,对不起,我怕您批评我,所以才直接走到座位上的。”我摸了摸小明的肩膀说:“孩子,老师希望你和我一样,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心里想想咱们这个集体,想想咱们班级里的每一个人。”
从那以后,我渐渐发现小明几乎不迟到了,即使偶尔会来晚也会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
(四) 善于反思,总结“妙招”
为了积累此次教育经验,我按照记录情况从头到尾进行了反思,收获以下几点:
1. 慢下来,给孩子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
“冲动是魔鬼,教育过程是缓慢而优雅的。”不要等待失败的教育结果出现,才后悔自己的行为。面对小明的行为,我没有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立即指责,而是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这既没有影响小明本节课的听课效果,同时还给予了小明很多时间让孩子进行反思。相信通过课堂上小明的自主反思,让孩子学会了冷静,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去反思自己的做法。
2. 躲起来,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里。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其人格尊严也都应该受到保护。面对小明无视老师的行为,我没有一味地职责他,而是利用课下给老师送作业为由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单独与孩子进行沟通。既在班级同学面前给小明留足了面子,也保护了孩子那幼小的自尊心。
3. 想起来,打开孩子的内心,旁敲侧击效果好。
面对小明的迟到,我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对其呵斥一通。而是通过老师伤心了这些直击心灵话语,唤起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不让性格古怪的他,展开“情绪风暴”。而是巧妙的打开孩子幼小、单纯、善良的内心。让孩子主动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给孩子强加贴标签更为重要。让孩子知错就改,才是教育最好的效果。
4. 静下来,给孩子时间反思,让孩子与内心说说话。
经过了一节课的冷处理,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错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放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好好想一想,让孩子有一些时间和自己心灵对对话。这时候,孩子通过自己努力想明白的事情,比教师的外在教育更为重要。
二、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学会赞扬
接班以来为了促进孩子们进步,我一直想在班级里设置一套鼓励机制。但是,自身又不知从何入手,通过向前辈们请教,我进行了如下步骤:
(一)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听了前辈们的建议,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决定利用班会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出班级的鼓励机制——红花绽放促成在。我想这既然是孩子们的鼓励机制,那么当然规则由孩子们来确定为好,商讨完成打印成文,张贴到班级公示栏中。
(二) 随手抓拍,及时表扬
教师利用“相机”随时捕捉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照片在班内滚动播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班内进行口头表扬,并奖励一枚“红花”印章。
(三) 借助网络力量,激发同学兴趣
将榜样同学的良好习惯发到班级微信群进行表扬。对于表现尤为突出的同学将其良好行为记录在班级的“好人好事”记录本上。
每天按照评比要求进行检查记录,评出章数,兑换“奖杯”印章和小红旗;两周公布一次,月末进行评比总结。连续两周累计得高分者给予“班级之星”印章。积分最低者组长不仅要向全班同学讲明失败的原因,还要表示决心怎样想方设法追上去。这样,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就都调动起来了。全班同学都处于一种不甘示弱的竞技状态。
班内竞争机制的设立,有效地把每一名学生与小组乃至全班都联系起来了,一个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作为小组的组长,他要为整个小组着想,生怕自己所在小组落后。这样,每个学生把自身价值融于小组,融于班集体。在竞争中,他们形成了集体的观念,集体的荣誉,在班里能为小组争光,在校里能为班集体争光。班级竞争机制还使每个学生都成了“班主任”,学会了互相督促和纠正,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错误,也更容易使学生改正错误,由一个班主任监督管理全班学生改变为学生互相监督,学生互相约束,学生主动管理自己,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在教育活动中占主体地位。这样就提高了个人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人人心中有小组,群策群力,都希望小组受奖,谁也不愿拖小组的后腿。其结果,好同学主动帮助本组落后的同学,落后同学也加强了对自己的约束,减少了违纪现象的发生。而且,不仅本组同学“并肩战斗”,与外组同学也加深了了解,整个班集体团结得就更紧了。
教师应舍得自己的赞扬,应善于发现同学们的优点,应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多表扬孩子。当然多表扬不意味着不批评,教师应合理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尺度,只有做到批评适度,表扬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
三、 用阳光的心态去爱孩子——学会自控
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他思维活跃、非常好动,是一个典型的“人来疯”。一节数学课,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分享着各自的研究成果,突然间,“咔咔”的敲桌子声响起,循声而去,原来又是小刚这个调皮鬼在用铅笔敲桌子,全班同学不得不停下交流,目光投向小刚,而肇事者依然我行我素地敲击着,毫无停止的意思……
通过前段时间的相处经验,我知道此时的责骂只会激发矛盾,弄得两败俱伤。并且在学生面前批评学生实在是下下策。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全体同学,并轻声提示到:“现在是交流时间,请你们继续合作交流。”我也假装无视的走开,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见到大家不再关注自己,小刚更用力的敲了几下桌子见依然没有引起我和同学的关注,也便加入到同学的交流中去,课堂秩序恢复如初。
下课后,我走到小刚的面前,还有等我开口,他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先讲自己的想法。”“想先讲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你可以先向組长申请本节课的‘发言特权’呀。”孩子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本周我的‘首次发言特权’已经用完。”“‘特权’用完,只能先等候别人发言,会倾听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心中没有规矩,那咱们班还不得乱套呀。”听了我的话,孩子默不作声了。
冲动往往乱方寸,心平气和情谊真。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冲动,往往是以愚蠢开始,再以后悔结束。经过了半节课的冷处理,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错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放一段时间在处理,效果比当时处理好很多。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很好地改正错误。
给孩子时间冷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调整心态的机会。在遇到课上突发事件时,教师第一要控制好自身的心态,不能上来不分青红皂白,火冒三丈,贸然行事。记得在新任班主任培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拥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进行创新。
想要打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则需要将心比心;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锁,则需要我们拿到与之匹配的钥匙。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种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获取丰收的喜悦。教育如同园艺,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借鉴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那会更好呀!
飞蛾扑向火,生命转瞬即失,是因为他们对光明的执着。蜡烛成灰泪始干,源于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执着。登山队员不以生命为代价向上攀登,是对于登高一望一览众山小的执着。园丁一生默默无闻,来自于他们对花开满园的绚丽与芬芳的执着。从记事开始,父辈就教导我,凡事皆由执着而起,凡事皆由执着而成。还记得恩师的谆谆教诲:对教育要用一份无私的执着去为教育奉献,只有用心经营教育才会产生好的效果。教师所从事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
让我们带着耐心,爱心,责任心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断前行,让我们同孩子一起成长,相信孩子们会站在我们的肩上走得更高看得更远,当老师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