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以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达到多种类的交际目的,教师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大学英语 顺应理论
语码转换是当今社会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现象,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化是人们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进行语码选择而发生的语言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二语习得研究者吸收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用语码转换指称语言课堂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使用。
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多种类的语言动机,比如省事省时、快捷简单、间接回答、缩短心理距离、排除其他交际者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现象。语码与语言、方言、标准语、语域等都不一样,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是相对另外一种符号而独立存在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当今社会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现象,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理论
Verschueren在其论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语言学的理解,1999)中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今的语用学。Verschueren认为语用学是语言现象的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观,是一种功能性的综观,语用学渗透在语言使用的所有层次上,语言学内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与语用学脱离。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具体的选择手段和策略受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使语言使用富有弹性;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Verschueren 1999)。
语用学家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为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一个比以往更广阔、解释力更强的新视角,能全面阐释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
三、语码转化在大学英语课堂的顺应性体现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语言障碍仍然是教与学之间一道无形的沟壑,特别是对于录取分数不是很高的大学,老师在台上讲,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总是存在,教学活动有时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无法顺利进行。在遇到类似困难时,语码转换可以帮助老师简单、快捷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在课堂上排斥母语会限制外语教学,利用英语虚拟创造的课堂交际环境不管有多真实,都无法避免使用一定的汉语进行交际的情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这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教师为了顺应教学,达到“省时、省事、简练、快捷”的目的。
1. 术语、专业名词和疑难词汇的翻译。
大学英语教材涉猎的题材广泛,有时候一篇课文中出现多个术语、专有名词,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迷惑。这时候,教师的汉语翻译可以帮助梳理、理解课文。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医学术语、国内见不到的植物、食品名称、体育活动的专有名词,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此时的语码转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减少学习焦虑。类似的情况还有,海啸(tsunami)、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等新闻中出现的词汇,而学生还没有掌握的这些英语单词,这时的语码转换就是一种词汇的扩增。
此外,由于思维和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存有不可译性。当说话人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课文中某些词语、词组、句子的意思或者表达繁琐的时候,可以采用语码交换的策略,直接用汉语表达。例1:《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①第二册第七单元的Reading是一篇叫做Bridging Cultural Gaps Gracefully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描述从老外的角度看中国人送客的文字。
T:Besides,that’s going against Chinese custom,because haste is to be avoided. 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part from someone? “Go slowly.” Not farewell or Godspeed,but “Go slowly.” To the Chinese it means “Take care” or “Watch your step” or some other such caution,but translated literally it means “Go slow.” 慢走。
T:That same “slow” is used in another polite expression used by the host at the end of a particularly large and delicious meal to assure his guests what a poor and inadequate host he has been. 怠慢。教师通过语码转换,提示学生注意同样的slow应怎样理解。 2. 在讲解语言点和分析语法现象的时候,可以突出难点或重点,达到举重若轻的效果。
在对语法现象进行的分析,老师的英文讲解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有时听不懂。
例2:T: Now,let’s turn to Para. 2 line 6. If it had not had this disability it would have undoubtedly stayed in the jungle and hunted for food in the customary way. It’s a kind of Subjunctive mood,and When it is contrary to the past fact,从句用“had 动词过去分词”,主句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动词过去分词”。 这里的语码转换是为了语法讲解简单明了(《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ook3 Unit6)。
(二)教师的语码转换可以调整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
1. 鼓励学生。
例3: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大多低头回避,意识到大家感觉有点难,但是有一位学生抬头,微笑迎接老师的目光。因此老师会说:Frank,come on. It’s a piece of cake,right? 小菜一碟。
2. 幽默效果,活跃气氛。
例4: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正欲提问,忽然一同学的QQ想起滴滴声,大家面面相觑,气氛紧张。只见老师扶了扶眼镜说:“你要是想回答问题又不好意思直说,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也可以。”然后向这位学生打手势:“OK,please.”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麻利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上课前都会看一眼,确保关静音,以免“被抓”。
3. 委婉地批评。
例5: T: 这次期末考试居然有好几位同学忘记涂试卷类型A。It’s terrible. That means you lose 40,before we check your examination paper. How could you pass the examination?
例6: T: Now,let’s read paragraph 3 together. (手机铃声响) 上课请关掉手机。
4. 有意识地回避。
例7: T:That’ all for today. See you next time. 抓紧时间交作业了。Today is deadline. 结课的时候,为了提醒大家交作业,老师用汉语强调,希望每位学生都听到。
四、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原则
语码转换的解释涉及语言、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语用学家Verschueren认为,交际语境属于非语言语境。交际语境由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组成。
(一)语言实现的顺应。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特征: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让语言使用者通过协商和选择,从多种可能的因素中灵活地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出现的语码转化,主要是减少学生的焦虑,强调重点、难点,节省时间。可以看出,为了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教师会使用语码转换,这是语码转换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规约的顺应。
在社交社会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和语言社团的交际规范,其中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中国文化下,老师和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结束语:Class is over. See you next time. 张某某同学过来一下,咱们谈谈作业的事情。此外,用英文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 Red in Chinese culture is the symbol of happiness. For example,大红灯笼高高挂,红包。这时,老师适时选择语码转换,可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三)心理动机的顺应。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化是顺应心理的产物,使用语码转换或语言变体是人们社会心理的反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行为不但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同时受到教师角色的制约和约束。比如教师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职能:授业解惑答疑、维持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等等。因此,教师在强调重点知识时,除了会用英语详细讲解外,还会用汉语进行重复,加强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
五、结语
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大学英语教学的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的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可以认为,必要的语码转换是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的一种语言选择。
外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在新阶段的大学课堂上,教师使用一定的语码转换是可取的。但究竟使用的频率应该是多少,母语的使用应该控制到什么限度,要因授课内容、学生和环境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教师根据具体语境下的语言现实、学生的受话能力和心理动机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其本质就是一种交际策略,其目的是服务于英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尊重全英教学的前提下,适量、适当、适时有计划地进行语码转化,恰当地运用母语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师对社会规约和教师角色的顺应和发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化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并合理掌握、运用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既不要过于依赖,又不要过于排斥。
注释:
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三版,简称《新编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高军,戴炜华. 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 外语教学. 2007(01).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大学英语 顺应理论
语码转换是当今社会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现象,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化是人们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进行语码选择而发生的语言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二语习得研究者吸收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用语码转换指称语言课堂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使用。
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多种类的语言动机,比如省事省时、快捷简单、间接回答、缩短心理距离、排除其他交际者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现象。语码与语言、方言、标准语、语域等都不一样,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是相对另外一种符号而独立存在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当今社会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现象,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理论
Verschueren在其论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语言学的理解,1999)中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今的语用学。Verschueren认为语用学是语言现象的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观,是一种功能性的综观,语用学渗透在语言使用的所有层次上,语言学内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与语用学脱离。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具体的选择手段和策略受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使语言使用富有弹性;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Verschueren 1999)。
语用学家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为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一个比以往更广阔、解释力更强的新视角,能全面阐释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
三、语码转化在大学英语课堂的顺应性体现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语言障碍仍然是教与学之间一道无形的沟壑,特别是对于录取分数不是很高的大学,老师在台上讲,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总是存在,教学活动有时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无法顺利进行。在遇到类似困难时,语码转换可以帮助老师简单、快捷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在课堂上排斥母语会限制外语教学,利用英语虚拟创造的课堂交际环境不管有多真实,都无法避免使用一定的汉语进行交际的情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这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教师为了顺应教学,达到“省时、省事、简练、快捷”的目的。
1. 术语、专业名词和疑难词汇的翻译。
大学英语教材涉猎的题材广泛,有时候一篇课文中出现多个术语、专有名词,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迷惑。这时候,教师的汉语翻译可以帮助梳理、理解课文。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医学术语、国内见不到的植物、食品名称、体育活动的专有名词,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此时的语码转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减少学习焦虑。类似的情况还有,海啸(tsunami)、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等新闻中出现的词汇,而学生还没有掌握的这些英语单词,这时的语码转换就是一种词汇的扩增。
此外,由于思维和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存有不可译性。当说话人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课文中某些词语、词组、句子的意思或者表达繁琐的时候,可以采用语码交换的策略,直接用汉语表达。例1:《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①第二册第七单元的Reading是一篇叫做Bridging Cultural Gaps Gracefully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描述从老外的角度看中国人送客的文字。
T:Besides,that’s going against Chinese custom,because haste is to be avoided. 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part from someone? “Go slowly.” Not farewell or Godspeed,but “Go slowly.” To the Chinese it means “Take care” or “Watch your step” or some other such caution,but translated literally it means “Go slow.” 慢走。
T:That same “slow” is used in another polite expression used by the host at the end of a particularly large and delicious meal to assure his guests what a poor and inadequate host he has been. 怠慢。教师通过语码转换,提示学生注意同样的slow应怎样理解。 2. 在讲解语言点和分析语法现象的时候,可以突出难点或重点,达到举重若轻的效果。
在对语法现象进行的分析,老师的英文讲解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有时听不懂。
例2:T: Now,let’s turn to Para. 2 line 6. If it had not had this disability it would have undoubtedly stayed in the jungle and hunted for food in the customary way. It’s a kind of Subjunctive mood,and When it is contrary to the past fact,从句用“had 动词过去分词”,主句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动词过去分词”。 这里的语码转换是为了语法讲解简单明了(《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ook3 Unit6)。
(二)教师的语码转换可以调整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
1. 鼓励学生。
例3: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大多低头回避,意识到大家感觉有点难,但是有一位学生抬头,微笑迎接老师的目光。因此老师会说:Frank,come on. It’s a piece of cake,right? 小菜一碟。
2. 幽默效果,活跃气氛。
例4: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正欲提问,忽然一同学的QQ想起滴滴声,大家面面相觑,气氛紧张。只见老师扶了扶眼镜说:“你要是想回答问题又不好意思直说,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也可以。”然后向这位学生打手势:“OK,please.”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麻利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上课前都会看一眼,确保关静音,以免“被抓”。
3. 委婉地批评。
例5: T: 这次期末考试居然有好几位同学忘记涂试卷类型A。It’s terrible. That means you lose 40,before we check your examination paper. How could you pass the examination?
例6: T: Now,let’s read paragraph 3 together. (手机铃声响) 上课请关掉手机。
4. 有意识地回避。
例7: T:That’ all for today. See you next time. 抓紧时间交作业了。Today is deadline. 结课的时候,为了提醒大家交作业,老师用汉语强调,希望每位学生都听到。
四、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原则
语码转换的解释涉及语言、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语用学家Verschueren认为,交际语境属于非语言语境。交际语境由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组成。
(一)语言实现的顺应。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特征: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让语言使用者通过协商和选择,从多种可能的因素中灵活地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出现的语码转化,主要是减少学生的焦虑,强调重点、难点,节省时间。可以看出,为了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教师会使用语码转换,这是语码转换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规约的顺应。
在社交社会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和语言社团的交际规范,其中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中国文化下,老师和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结束语:Class is over. See you next time. 张某某同学过来一下,咱们谈谈作业的事情。此外,用英文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 Red in Chinese culture is the symbol of happiness. For example,大红灯笼高高挂,红包。这时,老师适时选择语码转换,可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三)心理动机的顺应。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化是顺应心理的产物,使用语码转换或语言变体是人们社会心理的反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行为不但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同时受到教师角色的制约和约束。比如教师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职能:授业解惑答疑、维持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等等。因此,教师在强调重点知识时,除了会用英语详细讲解外,还会用汉语进行重复,加强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
五、结语
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大学英语教学的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的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可以认为,必要的语码转换是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的一种语言选择。
外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在新阶段的大学课堂上,教师使用一定的语码转换是可取的。但究竟使用的频率应该是多少,母语的使用应该控制到什么限度,要因授课内容、学生和环境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教师根据具体语境下的语言现实、学生的受话能力和心理动机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其本质就是一种交际策略,其目的是服务于英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尊重全英教学的前提下,适量、适当、适时有计划地进行语码转化,恰当地运用母语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师对社会规约和教师角色的顺应和发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化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并合理掌握、运用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既不要过于依赖,又不要过于排斥。
注释:
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三版,简称《新编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高军,戴炜华. 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 外语教学. 2007(01).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