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佬的读书生活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活跃在企业一线的大佬们,不乏出身草根的人,他们因读书而改变命运,比如郭广昌、刘强东、潘石屹等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也曾讲,如果他不读书,“今天可能就是苏北农村的一个农民”。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船长,其远见卓识、对外界的判断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地学习也显得格外重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曾国藩说“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读书有种独特的吸引力。如今企业家们到底在读什么书?他们的读书方法又是什么?
  企业家都在读什么?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弗兰西斯·培根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类书塑造的人也会有差异。
  大佬们读书很杂,他们推荐的书覆盖管理学、历史、政治、社会、文学等众多领域;不仅有中文书,还有外文书。他们的读书结构更像一个“T”字形,既有见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的深度。T形的一横很宽,读书的面要宽;对一些特别感兴趣或专业领域,则可以把书读深一点,这就是T形的一竖。
  1.经典让人的精神长骨头
  凡是能流传下来的,都是历经了时间考验的好书,这就是经典。经典书籍可以让人的精神长骨头,很多时候奠定了一个人此后的格局。估计很多人在自己老板的书架上,都见过《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书籍。
  张瑞敏每年读上百本书,他说:“《老子》帮助我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局观,《论语》培育我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孙子兵法》帮助我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当然他还格外喜欢读德鲁克的书,甚至有人评价他是“既懂外国的经营管理,又懂中国的《孙子兵法》,也懂《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冯仑把自己现在思考问题相对清晰的逻辑思路,归功于当初研究的黑格尔哲学,比如“大前提、小前提,最后结论,基本上是训练你的思考”。对一些经典,冯仑认为要下狠劲、死下功夫,尽可能“吃下去”,融化成自己的智慧、生命、思考方式,对人的一生都有帮助。
  2.读史明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可以培养大格局,稳定心性,而经商最主要的是判断大势。历史书则是很好的选择。
  柳传志喜欢看历史书,他认为历史书能够让他深入思考,他善于从历史故事中汲取企业管理的灵感,以史为镜,从而保持清醒,不糊涂,把事情看得更透彻,更明白。
  冯仑尤其喜欢读历史和哲学,在上大学前,最花精力去读的就是这两类。为什么喜欢读历史?他形容道:“历史是个望远镜,你一看远了,什么妖魔鬼怪都能看清;离得近,妖魔鬼怪看不見。”他还发现,史书很多都是讲人物冲突与权力之争,现在依然适用。
  3.文学明人性,亦滋养心性
  企业家面对众多员工,常常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折射,其细腻入微的手法、曲折的情景故事常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而对需要把握人性的企业管理者也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柳传志喜欢读小说,他说能从小说中对现实生活有所领悟。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喜欢听评书《水浒传》,后来把整套《水浒传》的小人书翻了个遍,以至于能把108将背下来。这本书对他之后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上中学之后,他主要看苏联小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后来参军之后,他爱看与军事相关的人物传记和小说,像《战争风云》《战争与和平》等。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对很多人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潘石屹也尤为喜欢。路遥的文字给予了他许多力量,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选择看路遥的书,常常能豁然开朗。
  大佬们的读书方法
  俞敏洪曾多次讲到他在北大的时候四年读了800本书,工作后年均60~100本。亚洲首富孙正义在生病3年期间读了300Q本书。李开复也曾公开建议每人每年应该读100本书。张瑞敏则基本上以每周两本的速度速读书籍。
  读书成为大佬们的一种日常习惯。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那么,这些大佬们究竟又是如何读书的?他们有没有独特的读书方法?
  1.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能将所读所学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张瑞敏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
  张瑞敏说自己的阅读是实用主义,读书都是为了管理。读书要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放进去。他从管理的角度,把儒家的“四书五经”提炼成四个字:“内圣外王”,但在实践中,张瑞敏把顺序改成“外王内圣”。“外王”是确定创立世界名牌的目标,再倒逼“内圣”,也就是倒逼个人的学习。张瑞敏说,传统时代,可能儒家文化更合适,因为它体现了团队精神。而如今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道德经》更切合实际,像“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这样的道理,对现在的实际指导意义会更大。
  正是张瑞敏的活学活用,通过研读大师的著作,领略前人的管理智慧,将研读心得融会贯通、付诸实际,创新实施了“海尔模式”。
  2.快速阅读
  袁岳曾算过一笔账,要实现古人常讲的读万卷书,一个人至少要三天读一本。他认为用一个月的长时间读书跟用一天半读书的效果是一样的,主张快读书一目十行,先看序言目录,甚至只是书名,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对于许多书来说,这样做就足够了,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试想下如果你有几千本书的见识和你只有几百本书的见识相比,你对世界的看法会很不同。”
  据说一本400页的书,任正非在飞机上5~6小时就能读完,而且还能快速抓住书中要点。
  张瑞敏则认为,一般的书都是二八开,20%是非常核心的东西,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意思。他读书的时候,都会先快速地把书浏览一遍,然后挑选有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
  3.读书要下笨功夫、下苦功夫
  读书既要快,讲求效率的同时,一些企业家也选择了慢读书,下笨功夫、下苦功夫。
  俞敏洪读书坚持做笔记,平时读书有意无意会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他的这种勤奋也能给他平时的思考和讲课补充营养。
  冯仑读书不可谓不刻苦,他经常读到半夜,使劲读,反复看。因为喜欢《史记》《汉书》,不懂文言文,他就使劲钻研,把句法反复弄懂。
  结语
  阅读让人走得更远。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也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而《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亦是对读书人的一种提醒。
  这些大佬们如今身价不菲,还在如此认真坚持阅读,那我们呢?
  摘自正和岛
其他文献
曾经有一名房地产销售代表,带着一对夫妇去看房。谁都知道不能在销售人员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然就会陷入被动,很难谈价格了。  这对夫妇看的这套房子本身并不是很好,但是当他们在房前停下来时,那位女士的视线很快被房子后院正在开花的一棵美丽的樱桃树吸引住了,她无意中对丈夫说了一句:“看哪,多美的樱桃树!”她对樱桃树发出感慨时透露出的信息立刻被这名销售代表准确地捕捉到了。  这名销售代表非常清楚女主人在
在亲子阅读方面,我跟川爸真投入了不少精力,花了两三年时间,才让大宝学会中文自主阅读。然后,我们又带俩娃挑战英文绘本,是纯纯的原版英文,满篇找不着一个方块字!  川妈虽然也算海龟,但当年留学所在地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导师说的是弹舌头的荷式英语,因此我的口语就跟普通话一样,从来没有标准过。但据说学语言第一要领就是“脸皮厚”,所以我从不忌讳用南方口音扯着嗓子给孩子们读英语,孩子们也互动得很给力。  不过,
【摘要】特殊学校班主任工作举步维艰、任重道远。面对听力障碍的聋学生更应该格外关注,这类学生无法听到对方的语言,常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自身能力提升较慢,就此班主任应该结合聋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能力。文章从五方面探究提升聋学生能力策略即:巧妙激励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言传身教提高自立自强能力、利用视频提高直观感应能力、丰富文化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关注心理提高就业规划能力。希望本研究能对广大听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