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当前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而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强。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还可以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会质疑;指导学法,帮助学生质疑;等等。学生具备了质疑能力,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信心;教法;学法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美国杰出的思想家洛威尔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多疑。”我国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都强调了“疑”在“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诱导学生想问题,鼓励他们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这样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其创造潜能就能得到有效的释放。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对他提问的重视,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强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对学生高质量的质疑,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发展质疑能力。
例如,在讲完“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能不能用正因数的个数决定呢?”我首先肯定了该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对此做出了分析:①奇数个不为 0 的数相乘时,当正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负;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正。②偶数个不为 0 的数相乘时,当正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通过比较,肯定了课本方法的严密性、科学性。
再如:在讲解“将一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小正方形又剪成四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如此下去,剪 n 次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一题时,我鼓励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学生异常兴奋,思维非常活跃,其中一位同学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了规律。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全班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对本题的学习,你能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吗?受以上教学的原型启发,以及那位同学大胆猜想的示范效应,全班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问题。如:将一正方形纸片剪成 9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其中一小片又剪成 9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如此依次进行,剪 n 次共剪出多少个正方形?剪 n 次后各正方形的边长与原正方形边长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奇思妙想给予鼓励,让学生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二、优化教法,促进学生学会质疑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发现:我们的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质疑意识,常常觉得无“疑”可“质”。这种情况的造成是由于我们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质疑意识的日渐减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从属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谈话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实行开放式教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双向交流,心理兼容,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三、指导学法,帮助学生质疑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学会读书。教材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地加以整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钻研教材,可以掌握课本中的概念、
定理、公式等,把基础打牢。学生质疑往往建立在对教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就要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质疑、感悟、创造。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质疑,教师可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记忆、去理解、去消化。例如,在教学“负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提出问题“零上 50C 和零下50C,高于海平面 8848 米和低于海平面 155 米,这种意义相反的两个量,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为了区别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前学过的知识已经不够了,为此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进而掌握负数的概念,负数的表示方法。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事实证明,那些爱思考、爱创新,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材。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举出几个具体的方程求根,再觀察它们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质疑。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再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自行证明。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了问题发现的过程,通过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学生有了质疑精神,就会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就会掌握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意识的情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并且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再次,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做出示范,教师讲课时要讲究提问的质量和启发性,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在感受教师提问思路的过程中,学会质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慢慢地问起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思维,通常以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以独到的见解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恰当释疑。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质疑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教师应该着重于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信心;教法;学法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美国杰出的思想家洛威尔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多疑。”我国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都强调了“疑”在“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诱导学生想问题,鼓励他们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这样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其创造潜能就能得到有效的释放。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对他提问的重视,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强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对学生高质量的质疑,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发展质疑能力。
例如,在讲完“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能不能用正因数的个数决定呢?”我首先肯定了该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对此做出了分析:①奇数个不为 0 的数相乘时,当正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负;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正。②偶数个不为 0 的数相乘时,当正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通过比较,肯定了课本方法的严密性、科学性。
再如:在讲解“将一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小正方形又剪成四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如此下去,剪 n 次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一题时,我鼓励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学生异常兴奋,思维非常活跃,其中一位同学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了规律。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全班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对本题的学习,你能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吗?受以上教学的原型启发,以及那位同学大胆猜想的示范效应,全班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问题。如:将一正方形纸片剪成 9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其中一小片又剪成 9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如此依次进行,剪 n 次共剪出多少个正方形?剪 n 次后各正方形的边长与原正方形边长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奇思妙想给予鼓励,让学生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二、优化教法,促进学生学会质疑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发现:我们的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质疑意识,常常觉得无“疑”可“质”。这种情况的造成是由于我们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质疑意识的日渐减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从属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谈话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实行开放式教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双向交流,心理兼容,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三、指导学法,帮助学生质疑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学会读书。教材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地加以整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钻研教材,可以掌握课本中的概念、
定理、公式等,把基础打牢。学生质疑往往建立在对教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就要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质疑、感悟、创造。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质疑,教师可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记忆、去理解、去消化。例如,在教学“负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提出问题“零上 50C 和零下50C,高于海平面 8848 米和低于海平面 155 米,这种意义相反的两个量,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为了区别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前学过的知识已经不够了,为此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进而掌握负数的概念,负数的表示方法。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事实证明,那些爱思考、爱创新,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材。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举出几个具体的方程求根,再觀察它们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质疑。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再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自行证明。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了问题发现的过程,通过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学生有了质疑精神,就会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就会掌握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意识的情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并且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再次,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做出示范,教师讲课时要讲究提问的质量和启发性,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在感受教师提问思路的过程中,学会质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慢慢地问起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思维,通常以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以独到的见解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恰当释疑。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质疑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教师应该着重于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