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兼具豪放和婉约二派之长的“贺梅子”(下)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文我们说到:贺铸17岁时,娶了宗女(也就是有着皇家血统的女子)赵氏,并不久就通过右选(宋朝吏部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四选———尚书左右选和侍郎左右选,其中,侍郎右选,是负责低级武官的铨叙选授的),获得了右班殿值这样一个官职,官虽小(武官中级别最低的官),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入仕了。
  可能有人会想,贺铸这么容易就入仕了?是不是沾了他老婆是宗女的光?还真不是。非但不是,甚至还有可能就因为他娶的是一个宗女,而吃了一个暗亏。
  首先,虽然贺家当时已非常落魄了,但贺铸也是太祖的发妻贺皇后的族孙,本就有资格不用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选授的官职。当然,你也可以不接受,就要自己去考。那有人是不是又会想了,放着好好的保送不要,非自己去考,难道他傻吗?这得看是对谁,对那些不学无术的官二、三、四代来说,就不傻,因为他们考也考不上。而對像贺铸这种7岁就已能诗,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的人来说,自然就不傻了。因为在科举时代,官场上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先经过了“雪窗萤火二十年”的苦读,凭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们一般是不大看得起那些靠祖荫入仕的官员的。
  其次,是这位赵姑娘的娘家,应该也仅是跟皇家有一点亲戚关系而已,并不是什么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不然,他家的女婿,又怎么可能只被授了一个从九品的小官?
  第三,在君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像是一直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皇族子弟,一般都不会进入科场,因为考官实在是不好给他们判卷,给分高了,别人会怀疑你为了讨好皇家,故意放低了要求;给分低了,又像是故意在打皇家的脸。赵氏即为宗女,贺铸娶了她,也就算是半个皇家的人了,也就不好意思再进科场了。
  但就贺铸这门亲事来说,我们再怎么分析,也终是隔了一层,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他自己。
  尽管史书上对赵氏除“宗女”二字之外,再无任何记述,但我们从贺铸留下的许多描写他们夫妻生活的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出赵氏是一个温柔贤惠、勤俭持家的好妻子,贺铸对她的感情也是很深的。
  比如,贺铸在回味他们新婚的甜蜜时,就曾作过这样一首《减字浣溪沙》:
  三扇屏山匝象床,背灯偷解素罗裳。粉肌和汗自生香。
  易失旧欢劳蝶梦,难禁新恨费鸾肠。今宵风月两相忘。
  和这样一首《蝶恋花》:
  小院朱扉开一扇。内样新妆,镜里分明见。眉晕半深唇注浅。朵云冠子偏宜面。
  被掩芙蓉熏麝煎。帘影沈沈,只有双飞燕。心事向人犹面力腼。强来窗下寻针线。
  但是,再轰轰烈烈的爱情,终将归结于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针织缝补和生儿育女上。
  贺铸一生,由于其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格(哪怕是权倾一时的显要,做事稍有偏差,他都会当面给予痛批,根本不会给人家留一点情面),是以很多权贵对他都是又恨又怕。
  据《宋史》:贺铸在任太原监时,有个同事,是一位豪门公子,为人骄矜、傲慢。铸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一次,这位公子贪污了一些公物,被铸发现了,他十分惊恐地求铸不要去告发他。铸说:“你不让我揭发你也行,但你得认罚。”那个公子无奈,只得按照他的要求,脱掉上衣,跪了下来,任由他在自己的背上抽了好几板子……
  而贺铸又长得是那样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是以,当这件事发生后,很多达官贵人在经过他的身边时,都不敢抬头,只敢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瞥他一眼。大家说,像贺铸这种人,又怎么能在官场上吃得开呢?
  是故,贺铸当了几十年的官,不仅始终沉沦下僚(所任除右班殿值外,无非也就是些像监军器库门、监赵州临城酒税、都磁州作院、监徐州宝丰钱官、巡检和州管界、承事郎、监北岳庙、宣议郎、通判泗州、宣德郎、通判太平州等冷职),且几乎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干不长久。因为官微俸少,尤其是他混到最后,又因为尚气使酒,得罪了上官,而被上官直接打发到了亳州明道宫,从此就只能按月领取一份也就刚够他一人糊口的宫祠俸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见,他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条件把家眷带在身边的。是以,就算是他对赵氏的感情再深,也不得不忍受长期分居两地、聚少离多的生活。
  贺铸还作过一首《小重山》,非常深情地描述了他们夫妻在一次又将分别的前夜的欢娱和感伤,以及分别后的思念: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楚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用的全是写实的手法,那双金缕枕,可能还是赵氏亲手所绣,佳人不在,长夜寂寞,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另外,他还写了一首名叫《问内》的诗,记录了赵氏冒着酷暑为他赶制冬衣的情景:
  庚伏压蒸暑,细君弄咸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
  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工乃我职,一日安敢堕。
  尝闻古俚语,君子毋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然艾医。
  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大观三年(公元1109),57岁的贺铸,在熬过了漫长的根本看不到一点光明的小官生涯之后,终于被批准致仕了。此后,他就在苏州住了下来,终日以校书(据说他家有藏书一万多卷)和整理旧作(辑有《庆湖遗老集》20卷)为事。
  但是他的不幸并没有到此结束,同样是熬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的赵氏,在和他在苏州团聚后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了。赵氏的亡故,对于贺铸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伤心欲绝的他,在处理完妻子的丧事后,就写下了一首可谓是千古绝唱的《鹧鸪天》(也名《半死桐》《思越人》):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后人有将他的这首词评为宋词中写得最好的两首悼亡词之一,另是一首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有论者以为他的这首词比苏轼的那首词还要好上一点。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贺铸在贫病交加中,死在了常州的一个僧舍,享年74岁。史载:铸晚年,家境甚贫,经常需要靠借贷维持生计,后来,因为他还不上人家的钱了,就把房子抵给了人家,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死于一个僧舍中的原因。
其他文献
杨智忠是山东省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员9年来,老杨一点一点地将荒芜破败的陵园修缮妥当,管理得井井有序,还尽力整理烈士档案和信息,遍访多处战役遗址,为墓地里有姓名的烈士寻找家人和故乡。  生长于军人家庭与部队结缘  杨智忠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家中有6位军人。年幼时,他就经常听父亲讲述烽火硝烟中的动人事迹。其中有一件事尤其令杨智忠印象深刻:“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的腿受了重伤,两位战友为掩护父亲撤退
期刊
“‘鉴古易,鉴人难’,我很喜欢这句话。鉴人难,最难的就是鉴别自己”。在近期热播的网剧《古董局中局2:鉴墨寻瓷》中,夏雨饰演了一位出生于古董世家、执着于“去伪存真”的古董店老板许愿。近日,夏雨在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时表示,许愿借“鉴古”找回了初心,他也在多年的拍戏中成长,不断寻找自己。  “把传统文化讲给年轻人,是件挺好的事”  记者:2005年,你曾在《独自等待》中饰演一个古董店的小老板,后来在《
期刊
中國独有的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即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在我国的野生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的麋鹿,被八国联军毁于一旦,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  幸好,法国大卫神父1865年来中国时发现了麋鹿,辗转运送到英国。  35年前,英国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由此,这珍稀的物种返回了家园,在良好、丰美的
期刊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她追随着怎样的信仰,曾思考过怎样的未来,又放了多少责任在自己的肩上。卢燕,这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演员,一路辗转,风尘仆仆,93岁高龄时,仍然向着她未完成的使命一次次出发。  出生戏曲之家,梅兰芳的提醒与她相伴一生  卢燕1927年出生于北平,母亲是与余叔岩、言菊朋齐名的“坤伶须生泰斗”李桂芬,义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卢燕说,她从小就喜欢京剧。三四岁的时候,她的三舅舅总
期刊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文字积累,蒋玉斌逐渐在广袤的中文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古汉语、古文献领域,从此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还是大学生的蒋玉斌就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他开始有意识地看古文字学的入门书籍,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占领了他的思想:“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汉字的早期面貌,而且当时有个小心思,学甲骨文不是有些难吗?但我偏是越难越要学。”  后来,蒋玉斌考上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
期刊
今年的春节,堪称史上最短又最长。今年在北京自家吃了年夜饭,但没喝到老家的糯米酒。  往年的春节十次有九次是在西安爸妈家过的,几乎每顿饭必喝的就是老家特产“黄桂稠酒”,其实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糯米酒、米酒。  近几年,妈妈80岁过了,年夜饭一般就不在家里自己做了,哥嫂提前几个月就在外面的饭店订好,老父亲会提前准备不少稠酒。  再往前的年夜饭,印象中妈妈总是要把所有的菜都做好后,甚至要把厨房灶台收拾利索了
期刊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 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向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梁先生的学问自然是大的不得了。那他的学问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他说: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都是杂乱无章,人云亦云的,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
期刊
孙贤陵,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 96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师从王临乙、王合内、付天仇、盛杨、张得蒂、杜健、卢沉、周思聪、刘福芳等著名艺术家学习。在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十年,后在北雕研究室从事雕塑创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人员一等奖。1995年《血肉长城一二九纪念碑》(合作)入围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1996年《鲲鹏
期刊
夏布繡俗称“麻布刺绣”,源于北宋,流传于江西民间,属于麻绣技艺的分支绣种,至今已流传千年。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通过近20年的努力,将粗犷质朴的夏布与精巧细腻的民间刺绣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夏布绣工艺与针法,形成了夏布绣艺术独特的个性和地域风格。  古谚语云:“麻布绣花,底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要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