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详细分析了日语中比喻的种类,重点阐释了日语比喻句中喻体的翻译。
关键词: 日语 比喻 喻体 翻译
一、比喻的定义及构成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即本体、喻词和喻体。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词是指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是指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例如:水晶のような透き通った白い玉。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透き通った白い玉”,喻词是“ようだ”,喻体是“水晶”。
二、日语中比喻的种类
日语中的比喻主要有“直喩、隠喩、換喩、提喩、引喩、風諭”等6种类型。具体来说:
“直喩(明喩或シミリー)”是指使用“(まるで·あたかも)~のようだ(ごとし、みたいだ)”这样的句型,将比喻的事物明确地展示给读者的比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赤ん坊の肌はまるで綿飴のようにふわふわだ。其中本体是“赤ん坊の肌”,喻体是“綿飴”,比喻词是“ようだ”。
与“直喩”不同,“隠喩(メタファー)”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あたりは一面の火の海だ。其中本体是“火”,喻体是“海”,比喻词是“だ”。
“換喩(かんゆ或メトニミー)”是用与本体有很大关系的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段。即,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在这种比喻形式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バッハが大好きだ。这里只有喻体“バッハ”。“ バッハ”指的是“バッハ”的作品。
“提喩”是指用下位概念来代替上位概念,或用上位概念来代替下位概念进行比喻的修辞手段,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全く、情けない男だ。这里只有喻体“男”,用其(上位概念)代替了某一个男性(下位概念)。
“引喩”是引用故事、谚语、名人名言等作为喻体间接地表现本体的修辞手段。例如:人間と一口に言ってもいろいろな人がいます。たとえば、年齢を聞いても、正直に答える人、鯖を読む人、大体の年齢しか答えない人とさまざまなタイプの人がいます。其中喻体是“鯖を読む”。
三、日语比喻句中喻体的翻译
如上所述,根据比喻种类的不同,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比喻句中喻体是必须出现的,不然这个比喻句就不能成立。因此,要翻译好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好喻体很关键,而好的翻译应该做到使译文能够忠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此,对于日语中喻体的翻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直译
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由于客观世界的自然属性具有客观性,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人们,必然对某一事物、现象有类似的认知经验,把它们与某些品质、特征联系起来,产生共同的联想,因此,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完全对应或基本对应的比喻就不以为奇了。在这种场合,翻译时,只要采取直译的方法就可以了。如:
(1)風のような速さで飛んでいく。(像风一样的速度跑着)
(2)死んだように静まりかえった。(想死一樣寂静)
(3)水晶のような透き通った白い玉。(像水晶一样透明的白玉)
同时,由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日本长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许多比喻都使用源自中国的历史典故作喻体。如:用“鶏を割くに焉ぞ牛刀を用いん”(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情无须用夸张的方法,要用适当的方法;用“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比喻被敌人包围,孤立无援;还有“青は藍より出て藍より青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中国的典故来翻译。
2.意译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也不同。人们运用比喻总是拿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喻体。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为了收到等效的效果,就应采取意译的方式。
(1)汉语中有对应意义的喻体
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会不同,但是,在思维上仍存在许多共性,而表现在比喻上,就是用不同的喻体表示同一喻义的情况。例如:
①北川幹事長は「自民は腐っても鯛。各地域に根付く支部組織は民主と比べものにならない」といった。(北川干事长说:“自民党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本党扎根在各地的支部组织都无法与之相比。”)
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因此,在日语的比喻中,以与大海有关的事物为喻体的比喻比比皆是。与此相对,中国地处内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主要依附在土地上。因此,以陆地上的事物做喻体的比喻很多。在比喻曾经强大的人、物虽然衰亡败落,但也比一般的强,日语用“腐っても鯛” 来比喻,因为鯛鱼在日本是吉祥之鱼,高蛋白低脂肪,称为白鱼之王,即使不新鲜了,也仍然比其他鱼好。而汉语则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表示。
②わたしたちはこれから自分の目で評価すべきだ。値段が高いから、このブレンドだからっていう事で信じる時代はお金を湯水のように使えた時代のものです。自分の目で感じ、それを納得できればそれでOKなのです。脱ブランド宣言!(我们今后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评价。在可以挥金如土的时代,我们会相信被人说的因为是这个牌子所以贵之类的话。但现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来感觉判断,只要自己接受就行了。这就是拜托名牌宣言。)
日本水资源丰富,日本人爱洗澡世界闻名,他们比喻奢侈浪费时就用“湯水のように使えた”,而农耕大国的中国则形象地使用“挥金如土”比喻。因此,在翻译时,应翻译为“挥金如土”。
(2)汉语中无对应意义的喻体
「人間と一口に言ってもいろいろな人がいます。たとえば、年齢を聞いても、正直に答える人、鯖を読む人、大体の年齢しか答えない人とさまざまなタイプの人がいます。」(说到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如询问年龄时,有老实回答的人,有打马虎眼的人,也有只回答大致年龄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青花鱼容易腐烂,因此必须快速点数,这就容易出错,即使虚报数目,也不易被察觉,用“鯖を読む”比喻在数量上搞鬼。而在汉语中则很难找到与此完全对应的比喻。在翻译时应采取意译,用尽量简练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以收到等效的效果。联系上下文,这里的“鯖を読む”应是不老实回答、虚报岁数的意思。翻译为“打马虎眼”,既简练又等效。
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在将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为汉语的时候,也应充分发挥原文中比喻的作用,以收到等效的效果。要想收到等效,就应该把握好喻体的翻译。能完全对应的,就可以采取直译。但是由于生活坏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也有不能完全对应的,就需要采取意译的方法,从而达到等效。
参考文献:
[1]汪铁萍.日汉语比喻修辞的比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5,5.
[2]杜英起.汉日比喻形象的民族特色.汉字文化,2001,4.
[3]时田昌瑞.岩波谚语辞典.岩波书店,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关键词: 日语 比喻 喻体 翻译
一、比喻的定义及构成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即本体、喻词和喻体。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词是指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是指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例如:水晶のような透き通った白い玉。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透き通った白い玉”,喻词是“ようだ”,喻体是“水晶”。
二、日语中比喻的种类
日语中的比喻主要有“直喩、隠喩、換喩、提喩、引喩、風諭”等6种类型。具体来说:
“直喩(明喩或シミリー)”是指使用“(まるで·あたかも)~のようだ(ごとし、みたいだ)”这样的句型,将比喻的事物明确地展示给读者的比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赤ん坊の肌はまるで綿飴のようにふわふわだ。其中本体是“赤ん坊の肌”,喻体是“綿飴”,比喻词是“ようだ”。
与“直喩”不同,“隠喩(メタファー)”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あたりは一面の火の海だ。其中本体是“火”,喻体是“海”,比喻词是“だ”。
“換喩(かんゆ或メトニミー)”是用与本体有很大关系的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段。即,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在这种比喻形式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バッハが大好きだ。这里只有喻体“バッハ”。“ バッハ”指的是“バッハ”的作品。
“提喩”是指用下位概念来代替上位概念,或用上位概念来代替下位概念进行比喻的修辞手段,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全く、情けない男だ。这里只有喻体“男”,用其(上位概念)代替了某一个男性(下位概念)。
“引喩”是引用故事、谚语、名人名言等作为喻体间接地表现本体的修辞手段。例如:人間と一口に言ってもいろいろな人がいます。たとえば、年齢を聞いても、正直に答える人、鯖を読む人、大体の年齢しか答えない人とさまざまなタイプの人がいます。其中喻体是“鯖を読む”。
三、日语比喻句中喻体的翻译
如上所述,根据比喻种类的不同,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比喻句中喻体是必须出现的,不然这个比喻句就不能成立。因此,要翻译好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好喻体很关键,而好的翻译应该做到使译文能够忠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此,对于日语中喻体的翻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直译
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由于客观世界的自然属性具有客观性,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人们,必然对某一事物、现象有类似的认知经验,把它们与某些品质、特征联系起来,产生共同的联想,因此,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完全对应或基本对应的比喻就不以为奇了。在这种场合,翻译时,只要采取直译的方法就可以了。如:
(1)風のような速さで飛んでいく。(像风一样的速度跑着)
(2)死んだように静まりかえった。(想死一樣寂静)
(3)水晶のような透き通った白い玉。(像水晶一样透明的白玉)
同时,由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日本长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许多比喻都使用源自中国的历史典故作喻体。如:用“鶏を割くに焉ぞ牛刀を用いん”(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情无须用夸张的方法,要用适当的方法;用“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比喻被敌人包围,孤立无援;还有“青は藍より出て藍より青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中国的典故来翻译。
2.意译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也不同。人们运用比喻总是拿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喻体。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为了收到等效的效果,就应采取意译的方式。
(1)汉语中有对应意义的喻体
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会不同,但是,在思维上仍存在许多共性,而表现在比喻上,就是用不同的喻体表示同一喻义的情况。例如:
①北川幹事長は「自民は腐っても鯛。各地域に根付く支部組織は民主と比べものにならない」といった。(北川干事长说:“自民党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本党扎根在各地的支部组织都无法与之相比。”)
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因此,在日语的比喻中,以与大海有关的事物为喻体的比喻比比皆是。与此相对,中国地处内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主要依附在土地上。因此,以陆地上的事物做喻体的比喻很多。在比喻曾经强大的人、物虽然衰亡败落,但也比一般的强,日语用“腐っても鯛” 来比喻,因为鯛鱼在日本是吉祥之鱼,高蛋白低脂肪,称为白鱼之王,即使不新鲜了,也仍然比其他鱼好。而汉语则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表示。
②わたしたちはこれから自分の目で評価すべきだ。値段が高いから、このブレンドだからっていう事で信じる時代はお金を湯水のように使えた時代のものです。自分の目で感じ、それを納得できればそれでOKなのです。脱ブランド宣言!(我们今后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评价。在可以挥金如土的时代,我们会相信被人说的因为是这个牌子所以贵之类的话。但现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来感觉判断,只要自己接受就行了。这就是拜托名牌宣言。)
日本水资源丰富,日本人爱洗澡世界闻名,他们比喻奢侈浪费时就用“湯水のように使えた”,而农耕大国的中国则形象地使用“挥金如土”比喻。因此,在翻译时,应翻译为“挥金如土”。
(2)汉语中无对应意义的喻体
「人間と一口に言ってもいろいろな人がいます。たとえば、年齢を聞いても、正直に答える人、鯖を読む人、大体の年齢しか答えない人とさまざまなタイプの人がいます。」(说到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如询问年龄时,有老实回答的人,有打马虎眼的人,也有只回答大致年龄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青花鱼容易腐烂,因此必须快速点数,这就容易出错,即使虚报数目,也不易被察觉,用“鯖を読む”比喻在数量上搞鬼。而在汉语中则很难找到与此完全对应的比喻。在翻译时应采取意译,用尽量简练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以收到等效的效果。联系上下文,这里的“鯖を読む”应是不老实回答、虚报岁数的意思。翻译为“打马虎眼”,既简练又等效。
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在将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为汉语的时候,也应充分发挥原文中比喻的作用,以收到等效的效果。要想收到等效,就应该把握好喻体的翻译。能完全对应的,就可以采取直译。但是由于生活坏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也有不能完全对应的,就需要采取意译的方法,从而达到等效。
参考文献:
[1]汪铁萍.日汉语比喻修辞的比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5,5.
[2]杜英起.汉日比喻形象的民族特色.汉字文化,2001,4.
[3]时田昌瑞.岩波谚语辞典.岩波书店,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