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如何改革应用文写作课程,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教材 教学 因材施教
应用文写作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附属化”的危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从教师本身入手进行从思想到行为的教学改革。如果教师本身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即使学校和社会再重视这些知识,也只是走走过场,不会在学生的思想里留下一点痕迹,如国家再三强调的思政教育课程在学生的心里仍然是“公共课”的概念。但是仅仅只是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是不够的,教师要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使高职生不仅仅是职业技能专门人才,也是综合素质合格的人才。这样才符合国家提倡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的要求。
本文以笔者数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教材的编选,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教材选择中的新旧观
很多学者都认为教材要新,从范例到知识点都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笔者却认为教材不能一味追求新潮。应用写作本身是写作的一个分支,但是在应用写作的范围内也包含有很多与时代同行的文种,例如申论。申论从2000年开始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经过这些年考试专家们的巩固,加上人们对公务员考试的热捧,申论成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中,申论已经有理由占一席之地。新,固然要新,因为不新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是储备型人才,知识点如果过于陈旧自然不能吸引他们,但是也不能把教材中不为人知的知识点当作陈旧的抛弃掉。例如行政公文,在应用写作中,行政公文永远都是有它的固定位置的。对于有考公务员志愿的学生们而言,行政公文写作将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并且在校园里的教学,永远都不能完全地满足他们今后要遇到的实际写作的需求。课堂上教师再三强调的模式性语言,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写作实践,学生是不会体会其中“模式”的含义的。不过在高职院校里,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因此常用应用文中例如请柬、求职信等知识点就因为其常用性而成为应用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走进社会生活的人们都“常用”它们。所以教材要新,但不能全新,也要旧,但不可太旧。新的知识点的教学不能冒进,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在例文的选择上一定不能太陈旧,一般三年前的文章就不适合拿来做例文了。像行政公文这样的固定知识点的例文更加不能旧了,可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选择。例如文科类的高职对写作要求比工科类自然要高一些,例文可以选择国家级别的行文规范。但是在不同的专业类写作知识点的教材编排中,例文一定要结合专业进行。例如调查报告在文科类院校多是选经济类市场调查报告,而在工科类院校则建议选社会类的调查报告。
这里说的课堂是指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一直是古老的教育方式,在这里笔者将其阐述成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强调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而给予应用文写作这种基础课程的边缘化环境。教师本身认识到应用文写作对学生的培养意义,在教学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达到教育的目标。但是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自身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有的院校的教学资源以教室、讲台、粉笔和黑板为主,所以教师一般采取讲述为主的课堂教学,板书与写作实践都会有一定的限制的进行。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被空间限制住,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进行。课堂上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走出课堂,安排写作比赛,开展合作写作,评论他人作品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堂外。笔者曾经就采取在教授完“通知”一课后安排学生去搜集自己能接触到的通知,于是就有学生将居民社区里张贴的《开业通知》搜集并提出这是一例文种错误的写作,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分析后,学生们对通知的使用就有了更加具体、明晰的概念。有的教学资源相对多样化,那么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是目前最流行的教学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展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有吸引力。
二、教学要因人而异
这里的“人”是指教师。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是笔者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不同的人教学方式不能、也不会一模一样。有不少从事应用文写作的教师照本宣科的念教材,其教学效果非常的差。笔者建议这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特质编写教案、设计课堂,尽量发挥出个人特色来吸引学生。例如有的教师语速较慢,那么在板书设计上就要相对简明,因为讲述同样的内容要花的时间会比语速快的教师要长,那么就在板书上节省时间。有的教师语速快,板书也快,但是从学生吸收知识的特点来分析,过快的语速不利于学习,因为在编排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到知识点的排序,教学讲授内容要轻重分明并且重点部分要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在学生实践写作的时候可根据教师的语速快的特点对学生的当堂作业进行详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的教师讲课时总是苦恼文例少、陈旧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很简单,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地与时代紧密接触,“走出户外——去探险”。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细察深思。应用文本身就是应用于工作、生活中的,因此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例就在身边。在高等院校中随处可见行政公文,只要教师肯留意,身边的文例很丰富。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人”做起,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会让这个课堂丰富多彩。
希望本文能给在教学第一战线的同仁们些许启发。应用文写作课程绝对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身为教师,如能多加思考与创新,就能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学到写作技能。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教材 教学 因材施教
应用文写作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附属化”的危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从教师本身入手进行从思想到行为的教学改革。如果教师本身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即使学校和社会再重视这些知识,也只是走走过场,不会在学生的思想里留下一点痕迹,如国家再三强调的思政教育课程在学生的心里仍然是“公共课”的概念。但是仅仅只是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是不够的,教师要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使高职生不仅仅是职业技能专门人才,也是综合素质合格的人才。这样才符合国家提倡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的要求。
本文以笔者数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教材的编选,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教材选择中的新旧观
很多学者都认为教材要新,从范例到知识点都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笔者却认为教材不能一味追求新潮。应用写作本身是写作的一个分支,但是在应用写作的范围内也包含有很多与时代同行的文种,例如申论。申论从2000年开始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经过这些年考试专家们的巩固,加上人们对公务员考试的热捧,申论成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中,申论已经有理由占一席之地。新,固然要新,因为不新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是储备型人才,知识点如果过于陈旧自然不能吸引他们,但是也不能把教材中不为人知的知识点当作陈旧的抛弃掉。例如行政公文,在应用写作中,行政公文永远都是有它的固定位置的。对于有考公务员志愿的学生们而言,行政公文写作将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并且在校园里的教学,永远都不能完全地满足他们今后要遇到的实际写作的需求。课堂上教师再三强调的模式性语言,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写作实践,学生是不会体会其中“模式”的含义的。不过在高职院校里,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因此常用应用文中例如请柬、求职信等知识点就因为其常用性而成为应用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走进社会生活的人们都“常用”它们。所以教材要新,但不能全新,也要旧,但不可太旧。新的知识点的教学不能冒进,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在例文的选择上一定不能太陈旧,一般三年前的文章就不适合拿来做例文了。像行政公文这样的固定知识点的例文更加不能旧了,可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选择。例如文科类的高职对写作要求比工科类自然要高一些,例文可以选择国家级别的行文规范。但是在不同的专业类写作知识点的教材编排中,例文一定要结合专业进行。例如调查报告在文科类院校多是选经济类市场调查报告,而在工科类院校则建议选社会类的调查报告。
这里说的课堂是指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一直是古老的教育方式,在这里笔者将其阐述成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强调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而给予应用文写作这种基础课程的边缘化环境。教师本身认识到应用文写作对学生的培养意义,在教学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达到教育的目标。但是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自身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有的院校的教学资源以教室、讲台、粉笔和黑板为主,所以教师一般采取讲述为主的课堂教学,板书与写作实践都会有一定的限制的进行。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被空间限制住,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进行。课堂上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走出课堂,安排写作比赛,开展合作写作,评论他人作品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堂外。笔者曾经就采取在教授完“通知”一课后安排学生去搜集自己能接触到的通知,于是就有学生将居民社区里张贴的《开业通知》搜集并提出这是一例文种错误的写作,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分析后,学生们对通知的使用就有了更加具体、明晰的概念。有的教学资源相对多样化,那么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是目前最流行的教学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展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有吸引力。
二、教学要因人而异
这里的“人”是指教师。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是笔者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不同的人教学方式不能、也不会一模一样。有不少从事应用文写作的教师照本宣科的念教材,其教学效果非常的差。笔者建议这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特质编写教案、设计课堂,尽量发挥出个人特色来吸引学生。例如有的教师语速较慢,那么在板书设计上就要相对简明,因为讲述同样的内容要花的时间会比语速快的教师要长,那么就在板书上节省时间。有的教师语速快,板书也快,但是从学生吸收知识的特点来分析,过快的语速不利于学习,因为在编排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到知识点的排序,教学讲授内容要轻重分明并且重点部分要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在学生实践写作的时候可根据教师的语速快的特点对学生的当堂作业进行详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的教师讲课时总是苦恼文例少、陈旧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很简单,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地与时代紧密接触,“走出户外——去探险”。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细察深思。应用文本身就是应用于工作、生活中的,因此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例就在身边。在高等院校中随处可见行政公文,只要教师肯留意,身边的文例很丰富。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人”做起,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会让这个课堂丰富多彩。
希望本文能给在教学第一战线的同仁们些许启发。应用文写作课程绝对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身为教师,如能多加思考与创新,就能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学到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