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要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要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两老师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兴趣,重点讲解,扶放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重点突出 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贺卡制作时,我先演示了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说:“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美。我又说:这些美丽的图片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大家想学习用WORD制作贺卡吗?学生高喊: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接下来的讲课,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唯恐落下丝毫的地方,制不成精美的贺卡。再如讲《文件操作》时,上课伊始,我就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同的东西,我们运用统一的模子或生产线生产这些东西,省时活力节约成本,在电脑里我们能不能制作出一个图形,写出一段甚至是一篇文章,然后用已经制作出来的图形、文件、声音等繁殖出更多的具有同一性状的各种文件呢?能不能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呢?还有能不能把多余的或是没用的文件删除呢?学生听完我的问话,面面相觑,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我看同学们的求知欲已被激起,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同学们:在电脑里,这些工作都能做,并且更省时,省力。解决这些疑问的方法分别叫:复制、移动、删除。这样的课堂导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重点讲解,示范引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重点讲解,示范引路,最后巩固练习。只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选择的图形工具。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三角形及其他各种图形,我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画图工具栏中打各种各样的图形工具去画图。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图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再如教学《上网浏览》一节时,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以后,他们问我:老师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填写网址及浏览网页了。可是我们填什么样的网址,浏览哪个网页呢?看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我先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解决,最后由教师做以示范。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放手练习,自主创新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生运用Word制作表格时,我告诉学生表格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绘制,一种是插入表格。简单示范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做表练习,可以做课程表、值日表等。学生练习非常认真,更出乎我意料的是:竟然有几名同学,还会使用斜线表头。我看了他们的练习成果,不禁心灵一颤,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估量。既然已经有学生会做斜线表头,于是我从中找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斜线表头的制法吧。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重点突出 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贺卡制作时,我先演示了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说:“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美。我又说:这些美丽的图片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大家想学习用WORD制作贺卡吗?学生高喊: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接下来的讲课,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唯恐落下丝毫的地方,制不成精美的贺卡。再如讲《文件操作》时,上课伊始,我就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同的东西,我们运用统一的模子或生产线生产这些东西,省时活力节约成本,在电脑里我们能不能制作出一个图形,写出一段甚至是一篇文章,然后用已经制作出来的图形、文件、声音等繁殖出更多的具有同一性状的各种文件呢?能不能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呢?还有能不能把多余的或是没用的文件删除呢?学生听完我的问话,面面相觑,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我看同学们的求知欲已被激起,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同学们:在电脑里,这些工作都能做,并且更省时,省力。解决这些疑问的方法分别叫:复制、移动、删除。这样的课堂导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重点讲解,示范引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重点讲解,示范引路,最后巩固练习。只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选择的图形工具。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三角形及其他各种图形,我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画图工具栏中打各种各样的图形工具去画图。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图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再如教学《上网浏览》一节时,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以后,他们问我:老师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填写网址及浏览网页了。可是我们填什么样的网址,浏览哪个网页呢?看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我先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解决,最后由教师做以示范。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放手练习,自主创新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生运用Word制作表格时,我告诉学生表格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绘制,一种是插入表格。简单示范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做表练习,可以做课程表、值日表等。学生练习非常认真,更出乎我意料的是:竟然有几名同学,还会使用斜线表头。我看了他们的练习成果,不禁心灵一颤,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估量。既然已经有学生会做斜线表头,于是我从中找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斜线表头的制法吧。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