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论治;崩漏;功能失调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8-01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来自机体的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剧烈运动,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互相调节功能,最终表现为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失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随之受到干扰而发生功血,由于没有排卵,卵巢只能分泌雌激素而无孕激素分泌,长期日久形成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子宫出血。
中医称为崩漏,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主要病机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所致。本病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出血量多。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再以求因治本,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后以调理善后。
按:《丹溪心法法附余-卷二十》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盖今之七情过极,则五志动火,五志之火亢甚,则经血暴下,失期而来,之而不止,谓之崩中。如风动木摇,火燃水沸类也。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若止血塞其流而不成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孑之阳无以立。
基本治疗方药:自拟止漏汤(夏氏)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炒)24g 熟地黄(炒)12g 阿胶20g 丹皮10g 地榆(炒)12g 荆芥(炒)15g 蒲黄(炒)10g 香附(醋炒)10g 棕榈炭24g 血余炭18g。
方以补气益血,固冲止血为主。方中当归补气益血,炒白芍敛肝阳以止血,熟地、阿胶养血滋阴,丹皮、川芎以凉血活血止痛,炒荆芥,炒黑蒲黄、炒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清热凉血、止血,醋炒香附,以止痛为主。徐灵胎所谓:“崩漏必用补血大剂,而兼黑色之药,大概轻剂不能中病。
加减:阴虚有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出血量多者加人参、升麻;因怒动肝火旺盛、脉弦,去熟地、当归,加柴胡、栀子(黑),重者加龙胆草。因脾气郁结、血不归经、脉沉涩,去荆芥、地黄,加柴胡、栀子、甘草。因心动惊悸动血者,去荆芥穗、香附,加茯神、远志、麦冬、枣仁以安神定惊。淤血者,去白芍、地黄、阿胶,加赤芍、五灵脂、红花、蒲黄(炒)。湿热者,脾虚湿聚者,去芍药、地黄、当归,加茯苓、泽泻、黄柏(酒炒)。
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省人事,脉微细欲绝,用独参汤加减,结合西医补液治疗,予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口服1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用复方黄体酮注射液(内含苯甲酸雌二醇)2mg,黄体酮20mg,每日肌注一次,效果良好。
按:清-傅青主论治血崩分为七种,认为:“血崩昏暗以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年老血崩……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少妇血崩……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少佐以补血之品斯为得之,方用固气汤”“交感血出……用引精止血汤”“瘀结血崩……用平肝开郁止血汤”“闪跌血崩……用逐瘀止痛汤”“血海太热血崩……用清海丸”。
典型病例
李某,女,49岁,教师,已婚
2012.8.3初诊,患者反复阴道出血2月余,量多如冲3天,呈阵发性,色红,有较大血块,腹不痛,伴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夜寐甚差,少腹作胀,腰骶酸甚,面色咣白。但又时见潮红,大便偏干,小便偏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细。患者初潮15岁,5/28--37日,量一般,色红质稠,无痛经。平时带下或多,色黄白相间,质粘稠。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偏大,质地偏硬,余无异常。彩超及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血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白细胞亦偏低,淋巴细胞略高,出凝血时间有所延长。既往有类似病史,常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因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停用。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反复阴道出血2月余,量多如冲3天。(2)少腹作胀,腰骶酸甚,面色晄白,彩超及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血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白细胞亦偏低,淋巴细胞略高。(3)既往有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史。中医辨证;年逾七七,肝肾阴虚,瘀热交阻,冲任不固,发为崩漏。治以滋补肝肾,化瘀固冲止崩。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用安宫黄体酮10mg,每8小时口服1次,连服4天。中医方用自拟止漏汤(夏氏)加减;当归12g 丹皮6g 熟地15g 蒲黄(炒)12g 芥穗(炒)6g 棕榈炭10g 地榆(炒)12g 制香附9g 白芍12g 五灵脂5g阿胶(烊化)10g艾叶10g,5付水煎服,血余炭3g冲服,一日三次。
服药5剂后复诊,告知出血虽有减少,但偶而又见增多,诸证略有改善。予当归12g 丹皮6g 熟地15g 蒲黄(炒)12g 芥穗(炒)6g 棕榈炭10g 地榆(炒)12g 制香附9g 白芍12g 赤芍15g 五灵脂5g 红花10g 阿胶(烊化)10g。5付水煎服。服药5剂后,阴道出血始净,症状明显改善。此后随症调理,再未发作。
按:肾藏精,肝藏血,同为冲任脉之所系,肝肾亏损,则冲任不固。故阴道出血淋漓,漏下不能自止;头为精明之腑,肝开窍目,腰为肾之府,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苗窍失养,故头晕、目眩、夜寐甚差,腰骶酸痛。方中用当归补气益血,白芍敛肝阳以止血,熟地养血滋阴,丹皮凉血活血止痛,炒荆芥,炒黑蒲黄、炒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清热凉血、止血,醋炒香附,以止痛为主,方用艾叶、阿胶乃取《金匮要略》胶艾汤温经升举,固冲和阳之意。如方中炭类药不宜早用或过量使用,以免引起经血瘀滞。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8-01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来自机体的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剧烈运动,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互相调节功能,最终表现为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失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随之受到干扰而发生功血,由于没有排卵,卵巢只能分泌雌激素而无孕激素分泌,长期日久形成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子宫出血。
中医称为崩漏,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主要病机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所致。本病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出血量多。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再以求因治本,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后以调理善后。
按:《丹溪心法法附余-卷二十》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盖今之七情过极,则五志动火,五志之火亢甚,则经血暴下,失期而来,之而不止,谓之崩中。如风动木摇,火燃水沸类也。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若止血塞其流而不成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孑之阳无以立。
基本治疗方药:自拟止漏汤(夏氏)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炒)24g 熟地黄(炒)12g 阿胶20g 丹皮10g 地榆(炒)12g 荆芥(炒)15g 蒲黄(炒)10g 香附(醋炒)10g 棕榈炭24g 血余炭18g。
方以补气益血,固冲止血为主。方中当归补气益血,炒白芍敛肝阳以止血,熟地、阿胶养血滋阴,丹皮、川芎以凉血活血止痛,炒荆芥,炒黑蒲黄、炒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清热凉血、止血,醋炒香附,以止痛为主。徐灵胎所谓:“崩漏必用补血大剂,而兼黑色之药,大概轻剂不能中病。
加减:阴虚有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出血量多者加人参、升麻;因怒动肝火旺盛、脉弦,去熟地、当归,加柴胡、栀子(黑),重者加龙胆草。因脾气郁结、血不归经、脉沉涩,去荆芥、地黄,加柴胡、栀子、甘草。因心动惊悸动血者,去荆芥穗、香附,加茯神、远志、麦冬、枣仁以安神定惊。淤血者,去白芍、地黄、阿胶,加赤芍、五灵脂、红花、蒲黄(炒)。湿热者,脾虚湿聚者,去芍药、地黄、当归,加茯苓、泽泻、黄柏(酒炒)。
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省人事,脉微细欲绝,用独参汤加减,结合西医补液治疗,予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口服1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用复方黄体酮注射液(内含苯甲酸雌二醇)2mg,黄体酮20mg,每日肌注一次,效果良好。
按:清-傅青主论治血崩分为七种,认为:“血崩昏暗以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年老血崩……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少妇血崩……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少佐以补血之品斯为得之,方用固气汤”“交感血出……用引精止血汤”“瘀结血崩……用平肝开郁止血汤”“闪跌血崩……用逐瘀止痛汤”“血海太热血崩……用清海丸”。
典型病例
李某,女,49岁,教师,已婚
2012.8.3初诊,患者反复阴道出血2月余,量多如冲3天,呈阵发性,色红,有较大血块,腹不痛,伴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夜寐甚差,少腹作胀,腰骶酸甚,面色咣白。但又时见潮红,大便偏干,小便偏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细。患者初潮15岁,5/28--37日,量一般,色红质稠,无痛经。平时带下或多,色黄白相间,质粘稠。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偏大,质地偏硬,余无异常。彩超及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血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白细胞亦偏低,淋巴细胞略高,出凝血时间有所延长。既往有类似病史,常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因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停用。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反复阴道出血2月余,量多如冲3天。(2)少腹作胀,腰骶酸甚,面色晄白,彩超及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血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白细胞亦偏低,淋巴细胞略高。(3)既往有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史。中医辨证;年逾七七,肝肾阴虚,瘀热交阻,冲任不固,发为崩漏。治以滋补肝肾,化瘀固冲止崩。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用安宫黄体酮10mg,每8小时口服1次,连服4天。中医方用自拟止漏汤(夏氏)加减;当归12g 丹皮6g 熟地15g 蒲黄(炒)12g 芥穗(炒)6g 棕榈炭10g 地榆(炒)12g 制香附9g 白芍12g 五灵脂5g阿胶(烊化)10g艾叶10g,5付水煎服,血余炭3g冲服,一日三次。
服药5剂后复诊,告知出血虽有减少,但偶而又见增多,诸证略有改善。予当归12g 丹皮6g 熟地15g 蒲黄(炒)12g 芥穗(炒)6g 棕榈炭10g 地榆(炒)12g 制香附9g 白芍12g 赤芍15g 五灵脂5g 红花10g 阿胶(烊化)10g。5付水煎服。服药5剂后,阴道出血始净,症状明显改善。此后随症调理,再未发作。
按:肾藏精,肝藏血,同为冲任脉之所系,肝肾亏损,则冲任不固。故阴道出血淋漓,漏下不能自止;头为精明之腑,肝开窍目,腰为肾之府,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苗窍失养,故头晕、目眩、夜寐甚差,腰骶酸痛。方中用当归补气益血,白芍敛肝阳以止血,熟地养血滋阴,丹皮凉血活血止痛,炒荆芥,炒黑蒲黄、炒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清热凉血、止血,醋炒香附,以止痛为主,方用艾叶、阿胶乃取《金匮要略》胶艾汤温经升举,固冲和阳之意。如方中炭类药不宜早用或过量使用,以免引起经血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