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如何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出真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60-02
1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发展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这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国内外新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保证。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优时期。然而,当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总的来看,目前大学生对涉及到我国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等原则性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主义认同感。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比较敏感,并容易以偏概全,从而质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绩,这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认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以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2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
2.1 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思潮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与思想感情。”[2]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反作用。2014年人民论坛评选出人民关注度较高的几种社会思潮,包括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生态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例如,西方某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论”的旗号,宣称要“淡化意识形态”,其实他们的鼓吹只不过是要“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辩护,企图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资本主义,引向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已[3]。因此,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交流、碰撞的前沿阵地,这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影响。
2.2 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得与外界联系和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新兴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信息更加畅通、交流更加快捷,但是,一些网络信息内容真假难辨、广度难以控制、方向难以把握,这就增大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现在很多网络平台缺乏责任意识,不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而以如何博得公众眼球、攀上头条为荣,致使一些低俗、纯粹娱乐性消息泛滥,这也加大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认同的难度。
2.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化、理论化地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其目的在于要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它的实效性。第一,传统思政教育同质化明显;第二,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单一;第三,高校教师队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弱化。坦率地说,思政课老师多能认清岗位职责,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但是,有部分高校老师认为意识形态教育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田”,各专业课教师在职称、教学成绩的影响下,过度追求绩效,重教书,轻育人。这对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和践行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3.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一项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工作。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24个字,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还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而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2 运用和创新网络新媒体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除了利用传统方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外,还要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用VR技术、BBS、微信、微视频等传播社会正能量,及时引导和化解不良的价值倾向,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中占据主导权,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并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3.3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教材、教学都必须坚守政治底线,要及时更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在理论内容上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积极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的引导,强化师德建设,表彰先进,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4 开展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内容,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乘势而上,使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认同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60-02
1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发展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这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国内外新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保证。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优时期。然而,当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总的来看,目前大学生对涉及到我国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等原则性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主义认同感。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比较敏感,并容易以偏概全,从而质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绩,这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认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以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2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
2.1 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思潮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与思想感情。”[2]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反作用。2014年人民论坛评选出人民关注度较高的几种社会思潮,包括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生态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例如,西方某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论”的旗号,宣称要“淡化意识形态”,其实他们的鼓吹只不过是要“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辩护,企图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资本主义,引向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已[3]。因此,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交流、碰撞的前沿阵地,这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影响。
2.2 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得与外界联系和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新兴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信息更加畅通、交流更加快捷,但是,一些网络信息内容真假难辨、广度难以控制、方向难以把握,这就增大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现在很多网络平台缺乏责任意识,不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而以如何博得公众眼球、攀上头条为荣,致使一些低俗、纯粹娱乐性消息泛滥,这也加大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认同的难度。
2.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化、理论化地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其目的在于要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它的实效性。第一,传统思政教育同质化明显;第二,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单一;第三,高校教师队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弱化。坦率地说,思政课老师多能认清岗位职责,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但是,有部分高校老师认为意识形态教育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田”,各专业课教师在职称、教学成绩的影响下,过度追求绩效,重教书,轻育人。这对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和践行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3.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一项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工作。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24个字,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还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而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2 运用和创新网络新媒体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除了利用传统方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外,还要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用VR技术、BBS、微信、微视频等传播社会正能量,及时引导和化解不良的价值倾向,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中占据主导权,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并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3.3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教材、教学都必须坚守政治底线,要及时更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在理论内容上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积极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的引导,强化师德建设,表彰先进,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4 开展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内容,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乘势而上,使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认同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