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培训体系的健全完善是内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撑保障,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主要推进因素之一。文章从四川巴中电业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总结分析教育培训体系现状,提出电网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及保障机制,期望对电网企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学习平台
作者简介:黄震(1970-),男,湖南郴州人,四川巴中电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四川 巴中 6366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9-0020-02
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背景
“十一五”期间,四川巴中电业局(以下简称“电业局”)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省公司加强“三个建设”、深化“两个转变”思想的指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各项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电业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意识到在当前经济形势和能源格局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经济的止滑回升、总体向好,国家各部委对巴中发展的政策倾斜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对电业局电网改造投入资金的加大,使电业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区位劣势,基础薄弱,外部人才引进困难,内部员工能力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动力不足,电业局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电业局明确了“以盘活存量人力资源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人才培养思路,全面落实加强“三个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以“三位一体”学历教育为核心,建立“两主两辅”的教育培训模式,加大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电业局的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教育培训体系的现状
电业局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规划》为指导,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已初步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以履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
管理体系:已形成局本部—部门/控股公司—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建立了涵盖内训师、学分制、培训考核、内部办班、现场培训等较完善的制度群及较规范的培训运营流程,并已发挥相应效力。但培训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兼职培训岗位执行不力,导致工作忙于应付,缺乏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思考。
师资体系:已选拔培养一支涵盖核心专业、业务能力强的内训师队伍,并出台《内训师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分布在农网配电等专业技能类,占71.28%,应向管理类、素质类方向延伸。授课及课程开发能力有待向纵深方向发展,并需迫切解决工教矛盾的问题。
课程体系:省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技能人员专业课程体系,电业局尚未根据本局专业特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基地体系:局本部及四个供电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或区域特点,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四个培训基地,分别是三江基地、通江基地、南江基地和平昌基地。目前基本能满足生产技能人员的实训需求,但局本部对各基地仅有使用权,均无所有权,导致基地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赢利导向严重。
网络体系:已初步实现教育培训基础管理工作网络化,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网络价值,构建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部分教育培训网络化,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三、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意义
从支撑电业局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教育培训工作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的重要保障,是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电力企业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有助于解决人才“质”、“量”与企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有助于应对管理重大变革带来的全面挑战,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思路
电业局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规划》为指导,立足本局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为重点,坚持一致性、阶段性、层次性、创新性的建设思路。
一致性:确保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向、时间、步调与省公司保持一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融入到电业局员工队伍建设规划当中去,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
阶段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分阶段、分步骤”的思路实施,通过阶段性主要工作的PDCA闭环实施来促进体系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
层次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采用分层分级的方法,通过逐级权责下移,最终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性: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结合电业局的实际情况,纳入新理论、新方法,保证教育培训体系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五、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内容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于员工成长”的理念为指导,以“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和“四化工作”,建设“一强三优”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从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基地体系、网络体系五方面入手。其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和主线,作为员工教育培训的依据,其他四个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展,有效支撑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为课程体系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实现各体系有效运作。师资体系、网络体系和基地体系为课程体系提供资源保证。
基于此,电业局教育培训体系的逻辑结构分为5个子体系,19个模块,如图1所示。
1.管理体系
从组织、制度、运营三个层面着手,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界面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组织:完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明确各级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晰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的管理机构。
培训制度:按照“全覆盖、不缺失”的原则,使省公司培训制度本土化,制定相关执行制度,形成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实施—评估—优化”PDCA闭环管理,实现制度的健全化、完善化。
培训运营:严格遵循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理念,实现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实施到培训效果评估各环节的实时监控、闭环管理。
2.师资体系
围绕课程体系,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内外部讲师队伍,搭建内训师选拔培养体系,建立讲师管理制度,实现内部讲师的系统化培训、差异化激励。
搭建内外部师资库:公司内部,继续挖掘各专业的骨干专家,建立内部师资库;公司外部,与咨询培训公司、专业领域机构合作,搜集各个领域的专家讲师,形成外部专家名录。
选拔内训师:搭建电业局特有的内训师能力素质模型,以此为基础,从培训基础知识、培训技能技巧、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甄选,选拔合格者,纳入师资库。
培养内训师:采用“三化”思路进行内训师的培养,即系统化、项目化、制度化。系统化:举办TTT集中培训及鼓励内训师自学,以持续提高内训师的授课水平、课程开发水平、专业水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项目化:通过项目制培养的方式,促使内训师在参与具体的课程研发过程中,针对性提升其研发和授课能力,确保每开发一门课程就配齐配优该门课程的师资。制度化:内训师的培养与管理最终都要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
内训师认证考评:省级内训师由省公司统一认证。对于局级、部门(单位)级内训师,结合内训师胜任力标准,针对现有内训师实施测评。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待遇激励为主,荣誉激励、成长激励为辅的内训师激励机制,为内训师的成长提供持续原动力。
3.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提炼本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搭建课程体系,形成岗位学习地图,充分利用内外部师资资源,设计开发培训课程,实现与网络平台的对接。
课程体系设计:依据岗位胜任力模型,提炼本岗位的培训知识能力要点,通过讨论、归纳等方法确定该岗位的课程构成。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分类、课件、培训方式、掌握程度、必选修,是构成培训课程地图的重要内容。将岗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岗位的培训知识能力要点,建立所有岗位的培训课程地图。
课程开发:充分利用内外部讲师专家资源,采用“拿来主义与内部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评估:针对内部讲师开发的课程,成立专家小组,建立验收标准,通过演示、试讲等方式,严把质量关,定期组织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保证课程的与时俱进。
与网络平台对接:将培训课程体系与网络平台对接,融合静态学习和情景式学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有效降低培训运作成本,解决工学矛盾、工教矛盾。
4.基地体系
结合电业局基地现状,基地体系建设应以统一规划、差异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基地资源的互通共享。
统一规划:彻底改变赢利导向、重复建设的现状,分离各基地的使用权与管理权,依据各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统筹规划各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差异化建设:在建设基地体系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定位,实行“差别化建设、错位发展”,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利用资源,形成一个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科学体系。
资源互通共享: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合理分配实训任务,实现培训项目与基地功能的无缝匹配;另一方面,平衡资源利用水平,避免出现闲忙不均,以达到实训任务分配的最优化,资源的真正共享融合。
5.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以教育培训专栏为依托,通过学习平台搭建—论坛建设—宣传推广,实现培训资料的网络化、员工交流的实时化、网络学习的主动化。
学习平台搭建:规划网络体系的教育培训管理与交流学习功能,重点加强培训学习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实现员工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化,提升员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论坛建设:建立员工之间、员工与专家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活跃学习氛围,实时解决员工工作困惑,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水平。
宣传推广:大力实施网络学习的宣贯教育,提升全体员工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认可度,提高员工网络平台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保障机制
坚持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明确责任,管理到位:有关责任单位要稳妥有序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工作计划,抓住重点,组织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及时收集掌握有关情况,加强工作汇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切实努力,真抓实干:相关单位与个人要切实努力,扎扎实实,根据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实时监督,闭环管理:按照PDCA的原则,不断加强反馈与分析。对工作完成情况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学习平台
作者简介:黄震(1970-),男,湖南郴州人,四川巴中电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四川 巴中 6366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9-0020-02
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背景
“十一五”期间,四川巴中电业局(以下简称“电业局”)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省公司加强“三个建设”、深化“两个转变”思想的指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各项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电业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意识到在当前经济形势和能源格局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经济的止滑回升、总体向好,国家各部委对巴中发展的政策倾斜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对电业局电网改造投入资金的加大,使电业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区位劣势,基础薄弱,外部人才引进困难,内部员工能力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动力不足,电业局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电业局明确了“以盘活存量人力资源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人才培养思路,全面落实加强“三个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以“三位一体”学历教育为核心,建立“两主两辅”的教育培训模式,加大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电业局的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教育培训体系的现状
电业局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规划》为指导,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已初步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以履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
管理体系:已形成局本部—部门/控股公司—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建立了涵盖内训师、学分制、培训考核、内部办班、现场培训等较完善的制度群及较规范的培训运营流程,并已发挥相应效力。但培训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兼职培训岗位执行不力,导致工作忙于应付,缺乏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思考。
师资体系:已选拔培养一支涵盖核心专业、业务能力强的内训师队伍,并出台《内训师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分布在农网配电等专业技能类,占71.28%,应向管理类、素质类方向延伸。授课及课程开发能力有待向纵深方向发展,并需迫切解决工教矛盾的问题。
课程体系:省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技能人员专业课程体系,电业局尚未根据本局专业特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基地体系:局本部及四个供电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或区域特点,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四个培训基地,分别是三江基地、通江基地、南江基地和平昌基地。目前基本能满足生产技能人员的实训需求,但局本部对各基地仅有使用权,均无所有权,导致基地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赢利导向严重。
网络体系:已初步实现教育培训基础管理工作网络化,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网络价值,构建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部分教育培训网络化,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三、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意义
从支撑电业局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教育培训工作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的重要保障,是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电力企业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有助于解决人才“质”、“量”与企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有助于应对管理重大变革带来的全面挑战,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思路
电业局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规划》为指导,立足本局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为重点,坚持一致性、阶段性、层次性、创新性的建设思路。
一致性:确保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向、时间、步调与省公司保持一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融入到电业局员工队伍建设规划当中去,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
阶段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分阶段、分步骤”的思路实施,通过阶段性主要工作的PDCA闭环实施来促进体系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
层次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采用分层分级的方法,通过逐级权责下移,最终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性: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结合电业局的实际情况,纳入新理论、新方法,保证教育培训体系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五、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内容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于员工成长”的理念为指导,以“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和“四化工作”,建设“一强三优”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从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基地体系、网络体系五方面入手。其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和主线,作为员工教育培训的依据,其他四个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展,有效支撑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为课程体系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实现各体系有效运作。师资体系、网络体系和基地体系为课程体系提供资源保证。
基于此,电业局教育培训体系的逻辑结构分为5个子体系,19个模块,如图1所示。
1.管理体系
从组织、制度、运营三个层面着手,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界面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组织:完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明确各级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晰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的管理机构。
培训制度:按照“全覆盖、不缺失”的原则,使省公司培训制度本土化,制定相关执行制度,形成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实施—评估—优化”PDCA闭环管理,实现制度的健全化、完善化。
培训运营:严格遵循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理念,实现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实施到培训效果评估各环节的实时监控、闭环管理。
2.师资体系
围绕课程体系,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内外部讲师队伍,搭建内训师选拔培养体系,建立讲师管理制度,实现内部讲师的系统化培训、差异化激励。
搭建内外部师资库:公司内部,继续挖掘各专业的骨干专家,建立内部师资库;公司外部,与咨询培训公司、专业领域机构合作,搜集各个领域的专家讲师,形成外部专家名录。
选拔内训师:搭建电业局特有的内训师能力素质模型,以此为基础,从培训基础知识、培训技能技巧、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甄选,选拔合格者,纳入师资库。
培养内训师:采用“三化”思路进行内训师的培养,即系统化、项目化、制度化。系统化:举办TTT集中培训及鼓励内训师自学,以持续提高内训师的授课水平、课程开发水平、专业水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项目化:通过项目制培养的方式,促使内训师在参与具体的课程研发过程中,针对性提升其研发和授课能力,确保每开发一门课程就配齐配优该门课程的师资。制度化:内训师的培养与管理最终都要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
内训师认证考评:省级内训师由省公司统一认证。对于局级、部门(单位)级内训师,结合内训师胜任力标准,针对现有内训师实施测评。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待遇激励为主,荣誉激励、成长激励为辅的内训师激励机制,为内训师的成长提供持续原动力。
3.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提炼本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搭建课程体系,形成岗位学习地图,充分利用内外部师资资源,设计开发培训课程,实现与网络平台的对接。
课程体系设计:依据岗位胜任力模型,提炼本岗位的培训知识能力要点,通过讨论、归纳等方法确定该岗位的课程构成。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分类、课件、培训方式、掌握程度、必选修,是构成培训课程地图的重要内容。将岗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岗位的培训知识能力要点,建立所有岗位的培训课程地图。
课程开发:充分利用内外部讲师专家资源,采用“拿来主义与内部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评估:针对内部讲师开发的课程,成立专家小组,建立验收标准,通过演示、试讲等方式,严把质量关,定期组织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保证课程的与时俱进。
与网络平台对接:将培训课程体系与网络平台对接,融合静态学习和情景式学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有效降低培训运作成本,解决工学矛盾、工教矛盾。
4.基地体系
结合电业局基地现状,基地体系建设应以统一规划、差异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基地资源的互通共享。
统一规划:彻底改变赢利导向、重复建设的现状,分离各基地的使用权与管理权,依据各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统筹规划各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差异化建设:在建设基地体系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定位,实行“差别化建设、错位发展”,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利用资源,形成一个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科学体系。
资源互通共享: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合理分配实训任务,实现培训项目与基地功能的无缝匹配;另一方面,平衡资源利用水平,避免出现闲忙不均,以达到实训任务分配的最优化,资源的真正共享融合。
5.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以教育培训专栏为依托,通过学习平台搭建—论坛建设—宣传推广,实现培训资料的网络化、员工交流的实时化、网络学习的主动化。
学习平台搭建:规划网络体系的教育培训管理与交流学习功能,重点加强培训学习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实现员工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化,提升员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论坛建设:建立员工之间、员工与专家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活跃学习氛围,实时解决员工工作困惑,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水平。
宣传推广:大力实施网络学习的宣贯教育,提升全体员工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认可度,提高员工网络平台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保障机制
坚持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明确责任,管理到位:有关责任单位要稳妥有序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工作计划,抓住重点,组织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及时收集掌握有关情况,加强工作汇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切实努力,真抓实干:相关单位与个人要切实努力,扎扎实实,根据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实时监督,闭环管理:按照PDCA的原则,不断加强反馈与分析。对工作完成情况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