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力度,经过不断努力,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逐渐接纳和认可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然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教授,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改革,数学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高效,数学教师将教学重点逐渐转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日俱增。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思维锻炼与培养作为课堂的一大重要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是判断一个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的一大标准。
1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直观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发生转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创造合适的情境、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借助这样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合的教学情境创设,例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讨论、思考、解决,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供該过程的实施,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思考,假如探讨时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并耐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情况,我们要勇敢面对问题、寻找原因,并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主动意识
在产生了数据分析的浓厚兴趣后,学生就会激发出对数据分析的直接动力,通过具体的动手参与,学生就会产生对数据分析的深刻感悟,加深对数据分析应用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数据分析能力就是学生在数据活动中构建对数据的感悟,以及对其应用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如果单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去阅读教材,那么很多内容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学内容适当做出调整,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材知识的价值,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起来,从中寻找到有效的数据知识进行教学。
3联系生活,呼应教学目标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的。在小学数学的讲授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弱化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心理距离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积极联系生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也为学生学习数学减轻一定的压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自觉思考通过数学方式解决,在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方案。例如,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解决问题》这一章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一章的主要内容都包含生活实际内容,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设题。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将题干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考题的重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在自己做题的时候也会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相互配合。
4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生,其个人能力也存在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共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站在主体的位置。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处在不同学习能力阶段的学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有助于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数学学科具备了一定的严谨性,其问题具有固定形式的答案,但是,却有着瞬息万变的解题过程。对此,教师针对数学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应用,使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如今小学数学教育倡导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希望通过在学习中达到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小学理论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进而探索知识的由来,并且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又由于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又往往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提供机会,要求学生手工操作,探索知识产生的由来,再将其应用于之后的学习实践中。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具备的稳定性特征有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周边所能够接触到的硬纸板、订书机、圆规及绳子等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出三角形、四边形及五边形等多种形状,探讨出“三角形三边无论如何移动整体形状也不发生变化”,而其余图形则不具有这一特征。借由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之后教师再适当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包括凳子腿、课桌腿以及三角尺等三角形,有机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思维品质要求的学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在课堂基本任务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联系生活实际,亲自动手操作,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并且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培养起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进步及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219.
[2]郭倩.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43-144.
[3]刘月兰.以逻辑对逻辑———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2):8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日俱增。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思维锻炼与培养作为课堂的一大重要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是判断一个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的一大标准。
1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直观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发生转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创造合适的情境、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借助这样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合的教学情境创设,例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讨论、思考、解决,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供該过程的实施,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思考,假如探讨时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并耐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情况,我们要勇敢面对问题、寻找原因,并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主动意识
在产生了数据分析的浓厚兴趣后,学生就会激发出对数据分析的直接动力,通过具体的动手参与,学生就会产生对数据分析的深刻感悟,加深对数据分析应用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数据分析能力就是学生在数据活动中构建对数据的感悟,以及对其应用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如果单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去阅读教材,那么很多内容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学内容适当做出调整,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材知识的价值,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起来,从中寻找到有效的数据知识进行教学。
3联系生活,呼应教学目标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的。在小学数学的讲授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弱化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心理距离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积极联系生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也为学生学习数学减轻一定的压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自觉思考通过数学方式解决,在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方案。例如,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解决问题》这一章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一章的主要内容都包含生活实际内容,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设题。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将题干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考题的重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在自己做题的时候也会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相互配合。
4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生,其个人能力也存在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共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站在主体的位置。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处在不同学习能力阶段的学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有助于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数学学科具备了一定的严谨性,其问题具有固定形式的答案,但是,却有着瞬息万变的解题过程。对此,教师针对数学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应用,使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如今小学数学教育倡导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希望通过在学习中达到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小学理论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进而探索知识的由来,并且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又由于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又往往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提供机会,要求学生手工操作,探索知识产生的由来,再将其应用于之后的学习实践中。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具备的稳定性特征有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周边所能够接触到的硬纸板、订书机、圆规及绳子等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出三角形、四边形及五边形等多种形状,探讨出“三角形三边无论如何移动整体形状也不发生变化”,而其余图形则不具有这一特征。借由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之后教师再适当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包括凳子腿、课桌腿以及三角尺等三角形,有机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思维品质要求的学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在课堂基本任务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联系生活实际,亲自动手操作,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并且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培养起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进步及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219.
[2]郭倩.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43-144.
[3]刘月兰.以逻辑对逻辑———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