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教学 感悟文化课堂美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研背景
  什么是文化?大学《文化史》中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人类后天习得的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东西都可称之为文化;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将文化视为一种社会成员习得的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那么,什么是文化课堂呢?文化课堂就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文化的味道,更有精神的传承,从而重建文化课堂呢?
  笔者攫取学前教育名家课堂教学活动研讨案例的片段回放,从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阐述自己对文化课堂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与感悟。
  二、教研实录与研析
  (一)物质文化层面: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受中国民主促进会南京市委员会教育团体之邀,笔者开设了以“地球村园本课程系列活动”为主题的大班社会活动“多彩的异国服饰”,特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苏省特级教师、笔者导师吴邵萍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根据活动需要,笔者还邀请了我园来自中国、美国、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五个国家的家庭代表,分别展示了中国的唐装和旗袍,美国的西部牛仔服饰,巴基斯坦独具穆斯林伊斯兰教信仰的长衫和头部裹巾,韩国的韩服和马褂,日本的和服与木屐。通过做客、访谈、观看课件及自制服饰等操作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各国服装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异国服饰的特色美,增进了对世界各国服饰文化特点的了解。
  活动结束,吴老师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是带着对《地球村活动》课程的想象进入课堂的,今天的活动打开了我的思路。活动选择从各个国家的服饰切入,这个点选得非常好,设计很有创意,能尊重各国民族文化的渊源。活动组织中,我看到了文化在教师风貌上的体现,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充分体现‘地球村’的需要,与各国家庭成员的中英文双语对话流畅自如,和谐共处处理得恰到好处。可见,扎实、全面的教育技能,以及鲜明的教育风格特色弥漫在巫老师的课堂上。”
  肯定了活动的成功之处后,吴老师接着向笔者提出了对服饰、材料等物質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思考,她建议将五个家庭服饰的单独呈现方式,改为聚焦于两个家庭两两比较的呈现方式。诸如,可以是日本与韩国两个国家女式服装的相似性比较,也可以是巴基斯坦与美国两个国家服饰强烈、鲜明的对比性比较。顺着吴老师的建议,笔者顿时明白,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给幼儿的学习意向和认知挑战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心中不禁暗自佩服名家导师简朴话语中蕴含的教育精髓。
  细细品来,就整个教学环节的改进,吴老师给笔者带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巧用、善用教学材料,让孩子在比较式学习中有自己的体验、表达、疑问、思考、探究和发现。调整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它让孩子经历了一个丰富的、立体的、有深度的学习过程,该过程将成为幼儿用以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利器。教师对教具的构思和使用,幼儿对学具的探究和互动,正是教育者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由此,笔者大胆将吴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指导与物质文化之美妙联系起来。
  (二)制度文化层面:提升教学的艺术化
  对于课堂而言,制度就是方法,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引导幼儿学习。在与吴老师的多次研讨中,笔者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新课程理念中提到的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笔者在吴邵萍老师所在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设了“泡泡糖与小丑人”的音乐游戏教研活动。活动由本人亲自设计、执教、说课,吴老师带领幼儿园团队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听课、研课,大家围绕音乐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开发创意、组织的有序与灵动、音乐教学的审美策略、师幼的和谐互动,以及教师自身音乐素养、语言素养的榜样影响等话题,展开系列研讨。
  活动快接近尾声时,吴老师作了总体性点评:“从巫老师课堂教学的表演性走向如今的教育性中,我看到了一名成长中的名教师正在从高原期走向腾飞期。教师教学的艺术是什么?是学科技能、各科知识、幼儿特点融合的恰到好处,巫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都‘践行’出来了。‘给’还需‘退’,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把握好‘教’与‘学’的转化,实现从教师的‘教’到‘不教’,幼儿的‘不会学’到‘会学’逐渐退位的理想效果。在课堂上既会‘说’又会‘做’,是巫老师理论与实践并进,策略与反思并举的重要特长。”
  吴邵萍老师的一席话耐人寻味,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她的话饱含着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体验,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通过这次教研课活动,笔者从吴老师那里产生了深刻的感触,即蕴含在课堂教学中深邃的制度文化美。
  (三)精神文化层面:实现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
  如何实现由衷而又终极的人文关怀,是当下大部分课堂所欠缺的精神文化层面,也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中苦苦追寻与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十月的一天,笔者在聆听吴邵萍老师《从歌曲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谈有效教学》专题讲学时,深切感受到了她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感召。在吴老师设计的课堂讲学中,以对教材的分析而言,精神文化的体现可见一斑:
  1.学科文化的建构
  吴邵萍老师充分挖掘《孤独的牧羊人》这首经典作品中的音乐价值,引导幼儿倾听美声演唱的原版英文歌曲,感受忽高忽低、真假声交替的女声演唱方式所带来的奇特效果,并通过欣赏旋律与配器、模唱衬词、尝试二部合唱等多种形式,体验诙谐、幽默的音乐风格,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新的认知经验和对已有音乐经验的再建构。
  2.多元民族文化的传递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吴邵萍老师运用模仿牧羊人唱歌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歌曲。例如,通过感受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中的“咿”“唻”“哦”等无意义音节、衬词,体验呼唤远方的人们,呼唤天、地、牛、羊,追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吴老师通过歌曲向幼儿传递了牧羊人的文化,让幼儿了解牧羊人的孤独,因而更关注周围的事物,常常会对天地间的事物引吭高歌,进一步开拓了幼儿的文化视野。   3.人文价值文化的关怀
  吴邵萍老师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审美起点,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讨论、听赏举证、模唱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感悟“孤独”的牧羊人为什么“不孤独”,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牧羊人独自放牧时,借助唱歌、与人交流等形式来排解寂寞,获得快乐的积极生活态度。该歌曲也给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以启示,引导人们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来面对各种消极情绪。这一点睛之笔,实乃令人叹服,也让笔者感受到了源于精神深处的文化震撼。
  三、教研感悟
  “每走出课堂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这是教育家杜威先生的名言,也是对课堂教学思想最鲜活的注解。在与名家的课堂教学对话与案例互动研讨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课堂扎根于学科教学而又超越学科教学,立足于課堂而又走出课堂,其涵盖的信息和内容已远非单纯的一节课程所能承载。文化课堂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四点:
  第一,在幼教新课改精神和审美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教学语言设计到教学具的使用,每个细节都能呈现出艺术化的处理,使之具有浓郁的“文化味”,蕴含教学活动审美教育的功能。
  第二,美的教学活动,应当努力通过教师对人类自身真善美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至广阔的社会人生,使整个教学活动浸润着智慧与情感,灵活与机智,妙趣与情意,让幼儿在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与追求美的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审美乐趣。
  第三,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情趣相生、富有神韵的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挖掘活动的审美因素,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徜徉在美的意境中,体现了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精神性格和文化气质。
  第四,一个蕴含美的课堂教学活动,必定是以美的思想来改造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灵活多样地使用传统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课堂生态的审美过程,让课堂教学活动流淌出浓厚的审美意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文化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希望有朝一日,在笔者的教学中,能体现出以下几个关键词:自然、灵动、智慧、生长、博爱、信仰,拥有卓越的审美意识、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德艺双馨”,这既是文化课堂的精神魅力所在,也是幼儿教师锲而不舍的追寻目标,笔者将为此付出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案情重现  张某系罗阳幼儿园的老师,2012年1月起,罗阳幼儿园开始为幼儿教师购买“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由于张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购买社会保险的年限不足15年,张某于2012年补交了十二年的养老保险费47413元后,又缴纳了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的养老保险费用计12240元,并于2014年11月享受退休待遇。  2015年,罗阳幼儿园曾
期刊
我们在幼儿园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在摆弄雪花片玩具时,小声地嘟曝着“1、2、3……”;在上楼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数起脚下的台阶;跟同伴聊天时会用“几百、几千、几亿”来表达事物的高、大、多。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小朋友的“童话”世界里。  “再玩一分钟吧”  (一)案例描述  构筑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奋地摆弄着自己喜欢的积木玩具。然而,美好的时间总是匆匆流逝,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
期刊
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初始阶段。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等有着置要的影响。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第一次融入集体的怀抱。他们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吗?他们该如何避免同伴冲突呢?  小宝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有些霸道且难以自控。我时常看到他与同伴争执、吵闹,班里的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或者害怕跟他交往。  清晨入园后,小宝看到不远处的乐乐在玩一辆新玩具汽车,他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了
期刊
“和美”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近年来,许多业务精湛,责任心强,保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年龄较大,难以参与编制考试,其职业倦怠问题愈发严重。对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且行且思,积极探索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让幼儿园重新绽放“和美”之花。  园情透视:“和美”之花在凋零  近年来,越来越多保教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渐失去参与教师编制考试的机会,其工作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例如,我园75%的教师已经达到46周岁,
期刊
《幼教365》:在今年全国两会中,许多代表都发表了关于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的意见,并且提出应制定幼儿园视频监控管理规范制度。对此,您能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吗?  曾晓东: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的特征是相互妥协,很多时候,政策的制定不是凭借事情的正确性,而是采用大家能够接受、能相互妥协的方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监控问题:政治和技术。  从政治角度来看,当公共服务出
期刊
黄鬻青老师的指导建议:  幼儿教师每天从事的工作本就是典型的情绪劳动,情绪也成了幼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第一关键词。每天被喜怒哀乐的情绪包围着,幼儿教師自身的情绪则成了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情绪感染情绪,用情绪调动情绪,用情绪温暖情绪。  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在专业角度上解读幼儿的行为和情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够正确地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成长密码。例如:教师能够将孩子的叛逆
期刊
这是一所色彩斑斓的幼儿园,课程,环境,抑或是老师和孩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彩色的;这是一所让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身的幼儿园,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绽放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终极价值。  这就是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惠济实幼)。它秉承着“以人为本,润泽生命”的办园理念,用多彩的课程、缤纷的环境,润泽着每一位幼儿,启迪着每一位教师,让所有生命共同绽放彩色的光芒。  户外游戏:
期刊
我和4岁的儿子一同观看了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是满分作品。故事讲述了小男孩米格一心想要成为音乐家,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途中误打误撞进入了“鬼”的世界——亡灵国度,见到了去世的亲人,一系列离奇的情节让观众对死亡有了另一种寄托。  对于幼儿来说,死亡是一个神秘又绕不开的话题。经过访谈,我发现幼儿对死亡的态度有两种极端表现。  第一种态度:不了解,于是漠视。也许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没有经历
期刊
幼儿园整体发展是指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达到高质量,主要表现在管理科学规范、课程设置合理、教研工作有效开展、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幼儿发展水平较好、幼儿园教育质量较高等方面。乌鲁木齐市XX幼儿园是一所经济条件和硬件设施都比较好的事业单位幼儿园,由于历史原因,该园的主要职能定位在为机关人员子女做好服务工作,服务和福利性占据幼儿园发展的主导地位。该园的管理模式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相对滞
期刊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里最快乐的时光,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着珍贵的幼时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撰写的一篇反映其童年生活的散文,鲁迅先生用娴熟的语言技巧、诗一般的笔墨,舒卷自如地为我们描绘了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等等。有趣的景色、迷人的传说、捕鸟的乐趣诉诸于鲁迅先生笔下。这正是鲁迅儿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