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也提倡乐学原理,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更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理论联系生活,引发兴趣
化学知识本身理论性很强,如果只是介绍知识,免不了枯燥和乏味。如果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涉及熟悉的生活常识,他们自然会关心注意,引发兴趣。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例如,如何用大米酿制甜酒?工业上如何生产肥皂?为什么冬天食物可长时间保存,夏季容易腐烂?交警如何判定司机是否酒后驾车,豆腐中加的卤水有何作用,人们用含磷的洗衣粉导入河里边为何鱼却死了等等,让学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应用广泛,学习化学有用武之地、其乐无穷,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加强实验,增加趣味性,提升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中,它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注重实验,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讲授氨与酸的反应时,可将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空瓶生烟”,讲授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應时,可补充“吹气生火”实验,等。这些实验现象明显,充满奇趣,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亢,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解释原因,设置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印象深刻,掌握也就格外牢固。
三、组织课外活动,调动积极性,发展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只通过教材,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过的化学知识。如可以通过建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定期举行“化学知识讲座“,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还可以介绍“凯库勒、拉瓦锡、门捷列夫”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在讲授氢元素时,可以介绍“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讲授合成氨时,向学生介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前景”;“纳米材料、最新太阳能电池……”这些都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发展兴趣的好方法。而且,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稳固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可以营造民主、和谐、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会发生教学的积极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提高学习效率,稳固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有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固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始终如一的积极性,对教学很有帮助。
五、体验成功,坚定信心,巩固兴趣
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都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自我成功感,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变成4—6人的小组,明确固定的合作学习的伙伴。小组成员做到优势互补,同时还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课堂教学当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采取分步设置,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比较深入的地方去,解决完这道题,马上出一道非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独立完成,感受成功。上课提问较难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而简单点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把稳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讲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把脸的安排纳入了课堂。学生敢说、敢问、敢想、敢大胆质疑,就不会再把学习当做苦差事,相反他们乐学好学善于学了。这都是巩固学生的兴趣地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把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巧妙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去,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学好化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资助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也提倡乐学原理,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更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理论联系生活,引发兴趣
化学知识本身理论性很强,如果只是介绍知识,免不了枯燥和乏味。如果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涉及熟悉的生活常识,他们自然会关心注意,引发兴趣。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例如,如何用大米酿制甜酒?工业上如何生产肥皂?为什么冬天食物可长时间保存,夏季容易腐烂?交警如何判定司机是否酒后驾车,豆腐中加的卤水有何作用,人们用含磷的洗衣粉导入河里边为何鱼却死了等等,让学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应用广泛,学习化学有用武之地、其乐无穷,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加强实验,增加趣味性,提升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中,它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注重实验,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讲授氨与酸的反应时,可将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空瓶生烟”,讲授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應时,可补充“吹气生火”实验,等。这些实验现象明显,充满奇趣,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亢,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解释原因,设置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印象深刻,掌握也就格外牢固。
三、组织课外活动,调动积极性,发展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只通过教材,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过的化学知识。如可以通过建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定期举行“化学知识讲座“,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还可以介绍“凯库勒、拉瓦锡、门捷列夫”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在讲授氢元素时,可以介绍“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讲授合成氨时,向学生介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前景”;“纳米材料、最新太阳能电池……”这些都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发展兴趣的好方法。而且,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稳固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可以营造民主、和谐、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会发生教学的积极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提高学习效率,稳固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有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固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始终如一的积极性,对教学很有帮助。
五、体验成功,坚定信心,巩固兴趣
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都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自我成功感,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变成4—6人的小组,明确固定的合作学习的伙伴。小组成员做到优势互补,同时还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课堂教学当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采取分步设置,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比较深入的地方去,解决完这道题,马上出一道非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独立完成,感受成功。上课提问较难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而简单点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把稳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讲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把脸的安排纳入了课堂。学生敢说、敢问、敢想、敢大胆质疑,就不会再把学习当做苦差事,相反他们乐学好学善于学了。这都是巩固学生的兴趣地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把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巧妙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去,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学好化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资助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