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暨南大学是著名的华侨大学,以海内外侨生和南方方言区学生为主。“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精品策略,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其特色就在于抓住教材建设,树立起精品意识,并以教材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网络建设。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精品策略;精品课程建设
暨南大学是著名华侨大学,在这样一个以海内外侨生和南方方言区学生为主的学校进行“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无论是对于侨生汉语知识的普及还是对于“南方音”浓厚的岭南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精品教材建设的理念
建设精品课程,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建设精品课程,通常抓住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第一,教材建设,第二,队伍建设,第三,网络建设。三个环节紧扣一个主题,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课程精品。这三个环节又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可以从教材入手,也可以从队伍入手,也可以从网络入手。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暨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就是抓住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网络建设。因为教材是教学之本,精品课程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那就是需要有一本面向21世纪的新颖而且好用的教材,所以我们首先高度重视教材的建设,而且牢牢地树立起“精品”意识,力图真正攀上全国第一层次的水平。
我们认为,所谓的精品意识,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观念:
1 准确定位、定性、定标,充分保证该课程的独立性、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
作为大学中文专业,“现代汉语”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或者说是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现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本科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它既不是一门工具课(非“古代汉语”),也不是一门实践课(非“写作”),更不是一门理论课(非“语言学概论”)。但是,实际上它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它是一门为高校文科(特别是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一方面要讲授大量有关现代汉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强调以分析方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的,使中文系的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较为高级的语言能力的必要素质。这种“语言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层面是“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层面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中第一层面是最基本的,第二层面是提高性的,第三层面是最高要求。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会有所区别。总之,就是要把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来。显然,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以讲授现代汉语基本知识为核心的旧教学框架,转到以培养学生具有“语言能力”的新思路上来。因此,我们的观念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即认识到,现代汉语课程重点要解决中文系学生两个能力: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表达、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问题。
2 彰显特色,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在众多教材中脱颖而出
20世纪80至90年代,在全国最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五版),一本是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增订四版)。后来,陆续又出版了若干种有关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适用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某些改革。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力图采取新思路的,例如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二是专门为某方面需要而编写的,例如齐沪扬主编的《现代汉语》(对外汉语)(商务印书馆,2007年)
要编写新教材,首先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而准确的了解。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体系本身,框架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编写的指导思想存在明显的问题,即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形式、静态、微观的描写,缺乏对意义、动态和宏观的把握。二是教学方法本身,一直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并且在教材上面体现出来。
我们的目标就是编写一部适应21世纪需求的采用新思路新框架并且切实好用的全国高校普遍通用的优秀新教材。
第一,我们决不彻底推翻现行教材的所有设想,而是尽可能地保留其中最精彩的内容,以体现任何一本优秀教材都应该具有的继承性。
第二,充分吸取最近30年来现代汉语各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比较成熟的优秀成果,以体现我们教材的前沿性。
第三,对一些非常有用但原有教材处理不妥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变换角度,或突出重点,以体现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编写思想的创新意识。
第四,我们决不着重介绍编者的一家之说,而是以国内主流看法作为基础。我们也决不强调体系对立,不卷入学术争论,不标新立异,一切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以体现我们教材在学术上的主体意识。
第五,要编好一本教材,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1)知识与方法:以知识为前提,以方法为主导。
(2)静态与动态:在静态基础上作适当动态分析。
(3)继承与创新:三分之一继承,三分之一调整,三分之一创新。
(4)形式与意义:兼顾形式与意义,力求双向验证。
(5)分析与应用:先讲分析,再讲应用。
(6)事实与理论:一切从事实出发,在事实分析基础上提升到理论高度。
(7)描写与解释:描写为主,适当解释。
第六,强调方法论的培养。学习现代汉语的方法,可以分为宏观的方法和微观的方法两类。宏观的方法指的是:
(1)比较法:跟外语、古汉语、方言进行比较以及自身进行比较。
(2)归纳法:依靠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事实从中归纳出某种规律。
(3)演绎法:先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并且通过推断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这三种方法往往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存在哪一种更加高明、更加科学的问题。但是相对地说,归纳法和比较法是基础的根本的方法。至于微观的方法则贯穿于各个章节之中。
总之,我们的教材应该贴近现实,比较好地反映汉语学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反映汉语学界主流观点,使得学生一开始接触语言学就能够步子正、步伐稳、步速快,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3 精益求精,对教材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树立“更 上一层楼”的渐进意识
我们编写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6月出版之后,在现代汉语教学界引起了比较积极的反响。
为了使我们的教材精益求精,为了让本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在2007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的总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为目标,在保持原有的理念、框架、特点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修正,适当增删,适当调整。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有前瞻性的内容,比如语法部分增添了“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一节,包括最新的“象似性原则”、“图形与背景”、“隐喻和借喻”三个板块,内容虽然不多,但为今后的拓展打开了一扇“天窗”。导论部分增添了“语言的规范与语言的变化”,引进语言的动态观。还大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新的观点。例如,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汉语正在向“当代汉语”转型;语法研究的最终目标为了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认知的解释性”等。
二、精品教材的建设带动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教材的建设,还必须跟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网络的建设结合起来。
1 通过教材编写,达到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标
教材编得再好,也是需要教师去讲授,去实践,去补充,去发挥。因此,作为课程建设来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暨南大学的现代汉语教研室一共9人,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有6个教授(3个博导),2个副教授,1个讲师。应该说,这是一支比较精干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教材的主编也就是该课程的负责人,因此教学理念就能够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师中有好几位直接参与了教材以及教学指导的编写。“现代汉语”学科与“现代汉语”课程被评为国家侨办重点建设学科与广东省高教厅重点建设课程,《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获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本课程成为暨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我们特别强调一个优秀的现代汉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以情感人。即对现代汉语课程要热爱,对所讲授的内容充满感情,有一种自豪感和投入感。(2)以理服人。即教师有真才实学,对本专业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及时地增加新信息,补充新内容。(3)以艺迷人。即讲究讲课的艺术,条例清楚、重点突出、举例生动、语言幽默、分析透彻。
我们还特别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学习现代汉语不能只靠兴趣,也不能单纯依靠灵感。兴趣是要培养的,灵感更是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滋养的。作为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表面上看并不很困难,但是真正学好却并不容易。因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要达到这个飞跃,就要求教师扣紧六个环节:(1)预习。关键是要开动脑筋,第一发现问题,第二发现妙处。(2)听讲。特别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记笔记的窍门在于:第一记重要定义,第二记分析方法,第三记重点难点,第四记典型例子,精彩的例子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3)复习。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第一检查问题,第二整理笔记,第三归纳提高。(4)作业。作业分为两种:第一课后练习题,作业一定要批改;第二课外思考题,尽可能组织讨论。(5)阅读。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识别能力,强化理论意识。(6)应用。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
2 通过编写“教学指导”,配合现代教学科技,达到师生互动的目标
为了使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帮助教师备课、讲课,我们特地编写一些相应的辅导书。
一本是《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主要是从1978年以来发表的成千上万的有关现代汉语研究论文中,挑选出跟《现代汉语通论》各个章节教学密切相关的57篇,作为课外阅读参考。目的是开拓知识面,扩大视野,了解教材之外的各种说法,对相应章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句话,是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广、更深、更新。
一本是《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上编:各个章节的教学指导,内容大体上涉及这么五个方面:(1)背景介绍,(2)教学目标,(3)要点难点,(4)分析方法,(5)注意事项。目的是希望给任课教师的备课有一些切实的帮助,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超越教材本身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下编:提供各个章节的练习题和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附录:“附录一”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附录二”是模拟试卷,并且分为“一般难度”和“提高难度”两种类型,以配合不同的需要,同时还附有“参考答案”。
这就为建立网络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我们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自学资料,各种教学录像,以及跟教师互动的窗口。学校的网络建设已经健全,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进行搜索、自学和问答。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将开展远程教学,对全世界进行网上教学,为华语国际推广出一份力。
3 通过组织研讨,达到发挥样板效应以及示范作用的目标
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次“现代汉语通论教材教法研讨会”,两次在上海(2001、2002),一次在广州(2004)。2008年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第四次这样的研讨会。目的是交流教学心得,培训骨干教师。研讨会邀请参与编写的学者讲授本教材的构想和现代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邀请语言学界知名专家举办开拓型的学术讲座。同时还组织观摩现场教学,以及教学经验心得的交流活动。这些研讨会和活动,使得我们的教学意图、教学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
三、精品课程的特色
通过几年来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1)体现侨校特色。重视境内外学生的分流教学和多层次教学。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学生,普遍汉语基础(包括普通话)比较差,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辅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许多毕业生回国或出境后能够胜任中文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2)教学理念新颖。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针对学生大多来自南方方言地区的特殊情况,加强普通话的教学,加强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教学。有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各级语文教学的骨干。
(3)重视教材建设。采用暨南大学主导的全国规划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比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理念。即从原先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操练。
(4)教学方法先进。多年来,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一直致力于CAI课件的研制和教学,努力将高科技的辅助手段与教师的讲授艺术融为一体,促使科技与人文并存。
(5)教学效果良好。主讲教师多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时常常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妙语不断,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教学技能都有一定造诣,其中三位教师还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精品策略;精品课程建设
暨南大学是著名华侨大学,在这样一个以海内外侨生和南方方言区学生为主的学校进行“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无论是对于侨生汉语知识的普及还是对于“南方音”浓厚的岭南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精品教材建设的理念
建设精品课程,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建设精品课程,通常抓住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第一,教材建设,第二,队伍建设,第三,网络建设。三个环节紧扣一个主题,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课程精品。这三个环节又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可以从教材入手,也可以从队伍入手,也可以从网络入手。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暨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就是抓住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网络建设。因为教材是教学之本,精品课程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那就是需要有一本面向21世纪的新颖而且好用的教材,所以我们首先高度重视教材的建设,而且牢牢地树立起“精品”意识,力图真正攀上全国第一层次的水平。
我们认为,所谓的精品意识,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观念:
1 准确定位、定性、定标,充分保证该课程的独立性、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
作为大学中文专业,“现代汉语”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或者说是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现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本科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它既不是一门工具课(非“古代汉语”),也不是一门实践课(非“写作”),更不是一门理论课(非“语言学概论”)。但是,实际上它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它是一门为高校文科(特别是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一方面要讲授大量有关现代汉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强调以分析方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的,使中文系的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较为高级的语言能力的必要素质。这种“语言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层面是“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层面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中第一层面是最基本的,第二层面是提高性的,第三层面是最高要求。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会有所区别。总之,就是要把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来。显然,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以讲授现代汉语基本知识为核心的旧教学框架,转到以培养学生具有“语言能力”的新思路上来。因此,我们的观念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即认识到,现代汉语课程重点要解决中文系学生两个能力: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表达、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问题。
2 彰显特色,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在众多教材中脱颖而出
20世纪80至90年代,在全国最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五版),一本是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增订四版)。后来,陆续又出版了若干种有关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适用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某些改革。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力图采取新思路的,例如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二是专门为某方面需要而编写的,例如齐沪扬主编的《现代汉语》(对外汉语)(商务印书馆,2007年)
要编写新教材,首先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而准确的了解。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体系本身,框架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编写的指导思想存在明显的问题,即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形式、静态、微观的描写,缺乏对意义、动态和宏观的把握。二是教学方法本身,一直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并且在教材上面体现出来。
我们的目标就是编写一部适应21世纪需求的采用新思路新框架并且切实好用的全国高校普遍通用的优秀新教材。
第一,我们决不彻底推翻现行教材的所有设想,而是尽可能地保留其中最精彩的内容,以体现任何一本优秀教材都应该具有的继承性。
第二,充分吸取最近30年来现代汉语各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比较成熟的优秀成果,以体现我们教材的前沿性。
第三,对一些非常有用但原有教材处理不妥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变换角度,或突出重点,以体现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编写思想的创新意识。
第四,我们决不着重介绍编者的一家之说,而是以国内主流看法作为基础。我们也决不强调体系对立,不卷入学术争论,不标新立异,一切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以体现我们教材在学术上的主体意识。
第五,要编好一本教材,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1)知识与方法:以知识为前提,以方法为主导。
(2)静态与动态:在静态基础上作适当动态分析。
(3)继承与创新:三分之一继承,三分之一调整,三分之一创新。
(4)形式与意义:兼顾形式与意义,力求双向验证。
(5)分析与应用:先讲分析,再讲应用。
(6)事实与理论:一切从事实出发,在事实分析基础上提升到理论高度。
(7)描写与解释:描写为主,适当解释。
第六,强调方法论的培养。学习现代汉语的方法,可以分为宏观的方法和微观的方法两类。宏观的方法指的是:
(1)比较法:跟外语、古汉语、方言进行比较以及自身进行比较。
(2)归纳法:依靠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事实从中归纳出某种规律。
(3)演绎法:先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并且通过推断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这三种方法往往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存在哪一种更加高明、更加科学的问题。但是相对地说,归纳法和比较法是基础的根本的方法。至于微观的方法则贯穿于各个章节之中。
总之,我们的教材应该贴近现实,比较好地反映汉语学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反映汉语学界主流观点,使得学生一开始接触语言学就能够步子正、步伐稳、步速快,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3 精益求精,对教材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树立“更 上一层楼”的渐进意识
我们编写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6月出版之后,在现代汉语教学界引起了比较积极的反响。
为了使我们的教材精益求精,为了让本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在2007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的总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为目标,在保持原有的理念、框架、特点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修正,适当增删,适当调整。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有前瞻性的内容,比如语法部分增添了“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一节,包括最新的“象似性原则”、“图形与背景”、“隐喻和借喻”三个板块,内容虽然不多,但为今后的拓展打开了一扇“天窗”。导论部分增添了“语言的规范与语言的变化”,引进语言的动态观。还大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新的观点。例如,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汉语正在向“当代汉语”转型;语法研究的最终目标为了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认知的解释性”等。
二、精品教材的建设带动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教材的建设,还必须跟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网络的建设结合起来。
1 通过教材编写,达到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标
教材编得再好,也是需要教师去讲授,去实践,去补充,去发挥。因此,作为课程建设来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暨南大学的现代汉语教研室一共9人,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有6个教授(3个博导),2个副教授,1个讲师。应该说,这是一支比较精干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教材的主编也就是该课程的负责人,因此教学理念就能够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师中有好几位直接参与了教材以及教学指导的编写。“现代汉语”学科与“现代汉语”课程被评为国家侨办重点建设学科与广东省高教厅重点建设课程,《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获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本课程成为暨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我们特别强调一个优秀的现代汉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以情感人。即对现代汉语课程要热爱,对所讲授的内容充满感情,有一种自豪感和投入感。(2)以理服人。即教师有真才实学,对本专业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及时地增加新信息,补充新内容。(3)以艺迷人。即讲究讲课的艺术,条例清楚、重点突出、举例生动、语言幽默、分析透彻。
我们还特别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学习现代汉语不能只靠兴趣,也不能单纯依靠灵感。兴趣是要培养的,灵感更是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滋养的。作为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表面上看并不很困难,但是真正学好却并不容易。因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要达到这个飞跃,就要求教师扣紧六个环节:(1)预习。关键是要开动脑筋,第一发现问题,第二发现妙处。(2)听讲。特别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记笔记的窍门在于:第一记重要定义,第二记分析方法,第三记重点难点,第四记典型例子,精彩的例子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3)复习。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第一检查问题,第二整理笔记,第三归纳提高。(4)作业。作业分为两种:第一课后练习题,作业一定要批改;第二课外思考题,尽可能组织讨论。(5)阅读。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识别能力,强化理论意识。(6)应用。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
2 通过编写“教学指导”,配合现代教学科技,达到师生互动的目标
为了使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帮助教师备课、讲课,我们特地编写一些相应的辅导书。
一本是《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主要是从1978年以来发表的成千上万的有关现代汉语研究论文中,挑选出跟《现代汉语通论》各个章节教学密切相关的57篇,作为课外阅读参考。目的是开拓知识面,扩大视野,了解教材之外的各种说法,对相应章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句话,是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广、更深、更新。
一本是《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上编:各个章节的教学指导,内容大体上涉及这么五个方面:(1)背景介绍,(2)教学目标,(3)要点难点,(4)分析方法,(5)注意事项。目的是希望给任课教师的备课有一些切实的帮助,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超越教材本身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下编:提供各个章节的练习题和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附录:“附录一”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附录二”是模拟试卷,并且分为“一般难度”和“提高难度”两种类型,以配合不同的需要,同时还附有“参考答案”。
这就为建立网络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我们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自学资料,各种教学录像,以及跟教师互动的窗口。学校的网络建设已经健全,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进行搜索、自学和问答。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将开展远程教学,对全世界进行网上教学,为华语国际推广出一份力。
3 通过组织研讨,达到发挥样板效应以及示范作用的目标
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次“现代汉语通论教材教法研讨会”,两次在上海(2001、2002),一次在广州(2004)。2008年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第四次这样的研讨会。目的是交流教学心得,培训骨干教师。研讨会邀请参与编写的学者讲授本教材的构想和现代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邀请语言学界知名专家举办开拓型的学术讲座。同时还组织观摩现场教学,以及教学经验心得的交流活动。这些研讨会和活动,使得我们的教学意图、教学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
三、精品课程的特色
通过几年来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1)体现侨校特色。重视境内外学生的分流教学和多层次教学。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学生,普遍汉语基础(包括普通话)比较差,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辅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许多毕业生回国或出境后能够胜任中文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2)教学理念新颖。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针对学生大多来自南方方言地区的特殊情况,加强普通话的教学,加强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教学。有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各级语文教学的骨干。
(3)重视教材建设。采用暨南大学主导的全国规划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比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理念。即从原先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操练。
(4)教学方法先进。多年来,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一直致力于CAI课件的研制和教学,努力将高科技的辅助手段与教师的讲授艺术融为一体,促使科技与人文并存。
(5)教学效果良好。主讲教师多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时常常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妙语不断,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教学技能都有一定造诣,其中三位教师还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