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创新和实践路径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和关键,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新格局的路径选径。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甘南高寒牧区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不同作物(50%小黑麦×50%箭筈豌豆混播,40%黑麦×60%箭筈豌豆混播,50%燕麦×50%箭筈豌豆混播,小黑麦单播,黑麦单播,燕麦单播,箭筈豌豆单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以明确秋播小黑麦与复种作物耦合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复种处理,秋播小黑麦复种50%小黑麦×50%箭筈豌豆混播处理土壤pH7.46(较春播前降低了1.84%)、有机质含量65.37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76.63%)、全氮含量2.14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9.18%)、全磷含
我国师范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不够明晰、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育实践形式缺乏多元化、指导教师工作针对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师范生创新实践共同体特点、要素出发,构建师范生创新实践共同体有利于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困境,提高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高素质的卓越教师。
期刊
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高校文化育人时间、理想、价值、实践四个维度的意蕴。文化育人作为教育实践,当前存在“文”与“化”的时代性未能彰显、整体合力不足、理论与实践的联通不够顺畅等现实问题,高校需从创新性、整体性和长效性出发,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本文演示了四焦点开关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用于全眼段成像和体内视轴参数(VAP)测量的可行性.使用包括不同厚度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同步转盘来将探测光束的焦点位置从角膜以及晶状体的前部和后部切换到视网膜.该过程同时增加了参考光束的深度范围.这种多级聚焦的方法可以使探测光束完全聚焦在人眼的每个部分.初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全眼段成像和包括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轴长在内的VAP测量.
为明确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抗性差异机理,观察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判定取食过程中所出现的波形,并筛选适宜参数作为对不同苜蓿品种抗蚜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苜蓿蚜在取食苜蓿时呈现出Np、Pd、A、B、C、E1、E2和F波共8种波形。苜蓿的抗虫位点主要存在于苜蓿植株的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当苜蓿蚜开始取食时,中苜2号的抗虫位点在叶表面,但抗性较弱,第1次刺探的发生时间迟,为1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地优化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发展水平。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支持。对于高校来讲,其需要做好教育经费分配工作,提高教育经费利用率,发挥教育经费价值。若是高校可以基于内部审计视阈下探究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有效手段,就可以提升教育资金应用水平。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绩效审计的内涵,研究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探究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的新定位,研究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阐述内部审计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工作路径。
在自然言语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来获取语言应用能力是最科学、最高质量的语言习得策略,这也是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理念。本文基于二语习得的经典理论,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弱项进行定位的基础上,总结出清晰划分教育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快速建立语言习得的动机;改良知识传递的模式,让学生在主动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输出,锻炼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语言逻辑。
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城市收缩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收缩、经济发展缓慢等困境。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宝盖镇为例,分析了过去快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下显现的衰退问题。城镇当下收缩转型的动力机制,外部因素表现在宏观外部政策引导和资源要素转化,内部驱动表现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本地农民转移推动。为实现收缩趋势下的精明发展,宝盖镇需要进行总体格局精明重构和产业功能聚集转型,并对土地资源整治修复,加强闲置用地盘活利用,使得城镇空间布局有序优化,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
为研究典型黄土残塬沟壑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于1990—2020年对山西省隰县林草区、沟底作物区、塬面作物区和塬面果园区4种不同样区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时间段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和空间生态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隰县啮齿动物整体密度呈高—低—高的趋势,由1990—1994年的12.71%逐步下降到2005—2009年的3.39%,之后又上升至2015—2020年的7.83%;作物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林草区、塬面果园区的多样性特征有显著差异,而沟底作物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