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07—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之一。笔者在参加新课改的学习、培训、考察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目前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开发的意义和地位、开发的主体和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许多学校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对如何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实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本文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流程、管理、评价谈几点粗浅认识。
规范流程,制度保障建立高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它需要一种理性、民主、科学的规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教师能力,把握时代特征与社区发展需要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调查学生的课程需求,除了常规的问卷调查外,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各种需求信息。
2. 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分类与课程纲要。每一门课程在开发前必须编制详细的课程纲要,拟定课程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包括可供选择的课程、安排班级规模、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开发系统内完成。
4.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三方面。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力求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良性循环机制。
以上四个方面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其流程应为:①申报(填写学校课程申报表,要求附表上交课程纲要及教学进度计划表);②评估(学校课程委员会讨论该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本校课程发展方向,对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估报告);③认定(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定该课程是否能成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当然,在自主开发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适当引入部分成熟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但是所有引进课程必须经过学校的二次开发,也必须经过学校的认定。
提高效率,资源共享建设校本课程网络管理平台
课程体系的创建需要生动、多样、高品质的特色课程,高效的管理系统也是保障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要构建包括校本课程选择系统、评价系统数据库和内部知识网络等辅助校本课程实施的网络环境。此外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系统作为另一个评价系统,应当成为评价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系统要涵盖与学生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自己所选的课程要作出合理评价。教务处根据评价结果和其他数据对每一门课程作出科学测评,形成合理有效的反馈机制,这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网站。网站要面向每一个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满足学生分享相关课程内部资料和网络资源等需求。没有选到此门课程但是同样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同时分享,这无疑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对传统选修课程的有效补充。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也从整体层面上为提高校本课程的层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学评价,保障质量形成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多种多样,它的评价更多地依靠教师、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评价,进而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健康顺利运行。同时还要建立较为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以此来评价教师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出的贡献,这对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开发、研究校本课程的氛围,有效保障校本课程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校本课程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人,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尽可能发挥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坚持“以人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07—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之一。笔者在参加新课改的学习、培训、考察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目前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开发的意义和地位、开发的主体和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许多学校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对如何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实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本文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流程、管理、评价谈几点粗浅认识。
规范流程,制度保障建立高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它需要一种理性、民主、科学的规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教师能力,把握时代特征与社区发展需要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调查学生的课程需求,除了常规的问卷调查外,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各种需求信息。
2. 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分类与课程纲要。每一门课程在开发前必须编制详细的课程纲要,拟定课程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包括可供选择的课程、安排班级规模、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开发系统内完成。
4.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三方面。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力求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良性循环机制。
以上四个方面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其流程应为:①申报(填写学校课程申报表,要求附表上交课程纲要及教学进度计划表);②评估(学校课程委员会讨论该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本校课程发展方向,对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估报告);③认定(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定该课程是否能成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当然,在自主开发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适当引入部分成熟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但是所有引进课程必须经过学校的二次开发,也必须经过学校的认定。
提高效率,资源共享建设校本课程网络管理平台
课程体系的创建需要生动、多样、高品质的特色课程,高效的管理系统也是保障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要构建包括校本课程选择系统、评价系统数据库和内部知识网络等辅助校本课程实施的网络环境。此外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系统作为另一个评价系统,应当成为评价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系统要涵盖与学生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自己所选的课程要作出合理评价。教务处根据评价结果和其他数据对每一门课程作出科学测评,形成合理有效的反馈机制,这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网站。网站要面向每一个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满足学生分享相关课程内部资料和网络资源等需求。没有选到此门课程但是同样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同时分享,这无疑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对传统选修课程的有效补充。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也从整体层面上为提高校本课程的层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学评价,保障质量形成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多种多样,它的评价更多地依靠教师、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评价,进而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健康顺利运行。同时还要建立较为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以此来评价教师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出的贡献,这对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开发、研究校本课程的氛围,有效保障校本课程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校本课程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人,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尽可能发挥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坚持“以人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