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采用的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显现了一些弊端,少数民族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也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能很好的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应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课程。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藏族地区,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传承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少数民族文化;藏族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开设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一)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每个民族都生存于特定的自然背景当中,其生存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这些差别体现在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每个民族都必须在其所处的具体条件和环境中去构建自己的文化,而这些独特文化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要受制于特定的生存环境,是针对具体的生态条件而积累的
结果。
社会生态环境:我国55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及绝大多数畲族、土家族转用汉语外,各自具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体系、民族习惯,而且绝大多数民族拥有本民族的聚居区域。各民族的这种聚居区域的存在和民族文化的自成体系,为各民族的存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文化生态环境: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的沉淀,是他们的祖先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积累起的宝贵经验,形成了民族成员所遵循的思维方式,是他们行为方式中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深层次表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人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二)少数民族课程的现状
照搬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各个地区的,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很不相同,国家课程很难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国家课程是以主流文化为背景设置的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多是关于汉族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关注甚少,少数民族的生活很难被介绍,不能充分估计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照搬国家统一课程不利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
很少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但由于中国民族多,人口多,地域广,国家课程的设置不可能照顾到每个民族,国家课程多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要课程内容,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很少在国家课程中被反映出来,而民族成员对自己的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少数民族的文化可以激發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以及民族责任感。一刀切的国家课程不能保证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三)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促进人才培养: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全国各地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身处课堂第一线的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合理的民族教育模式,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在分析少数民族教育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常常从教育宏观方面找原因,认为民族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经济投入、政策制定、师资队伍、教育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是核心。21世纪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才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校本课程开发克服国家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并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因为少数民族文化很少能进入国家课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靠少数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根据一定的国家教育目的,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原则,在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基础上,当地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开发而成。相比于过去由老人或者是上辈口传身授而言,校本课程更系统、完整、详细。校本课程开发以后,学习的对象就是大量学生,而不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授的模式和规模,更能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以藏族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分为八个方面:文化渊源、佛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科技、历代名人、民族艺术、民风民俗、生态环境,但藏传佛教不能作为中小学课程来开设,而语言文字作为地方课程(藏语文)已经在开设,所以校本课程的内容就可以从其他六个方面来考虑了。
(一)文化渊源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渊源的,有悠久的史前文化,有民族融合带来的藏族文化的发展。那真切的几大文化遗址是在青藏高原上早就有形成并发展为人类民族的藏族的史证,它对于研究藏族原始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始的藏教文化是藏族史前文明的主体特征。吐蕃时期是藏族文化的定型时期,有文成公主传播的中原文化及外来文化跟藏族文化的相互吸收与碰撞。元明清时期,有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提倡而带来的藏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和人民对藏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带来了文化的新生。这种渊源,这一历程,要让学生明白。让学生了解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了解藏族文化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到汉藏友好团结的史实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传统科技
藏医藏药历史悠久。远古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居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性能,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认识到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迄今为止,藏医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藏区,藏医和藏历是紧密相连的。藏历的天文历算学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其内容不仅探讨天体运行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且还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 (三)历代名人
神秘的雪域高原,名流辈出,他们缔造了神奇的藏族文化。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又维护祖国统一。通过让学生了解典型人物的思想、事迹与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效仿他们的行为,为藏族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介绍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藏族吐蕃王朝的创建者——松赞干布,中国元代第一帝师、爱国法王——八思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20世纪的佛门高僧——更敦群培,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等。
(四)民族艺术
藏族的民族艺术相当丰富,可以分为:音乐艺术,包括藏族宗教音乐、藏族民歌、藏戏、说唱音乐等;绘画艺术,包括藏族石刻文化、藏族壁画艺术以及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的唐卡;雕塑艺术,包括酥油花、木雕、石雕和泥雕;日用工艺,包括金属工艺和编织工艺等;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寺院建筑、园林建筑、住宅建筑和塔。通过对藏族传统艺术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从艺术美中体会藏族人民的勤劳、坚韧与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继承、弘扬、发展藏族传统艺术的责任感。
(五)民风民俗
在藏族历史发展中,民间文化始终保持着世俗的、积极的、活泼的精神,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民间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清香飘飞的糟粑和酥油茶,五彩缤纷的服饰,内涵厚实的人名,那表达隆重的礼俗,天国向往的鸟葬,敬畏自律的禁忌,那期望流淌的节庆,无不展示着古风浓郁的生命形式。这些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师生换位,也可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气息,培养健康的本民族民俗文化的意识。
(六)生态环境
藏民族生存在气候寒冷的“地球第三极”,藏族人认为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是一块神圣宝地,称之为“神圣雪域”。青藏高原地处地球最高点,巍峨雪山直入云霄,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它是东部许多水源的发源地,孕育了东方汉地、南方印度以及高原土地的文明,神山矗立,鸟兽众多,草木茂盛,而人烟稀少,生态文明得以保存。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校本课程的资源。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思维习惯、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生活、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兴趣的新型课程,同时也保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只会克服,而不能使校本课程停止。校本课程建设是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王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李定仁,蔡国英.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教育[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4]刘培军,丁红兵.校本课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
[5]左光银.内地西藏班(校)“藏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學,2007.
作者简介:李萃哲,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西藏民族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少数民族文化;藏族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开设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一)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每个民族都生存于特定的自然背景当中,其生存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这些差别体现在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每个民族都必须在其所处的具体条件和环境中去构建自己的文化,而这些独特文化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要受制于特定的生存环境,是针对具体的生态条件而积累的
结果。
社会生态环境:我国55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及绝大多数畲族、土家族转用汉语外,各自具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体系、民族习惯,而且绝大多数民族拥有本民族的聚居区域。各民族的这种聚居区域的存在和民族文化的自成体系,为各民族的存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文化生态环境: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的沉淀,是他们的祖先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积累起的宝贵经验,形成了民族成员所遵循的思维方式,是他们行为方式中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深层次表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人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二)少数民族课程的现状
照搬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各个地区的,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很不相同,国家课程很难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国家课程是以主流文化为背景设置的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多是关于汉族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关注甚少,少数民族的生活很难被介绍,不能充分估计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照搬国家统一课程不利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
很少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但由于中国民族多,人口多,地域广,国家课程的设置不可能照顾到每个民族,国家课程多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要课程内容,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很少在国家课程中被反映出来,而民族成员对自己的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少数民族的文化可以激發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以及民族责任感。一刀切的国家课程不能保证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三)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促进人才培养: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全国各地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身处课堂第一线的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合理的民族教育模式,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在分析少数民族教育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常常从教育宏观方面找原因,认为民族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经济投入、政策制定、师资队伍、教育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是核心。21世纪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才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校本课程开发克服国家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并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因为少数民族文化很少能进入国家课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靠少数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根据一定的国家教育目的,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原则,在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基础上,当地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开发而成。相比于过去由老人或者是上辈口传身授而言,校本课程更系统、完整、详细。校本课程开发以后,学习的对象就是大量学生,而不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授的模式和规模,更能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以藏族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分为八个方面:文化渊源、佛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科技、历代名人、民族艺术、民风民俗、生态环境,但藏传佛教不能作为中小学课程来开设,而语言文字作为地方课程(藏语文)已经在开设,所以校本课程的内容就可以从其他六个方面来考虑了。
(一)文化渊源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渊源的,有悠久的史前文化,有民族融合带来的藏族文化的发展。那真切的几大文化遗址是在青藏高原上早就有形成并发展为人类民族的藏族的史证,它对于研究藏族原始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始的藏教文化是藏族史前文明的主体特征。吐蕃时期是藏族文化的定型时期,有文成公主传播的中原文化及外来文化跟藏族文化的相互吸收与碰撞。元明清时期,有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提倡而带来的藏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和人民对藏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带来了文化的新生。这种渊源,这一历程,要让学生明白。让学生了解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了解藏族文化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到汉藏友好团结的史实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传统科技
藏医藏药历史悠久。远古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居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性能,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认识到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迄今为止,藏医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藏区,藏医和藏历是紧密相连的。藏历的天文历算学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其内容不仅探讨天体运行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且还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 (三)历代名人
神秘的雪域高原,名流辈出,他们缔造了神奇的藏族文化。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又维护祖国统一。通过让学生了解典型人物的思想、事迹与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效仿他们的行为,为藏族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介绍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藏族吐蕃王朝的创建者——松赞干布,中国元代第一帝师、爱国法王——八思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20世纪的佛门高僧——更敦群培,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等。
(四)民族艺术
藏族的民族艺术相当丰富,可以分为:音乐艺术,包括藏族宗教音乐、藏族民歌、藏戏、说唱音乐等;绘画艺术,包括藏族石刻文化、藏族壁画艺术以及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的唐卡;雕塑艺术,包括酥油花、木雕、石雕和泥雕;日用工艺,包括金属工艺和编织工艺等;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寺院建筑、园林建筑、住宅建筑和塔。通过对藏族传统艺术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从艺术美中体会藏族人民的勤劳、坚韧与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继承、弘扬、发展藏族传统艺术的责任感。
(五)民风民俗
在藏族历史发展中,民间文化始终保持着世俗的、积极的、活泼的精神,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民间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清香飘飞的糟粑和酥油茶,五彩缤纷的服饰,内涵厚实的人名,那表达隆重的礼俗,天国向往的鸟葬,敬畏自律的禁忌,那期望流淌的节庆,无不展示着古风浓郁的生命形式。这些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师生换位,也可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气息,培养健康的本民族民俗文化的意识。
(六)生态环境
藏民族生存在气候寒冷的“地球第三极”,藏族人认为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是一块神圣宝地,称之为“神圣雪域”。青藏高原地处地球最高点,巍峨雪山直入云霄,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它是东部许多水源的发源地,孕育了东方汉地、南方印度以及高原土地的文明,神山矗立,鸟兽众多,草木茂盛,而人烟稀少,生态文明得以保存。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校本课程的资源。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思维习惯、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生活、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兴趣的新型课程,同时也保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只会克服,而不能使校本课程停止。校本课程建设是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王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李定仁,蔡国英.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教育[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4]刘培军,丁红兵.校本课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
[5]左光银.内地西藏班(校)“藏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學,2007.
作者简介:李萃哲,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西藏民族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