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1日大地震,日本人表面淡定背后,累积的是更加深重的危机感。
“日本会沉没吗?”如果这是他们此前常常在明意识或潜意识里问的问题,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日本可能会沉没”。
FT中文网专栏作者加藤嘉一这样描述:早上收到我住日本的智囊的E-mail,她跟我分享当前的现场氛围:日本有可能沉没。国民假装保持心理稳定,已许多人都撤离东京附近,避难到大阪等关西地区了。
在这个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国度,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几乎天天有地震,每个世纪都有几次大规模的强地震。于别处难得一见的黑天鹅,却是日本的常客。
频发的灾难,铸就了这个民族坚韧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气质,危机意识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例如,日本人进屋换鞋,一定要把脚尖朝外摆好,看起来是个无意识的习惯,但一旦有突发状况,就可以很快穿上鞋离开现场,增加生还希望。
日本的企业也沿袭了这样的灾备意识。日立、东芝和索尼三家公司都在宫城县、盐守县等地震区或附近建有大型厂房,所有的厂房、设备和工人都在地震中得以完好保存。这三家工厂的负责人都表示,工人士气十分高昂,一旦电力供应恢复,工厂可以立即开始生产。
这种灾患意识还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世界前500强的跨国公司中,有近70家企业来自日本,这些企业涉及了电信、电子、汽车、能源、化工、证券、零售等几乎所有重大领域,它们的业务和资产广泛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即使日本国土真的沉没了,这些企业依然还会健在。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中长大,日本人依然没能逃脱自负带来的惩罚。东电公司运行福岛核电站40年来从未出现事故,管理精密和运转良好让他们认为足以应付一切突发事故和灾难,但事实正好相反。这和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事件性质一样,一组工程师曾估算出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在1/200到1/300之间,但当时的航空航天负责人却盲目自负地认为故障率只有1/100 000,结果是灾难如约而至。
黑天鹅的飞临,哪怕真的是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却需要企业作出百分之百的应对。在自然灾害或不可测危机事件日益增多的当下,这同样值得中国的企业们思考和借鉴。例如中国的乳业: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皮革奶,每一次都将整个产业推到风口浪尖,消费者信心一再被践踏,这与日本的大地震何异?中国的乳企们应该建立怎样的“灾备”意识?另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也呈现出“断裂”特性,企业又该如何面对突然而至的“怪兽”?
本期封面专题“了不起的小公司”,梳理了一些在大企业丢失却在一些美丽小公司保有的特质,其中就包括了不要心存侥幸,不走捷径,而是回归基本常识,这可能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长青之路。
“日本会沉没吗?”如果这是他们此前常常在明意识或潜意识里问的问题,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日本可能会沉没”。
FT中文网专栏作者加藤嘉一这样描述:早上收到我住日本的智囊的E-mail,她跟我分享当前的现场氛围:日本有可能沉没。国民假装保持心理稳定,已许多人都撤离东京附近,避难到大阪等关西地区了。
在这个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国度,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几乎天天有地震,每个世纪都有几次大规模的强地震。于别处难得一见的黑天鹅,却是日本的常客。
频发的灾难,铸就了这个民族坚韧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气质,危机意识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例如,日本人进屋换鞋,一定要把脚尖朝外摆好,看起来是个无意识的习惯,但一旦有突发状况,就可以很快穿上鞋离开现场,增加生还希望。
日本的企业也沿袭了这样的灾备意识。日立、东芝和索尼三家公司都在宫城县、盐守县等地震区或附近建有大型厂房,所有的厂房、设备和工人都在地震中得以完好保存。这三家工厂的负责人都表示,工人士气十分高昂,一旦电力供应恢复,工厂可以立即开始生产。
这种灾患意识还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世界前500强的跨国公司中,有近70家企业来自日本,这些企业涉及了电信、电子、汽车、能源、化工、证券、零售等几乎所有重大领域,它们的业务和资产广泛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即使日本国土真的沉没了,这些企业依然还会健在。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中长大,日本人依然没能逃脱自负带来的惩罚。东电公司运行福岛核电站40年来从未出现事故,管理精密和运转良好让他们认为足以应付一切突发事故和灾难,但事实正好相反。这和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事件性质一样,一组工程师曾估算出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在1/200到1/300之间,但当时的航空航天负责人却盲目自负地认为故障率只有1/100 000,结果是灾难如约而至。
黑天鹅的飞临,哪怕真的是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却需要企业作出百分之百的应对。在自然灾害或不可测危机事件日益增多的当下,这同样值得中国的企业们思考和借鉴。例如中国的乳业: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皮革奶,每一次都将整个产业推到风口浪尖,消费者信心一再被践踏,这与日本的大地震何异?中国的乳企们应该建立怎样的“灾备”意识?另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也呈现出“断裂”特性,企业又该如何面对突然而至的“怪兽”?
本期封面专题“了不起的小公司”,梳理了一些在大企业丢失却在一些美丽小公司保有的特质,其中就包括了不要心存侥幸,不走捷径,而是回归基本常识,这可能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长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