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武威十五中政史地教研组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正确科学地运用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兴趣;能力;案例选择;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这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在课堂探索和实践的方法,也是我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对政治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典型的案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进行一番分析与反思。
一、选择案例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设置案例的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列举的案例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列举的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并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不能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案例太多,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所以,我在讲四种消费心理时,精选的四组情景都是围绕本课内容,做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重难点有机结合。
2、生活性原则
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学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必须具备生活性。当授课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案例材料越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一个原则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时,选用了家庭装修时一家人的一段对话:
妻子:老公,同事们都说,现在装修流行"田园风格"。
丈夫:那就听你的吧!反正一切跟着流行走!
小明:不对,我们同学上网搜索过,明年新居装修将出现"地中海"时尚。
丈夫:啊!那咱家怎么装修啊!
这个案例中所展示的是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所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得出结论:家庭装修应坚持的正确原则。
3、时效性原则
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尽量选择最近最新的材料,特别是当年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点燃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二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时,我不失时机地将这两年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房奴、卡奴、守财奴、月光族,选择的这一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思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案例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1、注重课堂设问、以及设问艺术地把握。
问题的设计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把材料与知识结合起来的纽带。好的设问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从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注重把握设问的内容和时机,强调设问的切入点和启发性,才能发挥案例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这样有利于学生"入题",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明确为什么问的基础上,要善于确定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什么。
我在讲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个原则时,出示这样的案例:
我的大学同学王某在武威工作,为了买房倾其所有,每月大部分收入用来偿还房贷。他
在获得了面子好看,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消费水平急转直下,不敢换工作
不敢旅游,担心生病,节衣缩食......
我家邻居李某,他们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却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存钱嗜命,只存不取。
生活上低标准,不打手机,不下馆子,吃饱肚子就行,穿戴"一贯制"......
针对上述案例,我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
为了贷款买房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值得吗?
邻居挣了钱不花,攒钱有什么用?结合房奴和守财奴,怎样把握消费的度?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有些观点还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反思的机会,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补充性的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原则时,我给出的案例是:平时在外面吃饭剩余的饭菜是否带回家?有的同学在讨论这个话题时,谈到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没必要带回家。我及时从现实国情、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角度陈述现在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今后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
[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编订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正确科学地运用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兴趣;能力;案例选择;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这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在课堂探索和实践的方法,也是我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对政治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典型的案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进行一番分析与反思。
一、选择案例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设置案例的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列举的案例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列举的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并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不能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案例太多,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所以,我在讲四种消费心理时,精选的四组情景都是围绕本课内容,做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重难点有机结合。
2、生活性原则
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学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必须具备生活性。当授课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案例材料越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一个原则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时,选用了家庭装修时一家人的一段对话:
妻子:老公,同事们都说,现在装修流行"田园风格"。
丈夫:那就听你的吧!反正一切跟着流行走!
小明:不对,我们同学上网搜索过,明年新居装修将出现"地中海"时尚。
丈夫:啊!那咱家怎么装修啊!
这个案例中所展示的是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所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得出结论:家庭装修应坚持的正确原则。
3、时效性原则
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尽量选择最近最新的材料,特别是当年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点燃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二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时,我不失时机地将这两年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房奴、卡奴、守财奴、月光族,选择的这一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思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案例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1、注重课堂设问、以及设问艺术地把握。
问题的设计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把材料与知识结合起来的纽带。好的设问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从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注重把握设问的内容和时机,强调设问的切入点和启发性,才能发挥案例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这样有利于学生"入题",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明确为什么问的基础上,要善于确定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什么。
我在讲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个原则时,出示这样的案例:
我的大学同学王某在武威工作,为了买房倾其所有,每月大部分收入用来偿还房贷。他
在获得了面子好看,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消费水平急转直下,不敢换工作
不敢旅游,担心生病,节衣缩食......
我家邻居李某,他们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却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存钱嗜命,只存不取。
生活上低标准,不打手机,不下馆子,吃饱肚子就行,穿戴"一贯制"......
针对上述案例,我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
为了贷款买房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值得吗?
邻居挣了钱不花,攒钱有什么用?结合房奴和守财奴,怎样把握消费的度?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有些观点还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反思的机会,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补充性的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原则时,我给出的案例是:平时在外面吃饭剩余的饭菜是否带回家?有的同学在讨论这个话题时,谈到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没必要带回家。我及时从现实国情、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角度陈述现在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今后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
[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