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分层教学中创新训练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置训练内容,分层设计问题串、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优化训练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行分层布置作业,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案分层教学 创新 落实 训练 高效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175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17-02
能力是人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师奉送的,而是通过个人的实践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成为训练的主体。课堂训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参与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这种反复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以训练为主”不应单纯看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满堂做题、满堂提问,而应看成一种教学思想,它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精髓,体现着中学数学学科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因此,创新训练模式——“促”实践,就成了学案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要多措并举、因课制宜落实训练,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全等三角形“SSS”定理时,设置了画一个与已知三角形ABC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A′B′C′活动,先用电子白板显示画图步骤,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三角形ABC,教师示范画图过程,再让学生按示范画出三角形A′B′C′,之后将三角形A′B′C剪下来看是否与三角形ABC重合,教师大胆尝试课改要求,给学生展示空间和机会,充分体现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并且更自信。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自我归纳总结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高到2/3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诱导、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应压缩在1/3左右,切实落实精讲多练。
3.精心确定训练内容
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育熏陶、智力的开发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等等。并恰当地确定训练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突破重点、难点。
4.精心确定训练方式
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教材、讨论探究、解说条件和结论、数学概念正误辨析、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尺规作图乃至动手操作,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5.充实课堂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目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科学创新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6.优化课堂训练过程
具体到一堂数学课,训练过程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组成:第一是定训练目标。一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由谁来定,这是教师的事情。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是激趣。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一些问题串和有梯度的题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第三是达标(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训练的关键阶段,占用时间最长,这个步骤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训练,或阅读教材、或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或提出问题、或动手解决问题、或自我归纳总结、或独立思考、或班上发言。总之,这是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教师在这个步骤中要启发、诱导、激励学生,把握好训练方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举足轻重。如果说训练是通往目的地的必经桥梁的话,那么,提问则是这座桥梁的引桥。除此之外,提问还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它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课堂教學从第一分钟走向第45分钟,就是说,提问是完成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第四步是释疑解惑。对学生普遍存疑之点教师要准确、精当讲解。第五是扩展延伸。训练虽然是在目标控制下进行,但数学学习不是机械的,对目标之外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扩展,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多占用点时间。
训练过程中,教师尽力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一旦学生的学习进入高潮:或两军对垒,激烈交锋,相持不下;或沉浸其中,情不自禁,欲罢不能……这时,教师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尽心尽兴,不必顾虑时间问题。这种情形,正是学生个性思想火花碰撞闪光的最佳境界。
7.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总之,高效课堂是数学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生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案分层教学 创新 落实 训练 高效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175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17-02
能力是人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师奉送的,而是通过个人的实践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成为训练的主体。课堂训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参与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这种反复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以训练为主”不应单纯看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满堂做题、满堂提问,而应看成一种教学思想,它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精髓,体现着中学数学学科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因此,创新训练模式——“促”实践,就成了学案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要多措并举、因课制宜落实训练,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全等三角形“SSS”定理时,设置了画一个与已知三角形ABC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A′B′C′活动,先用电子白板显示画图步骤,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三角形ABC,教师示范画图过程,再让学生按示范画出三角形A′B′C′,之后将三角形A′B′C剪下来看是否与三角形ABC重合,教师大胆尝试课改要求,给学生展示空间和机会,充分体现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并且更自信。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自我归纳总结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高到2/3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诱导、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应压缩在1/3左右,切实落实精讲多练。
3.精心确定训练内容
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育熏陶、智力的开发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等等。并恰当地确定训练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突破重点、难点。
4.精心确定训练方式
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教材、讨论探究、解说条件和结论、数学概念正误辨析、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尺规作图乃至动手操作,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5.充实课堂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目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科学创新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6.优化课堂训练过程
具体到一堂数学课,训练过程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组成:第一是定训练目标。一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由谁来定,这是教师的事情。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是激趣。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一些问题串和有梯度的题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第三是达标(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训练的关键阶段,占用时间最长,这个步骤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训练,或阅读教材、或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或提出问题、或动手解决问题、或自我归纳总结、或独立思考、或班上发言。总之,这是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教师在这个步骤中要启发、诱导、激励学生,把握好训练方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举足轻重。如果说训练是通往目的地的必经桥梁的话,那么,提问则是这座桥梁的引桥。除此之外,提问还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它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课堂教學从第一分钟走向第45分钟,就是说,提问是完成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第四步是释疑解惑。对学生普遍存疑之点教师要准确、精当讲解。第五是扩展延伸。训练虽然是在目标控制下进行,但数学学习不是机械的,对目标之外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扩展,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多占用点时间。
训练过程中,教师尽力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一旦学生的学习进入高潮:或两军对垒,激烈交锋,相持不下;或沉浸其中,情不自禁,欲罢不能……这时,教师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尽心尽兴,不必顾虑时间问题。这种情形,正是学生个性思想火花碰撞闪光的最佳境界。
7.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总之,高效课堂是数学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生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