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54年,基督教内部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教会开始自称“天主教”,1377年,教皇的住所正式从拉特兰宫搬到了梵蒂冈宫。然而日益强盛的教皇国走上了“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道路,加上统治阶级的腐败,教皇国逐渐走向衰败。
19世纪中叶,意大利逐渐统一,当时的意大利王国杀入罗马城,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忌惮于教皇在全世界天主教徒中的影响,意大利政府不敢贸然进攻梵蒂冈宫,而势单力薄的教皇也无法组织军队收复失地,只能安于一隅。这种相互制衡的状态,被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打破:墨索里尼上台后,为了寻求宗教势力的支持,在1929年与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从意大利独立出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且为永久中立国,不参与国际事务的纷争。而作为交换,教皇则承认了意大利政府对罗马其他地区的占领和统治。
至此,曾在世界繁盛一时的教皇国成为历史,而政教合一、面积仅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冈开始了新的进程。
尽管如今的梵蒂冈国土面积狭小,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全世界超过12亿天主教徒心中的神圣地位——教皇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神权,而梵蒂冈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都曾被上天祝福过,踏及此地,必然沐及天恩。
圣彼得大教堂镇教三品在博物馆遇见文艺复兴的大师
在罗马城内沿着协和大道一直往西,跨过一条灰石铺就的国界线,没有繁琐的安检,不需要验证护照,就顺利地从意大利到了另一个国家——梵蒂冈。
在1984年,梵蒂冈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世界上唯一整体被列入世遗的国家。从罗马到梵蒂冈,游人的第一站是由巴洛克著名艺术家贝尼尼于17世纪设计修建的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广场与身后的圣彼得大教堂共同组成了一把古代钥匙的形状,其构思来源于圣经: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耶稣将象征天和地所有权利的金银两把钥匙交给他,这两把钥匙成为天主教会权利的来源,圣彼得也因此被认为是罗马天主教的建立者,是罗马教会的首任教宗。
教堂的镇教三品最后一品,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巨作《圣殇》:悲伤的圣母怀抱着耶稣,衣服的褶皱和人物的神情栩栩如生。这部雕塑让24岁的米开朗基罗一举成名,或许是年少急切证明自己,他在圣母胸前的饰带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这也是唯一一件留有米开朗基罗签名的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的北面,是梵蒂冈博物馆,即原来的教皇宫廷。这座博物馆堪称艺术爱好者的天堂,珍藏着众多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游人能在这里一睹无数出现在艺术类书籍中的巨作。
博物馆共分为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在埃及陈列馆里,木乃伊的身体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婆娑已经黝黑,但脸部的神态、肢体的体态依然清晰可见;在比奥·克莱孟陈列馆,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傲然矗立:父亲被巨蟒缠身的痛苦,儿子脸上的惊恐与无力,全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让人在感受这场悲剧的痛苦时,又无不佩服这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走进西斯廷教堂,则可以在教堂的穹顶上观赏到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巨作《创世纪》:壁画共有343个人物,古铜肤色的裸体人物、各异的姿态,线条优美而富有张力,让人叹为观止。
功能齐全的梵蒂冈花园只有瑞士人才能参加的护卫队
尽管梵蒂冈面积狭小,但却慷慨地把一半多的面积都贡献给了一座花园——梵蒂冈花园。
梵蒂冈花园位于梵蒂冈城西部,四周以城墙与罗马城隔开,中间大部分区域为梵蒂冈山,最高处海拔约60米。这座花园最早被用来种植草药等有用的植物和水果,不过,之后教皇对花园景观性的看重就远大于实用性,他们邀请当时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在这里一展身手,最终形成了今天整体呈英格兰园林式的花园。那些随处可见、动辄几百年的雕塑和喷泉,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古迹下蕴含着的神秘故事。
梵蒂冈花园也是国家的重要功能区:梵蒂冈广播电视台,每天不间断地向全世界广播;埃塞俄比亚神学院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神职人员;西北角的直升机场,见证了教皇外事出访或其他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到访;袖珍的火车站,通过一条长约852米的铁路连接到罗马圣彼得火车站……
在花园中,还能看到几座墨索里尼时代的大型建筑:强烈的中轴线和对称感,单调的直线和弧线组成几何形状,展示出一种肃穆的气质。例如在花园的最东边,有一座左右对称、三栋小楼连成一体的房屋,这里是政府行政楼,保证着梵蒂冈的有序运行。在梵蒂冈的政治体制中,教皇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中拥有绝对权力,教皇通过授权梵蒂冈城邦教皇委员会进行行政管理,外交关系则交由专门的教廷国家和外交事务秘书处。
梵蒂冈每年游客数量可达600万人次,但拥有梵蒂冈国籍的人口却只有约800人——梵蒂冈国籍不以出生地来颁发,而是以受聘为教廷服务为理由颁发,通常任期终止,国籍也相应失效。梵蒂冈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军事防御均由意大利提供,在梵蒂冈城内的安全、交通管制、刑事调查等警务工作由梵蒂冈宪兵负责,编制为130人。此外,在梵蒂冈的公职人员中还有一支广为人知的特殊军队——瑞士护卫队,用以保卫教皇及其居所的安全。这支瑞士护卫队对队员有着严格的要求:身高174厘米以上,年龄在19~30岁,未婚,在瑞士武装部队完成训练,而且必须具有瑞士公民身份。形成此体制的渊源颇深:在1527年,查理五世的军队曾血洗罗马城,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都溃逃,只有瑞士人坚守到了最后。从此,教皇护卫队就仅招收瑞士人,连名字也改成了“瑞士护卫队”。在梵蒂冈,瑞士护卫队相当容易辨认,他们身穿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红蓝黄彩条制服,头戴黑色礼帽,恰如从中世纪走来的勇猛骑士。
梵蒂冈的特别,唯有亲历方知震撼有多深。在离开之际,人们最后的念想通常都留给了那张从梵蒂冈寄出的明信片——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右边入口处,有一所毫不起眼的低矮平房,外立面的墙面上挂着亮黄色的邮箱,这里便是梵蒂冈邮局。游客仅需进入屋内,购买一张邮票,将激动的心情泼墨于明信片上,再将明信片投入邮箱中,不用多久,这张明信片便从这个古老的国度飘洋越山,将写信人的情意与回忆共同送抵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