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式文化教育活动的心理价值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作为学习教育与文化价值的传播形式,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仪式化活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德育价值,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价值。仪式化活动不仅使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固定的角色和行为模式,而且使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着深刻的心理教育功能。深入理解仪式化教育活动的心理价值是认识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促进仪式参与者学习进步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高校 仪式化活动 心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06-02
  仪式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其通过仪式感营造庄严神圣的活动氛围,影响人的心理进而给人以启迪。高校仪式化教育已成为成长期心理社会伦理传承的重要内容,其常见形式主要有常规性仪式、成长性仪式、典礼性仪式以及校本特色仪式。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性和其基本功能的阐述,分析其心理价值,最后初步探寻了增强高校仪式教育活动心理价值的基本途径。
  一、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
  1.象征性。
  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的象征性主要是其具有象征符号、象征意义和象征方式等要素。以升国旗仪式为例:国歌声中升起的国旗、耀眼的五星、鲜艳的红色、迎着朝阳、整齐划一的队伍、统一的服饰、庄严的气氛、嘹亮的国歌、注目礼等让升旗仪式庄重严肃。参与者通过对国旗的注视,获得了一种象征性身份,能够感觉到祖国日益昌盛强大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体验到了神圣的责任感和来之不易的幸福感。从而通过心理诱导和心理暗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参与者保持健康心理,更加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2.集中性。
  仪式活动不是单个人之间的活动,它较多地表现为群聚色彩,具有集中性。仪式活动通常是全校、全班进行的。这对于以“独学”、“独处”为特点的现代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心理价值,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某个集体中的一员,产生一种归属感、力量感和安全感。同时在中国教育的语境中,一起崇尚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和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形成。学校的各种仪式活动的集中化处理正是顺应了一种观念,创造出学生和班级的集体认同感。
  3.虚拟性。
  虚拟性主要是仪式行为方式的虚拟性、仪式表演手法的虚拟性、仪式场景布置的虚拟性和仪式行为者心理时空的虚拟性。在这些虚拟的特性中,最为关键的是仪式参与者心理时空的虚拟性。借助想象进入的仪式世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别样的新鲜体验。
  二、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的基本功能
  1.唤醒潜在情感,激发集体意识,引导价值取向,有利于实现仪式育人功能。
  仪式以其特有的形式创设出具有一定情绪的场景,或庄严或活泼,参与者通过特定仪式程序唤醒内心深藏的情感。这种感性的认识在参与者中迅速扩散发酵,身临其境的现场参与感激发群体的集体情感,强化潜在情绪,形成具有明显价值导向的集体行动,最终实现仪式育人的德育功效。譬如,运动会开幕仪式就是一种能够迅速唤醒学生潜在情感,能够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其隐藏于内心的荣誉感和团结拼搏的意志力,并使之升华,进而在赛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实现仪式育人的功效。
  2.仪式能够增强身份认同,提高凝聚力与身心力,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仪式是以浓缩的方式将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投射给参与者,使之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强化。在庄重严肃的仪式氛围中,平时不易调动、掩藏于内心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集体潜意识被唤醒,参与者对仪式的接受产生了对办学目标、校园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形成了强大的身心力和凝聚力。通过举行仪式活动,学习可以周期性地更新其自身与统一体的情感,大学特殊的文化意义得以维系和强化。仪式成为连接大学文化的链条、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载体。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能激发学习对美的追求和爱好,让学生受到极好的艺术熏陶,展现特长,提高文化素养。
  3.仪式能够重塑个人行为,强化规则意识,有利于构建日常行为规范体系。
  校园仪式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隐性的约束与外在强化作用,并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约束力,是学校的一种隐性、非强制性的软规范,无形中制约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使他们自发主动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自我约束力量和意识。例如,军训开训仪式现场热烈庄重的气氛、震撼人心的场景、教官慷慨激昂的讲话,都能够让学生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军训过程中,学生相互感染,相互鼓励,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军训过程中通过对军队仪式的体验,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从而向往军营,热爱国防,最后与军人结下深厚情感,心理方面能够主动接受训练,进一步提升军训质量和效益。
  三、增强高校仪式化教育活动心理价值的基本途径
  1.以人为本,在体验式仪式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仪式教育必须坚持实战性原则,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仪式教育活动之中,规避仪式教育的形式化问题。强化仪式性教育的开展要以隐性形式巧妙地規范价值认同,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例如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用脍炙人口、激荡人心的演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高校精神文化根植于师生内心,提升仪式教育的文化品味,丰富仪式教育的活动形式,是实现仪式教育价值规范功能回归的重要途径。
  2.关注个体,在合作式仪式教育中构建有机团结的共同体。
  高校仪式教育应以有机团结为最终目的,告别机械团结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仪式活动不能单单强调集体的荣誉利益,也要关注个体的个性与发展。单纯以功利化竞争性为目的将适得其反,甚至阻碍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仪式教育不仅使“我们”替代“我”的存在,还要在“我们”中感知“我”的存在,这样的团队集体意志才是坚不可摧的,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得以形成并巩固,学生也才会乐于接受仪式教育的洗礼与感化。
  3.标准立异,在创新型仪式教育中彰显榜样力量。
  高校仪式教育要规避重复化和单一化,举行仪式活动要以人为本,重在培养人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力,用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仪式教育,将师生吸引融入到仪式活动中,感受仪式教育最真实的内涵 。仪式教育还要贴近师生生活,不虚假不空泛,为师生提供最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导与榜样示范;以魅力凝聚师生,让师生在行动中感知仪式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从而积极参与到仪式教育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仪式化教育活动宣传典型、树立榜样,不仅是对榜样本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而且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鞭策其他人树立看齐意识,进一步强化荣誉意识,为创办一流高校打下坚实基础。
  参与文献:
  [1]王海英.构建象征的意义世界——学校仪式活动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7-15.
  [2]段慧丹.论仪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青年学报,2015-5-15.
  作者简介:
  周烈荣(1988.11-),男,汉族,陕西汉中人,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思想交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大量社会实践和探索,通过广泛的交流,我们在新的时代中提炼出了更加新颖的理论空间。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分析,利用相关理论知识,积极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方向,从而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 研究  【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着机械加工工艺的成熟与完善,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性能,而机械产品的性能,决定着其实际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机械加工误差是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阻碍机械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文章主要探讨了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并对机械加工误差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
期刊
【摘要】《应用光学实验》是我校光电类专业学生新开的一门专业实验课。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相比较,我们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实验时间、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实验教学在时间及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开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光学 实验教学 开放式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资助(XY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的落实,对我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深入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建筑节能”作为改革教学的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积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在这里与诸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教育同行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结合本校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48-02  1.PST-CCE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在我国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不
期刊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对现代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化的人才进行培养也将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而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也是现阶段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高等院校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所开设的《光电薄膜材料》研究生课程为例,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为高水平工科大学建设中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半导体绿色光源协同育人平台”(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31 号)子课题五邑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JX2017033
期刊
【摘要】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探讨医学院校开展以“挑战杯”为代表的“双创”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寻求医学院校“双创”工作突破。  【关键词】医学院校 “双创”工作 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55-02  一、挑战之路——挑战杯基本情况介绍  挑战杯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进行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加强学生今后对岗位的实行,使自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技能型人员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目的,本文从学前教育的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的过程如下。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教学当中实施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护理专业15级本科生47名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期47名学生作为参照组,试验组实施SPOC混合教学模式,参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综合学习成绩。结果:2组学生综合学习成绩对比,试验组学生线上学习成绩、研讨课成绩、闭卷考试成绩等综合成绩得分均优于参照组学生,组间对比統计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