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管理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教师的教授方法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很好地入门,是否能培养起学生管理的思维模式。通过分析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特征,探讨其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管理学互动式教学法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13
一、 管理学课程的地位
管理学是国际公认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起到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培养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课程章节的设置一般以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表现出来的严谨和其艺术性表现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决定了管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管理学大多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对管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都比较少,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特征
互动式教学方法融入了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通过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综合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目的。“互动”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与协作上的互动,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 结构化特征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教师会设计一个核心话题或主题,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对话,一般通过提问、研讨、答问、总结、迁移几个步骤形成互动式结构。在对话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问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教师职责的变化,即少“教”多“思”,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体验知识的积累。
(二) 开放性特征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相互交流、研讨,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上的“师生、生生对话的建构学习”相联结,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提升自身水平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不少学生其实在高中时期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压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旦在大学的学习阶段兴趣得以释放,将迸发出极大的潜能,其将课外知识纳入课内知识的这一过程,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系统开放的过程。
(三) 动态性特征
在互动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学生在团队中可能是领导者、执行者、发言者,教师在互动中可以是引导者、辩论者、学习者等等。每个学生由于个性、角度的不同,对问题的解释随时发生着动态变化,也有可能随着讨论条件和假设场景的变化,讨论的问题的结论发生变化。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总结引导能力,尤其是在互动动态性特征表现得很明显的情况下。
三、 互动式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的探索
在笔者十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较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主要有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下就这些方法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 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在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要求,大都保有“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习惯。结合大学生自学潜力较强的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一试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一般秉承“教师设疑、学生自学、学生提问、教师释疑、教师总结、学生练习”几个步骤,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为主体”的作用。在讲授管理学课程中“计划实施方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曾尝试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实施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滚动计划法、备用计划法等,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1. 首先提出“滚动计划法是怎样滚动的?滚动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两个紧密联系书本的问题。
2. 让学生看教材,接下来抽2名学生到讲台上回答。
3. 由笔者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总结。
4. 请学生对看书时还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提问。
5. 学生提问完之后笔者补充提问:“这一方法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使用?或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什么时期?”
6. 讨论后教师总结,提出使用这一方法注意的基本点、重难点,其实这些在前面的讨论中均已涉及,此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此的理解。
7. 布置具体案例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经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尽管教师没有按照书本具体解释,逐条讲授,然而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高。
因此探究法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设疑、学生讨论、学生上台演讲、教师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对提高学生演讲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问题稍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是时间使用过长,到下课仍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度的拿捏很重要,问题要引而不发,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否则又会回到教师主角而不是学生主角的地位。对问题的总结很重要,尤其是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不宜把结论说得过死,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二)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分为插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案例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讨论,对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务实、协作的作风非常有效。
1. 插入式案例教学。这是教师在讲授时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适时插入一些小案例,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重点、难点、疑点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管理学“领导职能”的内容时,不少学生认为领导就是采用物质激励方式,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话,这时就要插入一些企业领导采用精神激励方式卓有成效的例子,用物质激励方法成效不明显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只有适合于企业实际的方法才是管理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许多课程的教学中十分常用,主要仍然是教师主导,在适宜的时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信息共享也是调动其积极性十分有效的方式。
2. 讨论式案例教学。该教学法一般在学生学完某一理论章节后进行。教师可以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汇报材料,鼓励学生收集更丰富的背景资料做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师始终应处于引导地位,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对问题的争论以及不同思路的提出是增强讨论式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小结讨论结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案例可能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主角”地位。
3. 模拟案例情景教学。这是在学生对具体专业课知识有了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上完管理学课程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随机挑选20名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其站成一竖排,完成不说话,只能触碰前一名成员背部,向前逐一传递信息。说明规则后,限制时间,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完成任务。做完游戏之后,首先让小组组长总结成败经验,接下来是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最后旁观同学发言,主要从这一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进行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虽然是一场十分简易的管理活动,但通过参与式的模拟互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当然,课程中更多的是类似于具体企业环境中“假如你是XX”的假设式情景模拟讨论,教育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必须平等地悦纳,并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和进一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整合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辩论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0教改项目“区域经济发展与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10KYB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06(3)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李寒蕾(1978-),女,广西邕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区域经济。
(责编黄鸿业)
【关键词】 管理学互动式教学法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13
一、 管理学课程的地位
管理学是国际公认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起到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培养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课程章节的设置一般以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表现出来的严谨和其艺术性表现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决定了管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管理学大多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对管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都比较少,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特征
互动式教学方法融入了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通过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综合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目的。“互动”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与协作上的互动,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 结构化特征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教师会设计一个核心话题或主题,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对话,一般通过提问、研讨、答问、总结、迁移几个步骤形成互动式结构。在对话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问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教师职责的变化,即少“教”多“思”,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体验知识的积累。
(二) 开放性特征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相互交流、研讨,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上的“师生、生生对话的建构学习”相联结,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提升自身水平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不少学生其实在高中时期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压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旦在大学的学习阶段兴趣得以释放,将迸发出极大的潜能,其将课外知识纳入课内知识的这一过程,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系统开放的过程。
(三) 动态性特征
在互动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学生在团队中可能是领导者、执行者、发言者,教师在互动中可以是引导者、辩论者、学习者等等。每个学生由于个性、角度的不同,对问题的解释随时发生着动态变化,也有可能随着讨论条件和假设场景的变化,讨论的问题的结论发生变化。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总结引导能力,尤其是在互动动态性特征表现得很明显的情况下。
三、 互动式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的探索
在笔者十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较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主要有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下就这些方法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 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在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要求,大都保有“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习惯。结合大学生自学潜力较强的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一试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一般秉承“教师设疑、学生自学、学生提问、教师释疑、教师总结、学生练习”几个步骤,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为主体”的作用。在讲授管理学课程中“计划实施方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曾尝试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实施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滚动计划法、备用计划法等,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1. 首先提出“滚动计划法是怎样滚动的?滚动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两个紧密联系书本的问题。
2. 让学生看教材,接下来抽2名学生到讲台上回答。
3. 由笔者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总结。
4. 请学生对看书时还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提问。
5. 学生提问完之后笔者补充提问:“这一方法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使用?或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什么时期?”
6. 讨论后教师总结,提出使用这一方法注意的基本点、重难点,其实这些在前面的讨论中均已涉及,此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此的理解。
7. 布置具体案例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经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尽管教师没有按照书本具体解释,逐条讲授,然而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高。
因此探究法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设疑、学生讨论、学生上台演讲、教师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对提高学生演讲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问题稍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是时间使用过长,到下课仍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度的拿捏很重要,问题要引而不发,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否则又会回到教师主角而不是学生主角的地位。对问题的总结很重要,尤其是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不宜把结论说得过死,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二)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分为插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案例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讨论,对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务实、协作的作风非常有效。
1. 插入式案例教学。这是教师在讲授时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适时插入一些小案例,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重点、难点、疑点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管理学“领导职能”的内容时,不少学生认为领导就是采用物质激励方式,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话,这时就要插入一些企业领导采用精神激励方式卓有成效的例子,用物质激励方法成效不明显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只有适合于企业实际的方法才是管理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许多课程的教学中十分常用,主要仍然是教师主导,在适宜的时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信息共享也是调动其积极性十分有效的方式。
2. 讨论式案例教学。该教学法一般在学生学完某一理论章节后进行。教师可以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汇报材料,鼓励学生收集更丰富的背景资料做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师始终应处于引导地位,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对问题的争论以及不同思路的提出是增强讨论式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小结讨论结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案例可能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主角”地位。
3. 模拟案例情景教学。这是在学生对具体专业课知识有了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上完管理学课程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随机挑选20名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其站成一竖排,完成不说话,只能触碰前一名成员背部,向前逐一传递信息。说明规则后,限制时间,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完成任务。做完游戏之后,首先让小组组长总结成败经验,接下来是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最后旁观同学发言,主要从这一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进行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虽然是一场十分简易的管理活动,但通过参与式的模拟互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当然,课程中更多的是类似于具体企业环境中“假如你是XX”的假设式情景模拟讨论,教育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必须平等地悦纳,并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和进一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整合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辩论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0教改项目“区域经济发展与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10KYB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06(3)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李寒蕾(1978-),女,广西邕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区域经济。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