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其间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生长阶段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其整个生育其间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1 秧田期诊断
1.1 出苗不齐
①不出苗。主要是种子问题,比如陈种子或秋雨多,霜后收获,越冬受冻,致使发芽率降低。因此播前要做发芽试验,以便正确确定播量。播量;计划播种量 计划播种量(1—发芽率)②参差不齐。浸种时间短,催芽不齐;床土浇水不均、不透。
1.2 生长不齐
①出苗不齐。②高低不一致。播种密度不均(3叶时表现);床面不平(2叶时表现)。
1.3 生长缓慢
引起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温度过低,播期过早;薄膜过薄(应该7毫米以上);通风过度;床土水分不足。
1.4 秧苗徒长
①秧苗细弱,植株较高,叶片较短。由于播种量过大造成,一般在3叶时表现明显。②秧苗细弱,植株高大,叶片较长。主要由通风不及时造成。③恶苗病。产生的原因是消毒药量不够、浸种时间不足、浸种水温低。
1.5 病害
①立枯病。由上叶向下,变黄枯死,根系正常,但易拔断(真菌性镰刀菌、腐败菌),一般在局部发生。②青枯病。由上叶向下,卷叶枯死,根正常,可连根拔起(2.5~3叶期)。
1.6 肥害
①地上部生长停滞,根少而短且颜色变黑:肥料施用量过大,浇水不透,经常在1~2叶期发生。②从下部叶向上,从叶片尖端开始沿边缘向下产生黑褐色小斑点:主要是磷钾比例不合理,根际处肥量过大,最好不用粒状肥。常在2~3叶期表现出来。把尿素换成硝铵一般不产生肥害。
1.7 药害
①1叶期前。成片枯死,叶呈钩状弯曲,根系细弱、根量少、伸展不够,一般是封闭除草时,药量过大而致。②5叶期左右。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多呈带状分布,秧苗枯萎或枯死,是敌稗等苗床除草剂剂量过大或施用不均造成。
1.8 叶尖变黄
①苗床中间呈带状发生。主要是高温烧苗造成,应适当通风。②镶金边。苗床四周变黄,是冻害造成的,应加强防冻工作,夜间应加盖覆盖物。
2 分蘖期诊断
2.1 返青慢
①秧苗素质弱。②插秧期温度低,插秧过早。③插秧过深时,必须待地下节伸长后,发出新根,才能长出新叶。④插后缺水,秧苗蒸发量大,此时缺水,会加重萎蔫,迟迟不能返青。⑤盐碱危害。
2.2 分蘖慢,分蘖数量少
①返青慢。②插秧密度过大。③肥料供应不足。④灌溉水层过深或冷水灌溉,水温过低,分蘖慢且分蘖数量少。
2.3 有效分蘖率低
①肥料多或蘖肥追施过晚,插秧晚,致使无效分蘖增多,有效分蘖率降低。②肥料多,插秧密度过稀。
2.4 茎叶黄化
①局部发生。植株矮小,没有分蘖或很少有分蘖,常发生在进水口附近,是水温过低造成的。②全池发生。主要是肥料供应不足,脱肥。
2.5 植株萎缩
①株型矮小,松散,根系不发达。病毒病。②叶片浓绿。普通萎缩病。③叶色发黄。黄化萎缩病。
2.6 叶片下垂(披叶)
叶长且宽、叶色浓绿(或黑色),早晨露水未退之前,叶片下垂,生长过于繁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密度过大,肥料过多,可能会成为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病中心。密植时,肥料多,每株产生分蘖少而吸收肥料过剩,氮肥主要以无机态存于植株内,使膨压降低,叶片下垂;稀植时,即使肥料过多,由于每株分蘖多,建立蘖器官所需养分较多,也不至于产生叶下垂。
2.7 根色
①白色。新生根,功能强。②赤褐色老根。Pe(OU):浸入皮层内,属于正常情况。③黑根。H2S危害,施硫铵等肥料,使根遭到腐蚀;在盐碱地,由于离子浓度过高,也会产生黑根。属于不正常根。
3 长穗期诊断
3.1 无效分蘖多
插秧晚,肥料多,肥料施用过晚。
3.2 株矮色黄
插秧密度大,肥料施用过少。
3.3 叶片长度变化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倒数第三叶最长,倒数第二片叶稍短,剑叶最短。如倒数第二叶最长,属于不正常情况,主要原因是后期肥量过大,基肥施用过多,追肥期偏晚,如施用穗肥,应在抽穗前10~14天施入。
3.4 过早封行
如果在减数分裂前(抽穗期前15天)封行,则是插秧密度过大、施肥过多造成的。
3.5 地上部茎节变黑,且易折断是发生节瘟的征兆。
4 结实期诊断
4.1 抽穗期
①品种熟期(用叶龄表示)。每多或少一片叶时,抽穗期相差5天。②播期。播种日期每提早或推迟5天,抽穗期相应提前或延迟1天。③温度。抽穗当天温度和抽穗前一个月温度均影响抽穗早晚。④肥料。氮肥过多,施用过晚,使抽穗延迟。
4.2 白穗
①恶苗病。②稻瘟病。③鸟害。
4.3 枝梗、颖花退化
①肥料施用不足。②发生冷害,减数分裂时温度不能低于17℃,否则易产生冷害。
4.4 空瘪粒
①空粒。没有授粉;虽授粉但花粉发芽慢,抽穗前花粉粒没充分发育,主要是遇到障碍性冷害(低于17℃)。②瘪粒。结实期灌浆程度问题。
4.5 早衰
①生育后期脱肥。②根系过早枯死,主要是断水过早。③发生小球菌核病。
4.6 经纹粒
①品种特性。不同品种表现不同。②灌浆时期温度过高。③收获时期过晚。④收获后管理不当,使水稻反复遭受雨雪侵蚀。
1 秧田期诊断
1.1 出苗不齐
①不出苗。主要是种子问题,比如陈种子或秋雨多,霜后收获,越冬受冻,致使发芽率降低。因此播前要做发芽试验,以便正确确定播量。播量;计划播种量 计划播种量(1—发芽率)②参差不齐。浸种时间短,催芽不齐;床土浇水不均、不透。
1.2 生长不齐
①出苗不齐。②高低不一致。播种密度不均(3叶时表现);床面不平(2叶时表现)。
1.3 生长缓慢
引起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温度过低,播期过早;薄膜过薄(应该7毫米以上);通风过度;床土水分不足。
1.4 秧苗徒长
①秧苗细弱,植株较高,叶片较短。由于播种量过大造成,一般在3叶时表现明显。②秧苗细弱,植株高大,叶片较长。主要由通风不及时造成。③恶苗病。产生的原因是消毒药量不够、浸种时间不足、浸种水温低。
1.5 病害
①立枯病。由上叶向下,变黄枯死,根系正常,但易拔断(真菌性镰刀菌、腐败菌),一般在局部发生。②青枯病。由上叶向下,卷叶枯死,根正常,可连根拔起(2.5~3叶期)。
1.6 肥害
①地上部生长停滞,根少而短且颜色变黑:肥料施用量过大,浇水不透,经常在1~2叶期发生。②从下部叶向上,从叶片尖端开始沿边缘向下产生黑褐色小斑点:主要是磷钾比例不合理,根际处肥量过大,最好不用粒状肥。常在2~3叶期表现出来。把尿素换成硝铵一般不产生肥害。
1.7 药害
①1叶期前。成片枯死,叶呈钩状弯曲,根系细弱、根量少、伸展不够,一般是封闭除草时,药量过大而致。②5叶期左右。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多呈带状分布,秧苗枯萎或枯死,是敌稗等苗床除草剂剂量过大或施用不均造成。
1.8 叶尖变黄
①苗床中间呈带状发生。主要是高温烧苗造成,应适当通风。②镶金边。苗床四周变黄,是冻害造成的,应加强防冻工作,夜间应加盖覆盖物。
2 分蘖期诊断
2.1 返青慢
①秧苗素质弱。②插秧期温度低,插秧过早。③插秧过深时,必须待地下节伸长后,发出新根,才能长出新叶。④插后缺水,秧苗蒸发量大,此时缺水,会加重萎蔫,迟迟不能返青。⑤盐碱危害。
2.2 分蘖慢,分蘖数量少
①返青慢。②插秧密度过大。③肥料供应不足。④灌溉水层过深或冷水灌溉,水温过低,分蘖慢且分蘖数量少。
2.3 有效分蘖率低
①肥料多或蘖肥追施过晚,插秧晚,致使无效分蘖增多,有效分蘖率降低。②肥料多,插秧密度过稀。
2.4 茎叶黄化
①局部发生。植株矮小,没有分蘖或很少有分蘖,常发生在进水口附近,是水温过低造成的。②全池发生。主要是肥料供应不足,脱肥。
2.5 植株萎缩
①株型矮小,松散,根系不发达。病毒病。②叶片浓绿。普通萎缩病。③叶色发黄。黄化萎缩病。
2.6 叶片下垂(披叶)
叶长且宽、叶色浓绿(或黑色),早晨露水未退之前,叶片下垂,生长过于繁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密度过大,肥料过多,可能会成为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病中心。密植时,肥料多,每株产生分蘖少而吸收肥料过剩,氮肥主要以无机态存于植株内,使膨压降低,叶片下垂;稀植时,即使肥料过多,由于每株分蘖多,建立蘖器官所需养分较多,也不至于产生叶下垂。
2.7 根色
①白色。新生根,功能强。②赤褐色老根。Pe(OU):浸入皮层内,属于正常情况。③黑根。H2S危害,施硫铵等肥料,使根遭到腐蚀;在盐碱地,由于离子浓度过高,也会产生黑根。属于不正常根。
3 长穗期诊断
3.1 无效分蘖多
插秧晚,肥料多,肥料施用过晚。
3.2 株矮色黄
插秧密度大,肥料施用过少。
3.3 叶片长度变化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倒数第三叶最长,倒数第二片叶稍短,剑叶最短。如倒数第二叶最长,属于不正常情况,主要原因是后期肥量过大,基肥施用过多,追肥期偏晚,如施用穗肥,应在抽穗前10~14天施入。
3.4 过早封行
如果在减数分裂前(抽穗期前15天)封行,则是插秧密度过大、施肥过多造成的。
3.5 地上部茎节变黑,且易折断是发生节瘟的征兆。
4 结实期诊断
4.1 抽穗期
①品种熟期(用叶龄表示)。每多或少一片叶时,抽穗期相差5天。②播期。播种日期每提早或推迟5天,抽穗期相应提前或延迟1天。③温度。抽穗当天温度和抽穗前一个月温度均影响抽穗早晚。④肥料。氮肥过多,施用过晚,使抽穗延迟。
4.2 白穗
①恶苗病。②稻瘟病。③鸟害。
4.3 枝梗、颖花退化
①肥料施用不足。②发生冷害,减数分裂时温度不能低于17℃,否则易产生冷害。
4.4 空瘪粒
①空粒。没有授粉;虽授粉但花粉发芽慢,抽穗前花粉粒没充分发育,主要是遇到障碍性冷害(低于17℃)。②瘪粒。结实期灌浆程度问题。
4.5 早衰
①生育后期脱肥。②根系过早枯死,主要是断水过早。③发生小球菌核病。
4.6 经纹粒
①品种特性。不同品种表现不同。②灌浆时期温度过高。③收获时期过晚。④收获后管理不当,使水稻反复遭受雨雪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