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科学教学中探索了主体性教育的原因、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模式:发展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发展学生自觉能动性。
[关键词]:科学教学 主体性教育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全人的要求
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学会认识,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近年来,《自然科学》中考(作为自然教学的指挥棒)改革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试卷结构多样化。(2)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开拓学生思维空间。(3)结合热点问题,突出时代特点。(4)加大综合力度,着眼能力立意。(5)设计新颖题型,力求生动活泼。(6)强调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7)开始重视对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二、理论基础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丢掉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从而在形成主体性教育模式。
三、主体性教育的探索
1.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1)“双反馈”教学模式
所谓“反馈”是指师生知道教与学结果的过程。矫正是指根据反馈信息所获悉的教与学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薄弱点等,采取補救措施而辅助达标的过程。反馈主要内容有:全程反馈(超前反馈、随堂反馈、总结反馈),全员反馈。矫正主要内容:个别矫正与集体矫正相结合,以个别矫正为主:自我矫正与相互矫正结合,以相互矫正为主。
(2)“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自学感悟,演讲质疑,深入探索,巩固练习,尝试创新。整个教学流程的心理认识过程可概括为:诱发,感知,质疑,解惑,应用,深化。各环节中师生的活动简述如下表:
2.发展学生独立性的教学模式
(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美国的罗杰斯提出:①人类有先天的学习潜能;②意义学习的条件是这种学习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③学习过程本身比学习结果更重要。“非指导性”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教学态度,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性很强的方法。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
(2)暗示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低估了人类巨大的学习潜能,因灌输知识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无趣味的因素等致命的弱点。暗示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一方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包括教师这个最重要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如上海匣北区的“动乐爱教学法”,“愉快教学”操作法,“情境教学法”等。
3.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学习模式
布鲁诺认为,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进行再发现。科学中引导──发现学习模式的程序为:明确课程──研究探索──建立假说──获得概念──新情境中应用。此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获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耗时较多,要求有充分的学习材料、实验仪器,也不是对任何课题都适用。
(2)自学──讨论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单通道的信息传递,不能及时接受反馈信息,不利于个体最优发展。自学──讨论式则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通道的信息交流,显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国内较有名的是北京二中聂影梅老师的“开放式教学”;番禹教研室刘中信、高键老师的“发生式教学法”;加利福尼亚的“物理骆驼教学法”等。
4.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发展学生自觉能动性
(1)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当中,笔者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解法巧妙”、“见解独特”。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就会使全班兴趣高昂。
(2)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关键词]:科学教学 主体性教育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全人的要求
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学会认识,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近年来,《自然科学》中考(作为自然教学的指挥棒)改革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试卷结构多样化。(2)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开拓学生思维空间。(3)结合热点问题,突出时代特点。(4)加大综合力度,着眼能力立意。(5)设计新颖题型,力求生动活泼。(6)强调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7)开始重视对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二、理论基础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丢掉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从而在形成主体性教育模式。
三、主体性教育的探索
1.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1)“双反馈”教学模式
所谓“反馈”是指师生知道教与学结果的过程。矫正是指根据反馈信息所获悉的教与学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薄弱点等,采取補救措施而辅助达标的过程。反馈主要内容有:全程反馈(超前反馈、随堂反馈、总结反馈),全员反馈。矫正主要内容:个别矫正与集体矫正相结合,以个别矫正为主:自我矫正与相互矫正结合,以相互矫正为主。
(2)“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自学感悟,演讲质疑,深入探索,巩固练习,尝试创新。整个教学流程的心理认识过程可概括为:诱发,感知,质疑,解惑,应用,深化。各环节中师生的活动简述如下表:
2.发展学生独立性的教学模式
(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美国的罗杰斯提出:①人类有先天的学习潜能;②意义学习的条件是这种学习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③学习过程本身比学习结果更重要。“非指导性”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教学态度,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性很强的方法。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
(2)暗示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低估了人类巨大的学习潜能,因灌输知识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无趣味的因素等致命的弱点。暗示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一方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包括教师这个最重要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如上海匣北区的“动乐爱教学法”,“愉快教学”操作法,“情境教学法”等。
3.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学习模式
布鲁诺认为,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进行再发现。科学中引导──发现学习模式的程序为:明确课程──研究探索──建立假说──获得概念──新情境中应用。此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获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耗时较多,要求有充分的学习材料、实验仪器,也不是对任何课题都适用。
(2)自学──讨论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单通道的信息传递,不能及时接受反馈信息,不利于个体最优发展。自学──讨论式则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通道的信息交流,显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国内较有名的是北京二中聂影梅老师的“开放式教学”;番禹教研室刘中信、高键老师的“发生式教学法”;加利福尼亚的“物理骆驼教学法”等。
4.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发展学生自觉能动性
(1)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当中,笔者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解法巧妙”、“见解独特”。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就会使全班兴趣高昂。
(2)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