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数百名高举拳头、高喊口号的村民围在中间,身形瘦弱的缅甸全国民盟主席昂山素季神情镇定,一身草青色着装的她一如既往地优雅从容。
“我们投你的票的时候,是为了有喷香的米饭吃。但现在,我们没有了稻田,你却不支持我们。”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哭喊着质问昂山素季,但脸上并无泪水,围观的村民大都高声附和。
不远处,就是位于缅甸西北部实皆省蒙育瓦镇的莱比塘铜矿的施工现场,几十辆大型施工车辆在山谷中搁置已久,覆满了灰土。因这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中缅合作扩建的项目征用建设用地,邻近几个村庄的村民离开了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和农田。
因当地村民不满“补偿标准过低”“环境遭遇破坏”,这个项目自去年6月以来屡屡遭遇抗议,数度中断施工。去年11月底,将近千人参与的一次最大的示威引发警方和村民的激烈冲突,导致十余人受伤,也让项目建设就此中止,搁置至今。
备受缅甸民众推崇的“精神偶像”昂山素季冲突当日就赶到矿区,看望伤者,调停矛盾,并多次发表演讲安抚激愤的抗议人群。她还临危受命在数日之后成为铜矿扩建项目调查委员会的主席,并承诺将向全国公开调查报告。
三个多月后,2013年3月12日,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应继续实施,但需要采取必要改进措施。这让一些一心要逼停项目的村民并不满意。
昂山素季解释:“无论如何,缅甸无法承受关闭铜矿项目吓跑外国投资者的风险。”
隶属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的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宝矿产)是莱比塘铜矿的中国投建方。按照该公司早前公布的数据,铜矿在征地上给予村民的补偿价格高于当地的市场价格,在环境保护上执行的标准也高于相应国际标准。但一些村民称“中国公司只想着赚钱”。
3月12日公布的长达74页的调查报告不仅确认项目可以继续,而且还了万宝矿产一个公道:调查委员会未发现莱比塘铜矿项目存在破坏环境现象;项目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为他们修建了移民新村,有小学、图书馆和佛寺等配套设施,还为当地提供了660个就业岗位。
两个多月前曾去矿区采访过的《金凤凰中文报》执行总裁张对移民新村印象深刻,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水电都通了,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条件比当地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好很多。”
创办于2007年的《金凤凰中文报》是缅甸仅有的三家外文报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中文媒体。这几天,张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将调查报告全文译成中文,“以让更多关心铜矿纠纷的人能了解实情”。
需要改进之处包括“退还多征收的土地”和“继续增加就业机会”等,最让张有共鸣的是,报告中多次提出了项目运作的透明度问题。
和大多数在缅中资企业一样,万宝矿产缺乏和当地民众、媒体间的接触和交流,“只做不说”。
调查报告指出,矿区目前存在的污染和原由加拿大公司经营的两个矿区遗留的残渣有关系。然而,不明就里的村民将指责的矛头一直只对准万宝矿产。
莱比塘铜矿区的一部分为加拿大艾芬豪矿产公司经营的S矿和K矿,年产量4万吨。2010年加拿大公司退出后,万宝矿产和缅甸一家企业合作接手这部分矿区,并开发了新矿区莱比塘铜矿。
中资企业急需补课。“西方企业如果花一美元做实事的话,会花10美元去做传播,这是它们较少遭遇抗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说。
2月底,负责媒体事务的万宝矿产行政经理董云飞接受了缅甸独立媒体《伊洛瓦底新闻网》的专访,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董云飞的回答在该网站的网友看来“以强硬对强硬”,“好像污染是村民自己造成的一样”。
对于《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要求,董云飞予以婉拒,称“公司现在要求个人不要擅自接受媒体采访”,但提供了其公司针对调查报告发出的简短官方声明,称“对调查委员会的结果表示欢迎”,并将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
但长期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误解已经拧成了一个难解的结。最为缅甸民间团体和媒体抱怨的是,中资企业,一向都只注重和缅甸官方打交道。
3月16日,和中国首任亚洲事务特使王英凡会面时,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力量党领袖金孟瑞直言不讳,希望中国方面改变过去只注重“政府对政府”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在缅甸全面发生改变的过渡时期,这尤为重要。”他说。
“特使的任命,是中国意识到自己需要同邻国进行更多沟通的一个信号。”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在缅甸投资上一直比较顺风顺水的中国企业2011年9月遭遇重挫,位于缅北克钦山区的中缅合作项目密松大坝工程突然被总统吴登盛叫停,这项已经开工将近两年的工程计划总投资为36亿美元;此后,另一个重大合作项目中缅油气管道也磕磕绊绊;紧接着就是莱比塘铜矿。
但缅方的调查报告和中方的斡旋努力没能完全平复被征地村民的愤怒情绪,小规模的抗议仍在持续。
张在莱比塘铜矿矿区采访时了解到,坚持要求关停铜矿的村民主要是两类:一是原本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不愿搬家;另外则是当地的小矿主,担心今后自己财路受影响。“还有少数一些人可能是受煽动的。”张说。
“反对的只是少数人。缅甸有100多个民族,各自的文化和利益需求不一样,存在分歧很正常。”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他看来,缅甸需要同中国这个最重要的邻邦搞好关系,不论是昂山素季本人,还是现在的缅甸政府,他们对这一点一直都很清楚。
两年多前,在昂山素季获释后的首场记者会上,一家西方媒体的记者向她提问:“你对中国偷走很多缅甸资源有何看法?”昂山素季明确回答:“不要说中国偷走缅甸资源,不应该这样用词,我不把中国看作敌人,中国对缅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友好邻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缅甸问题专家宋清润将中缅合作近年来接连受到的冲击比作是“中缅关系上空飘过的几片乌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是缅甸最大的投资国,对缅投资超过200亿元,约占缅甸全部外资的一半。
“中缅有两千多公里的边界线。不论是从地缘上、经济上、民间交往上还是政治上,合作基础牢固的中缅关系一直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宋清润说。
在缅甸的媒体专栏作者金林看来,中缅合作并不让人担忧,但昂山素季在解决莱比塘铜矿纠纷的过程中和普通民众间的裂痕被拉大,或许是昂山素季和全国民主联盟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挑战。
“让昂山素季来牵头调查,并直面村民,这可能是政府的一个策略。现在昂山素季也成为了被抗议的一部分,莱比塘铜矿事件在缅甸非常受关注,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其声誉,累及2015年的大选。”金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张却认为昂山素季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在当时因缅甸警方和村民发生激烈冲突并导致村民受伤的危机局面下,“昂山素季是安抚村民的最佳人选”,她也完成了使命,没有让危机扩大,并拿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
不过,昂山素季没有就村民受伤事件向政府问责,让不少昂山素季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感到失望,“她不再是自由的斗士,在向政府妥协。”
在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和关系上,昂山素季也有着务实的认识。“她会和多数中国邻国的领导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既要与中国这个最重要的邻邦搞好关系,又希望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这最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我们投你的票的时候,是为了有喷香的米饭吃。但现在,我们没有了稻田,你却不支持我们。”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哭喊着质问昂山素季,但脸上并无泪水,围观的村民大都高声附和。
不远处,就是位于缅甸西北部实皆省蒙育瓦镇的莱比塘铜矿的施工现场,几十辆大型施工车辆在山谷中搁置已久,覆满了灰土。因这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中缅合作扩建的项目征用建设用地,邻近几个村庄的村民离开了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和农田。
因当地村民不满“补偿标准过低”“环境遭遇破坏”,这个项目自去年6月以来屡屡遭遇抗议,数度中断施工。去年11月底,将近千人参与的一次最大的示威引发警方和村民的激烈冲突,导致十余人受伤,也让项目建设就此中止,搁置至今。
备受缅甸民众推崇的“精神偶像”昂山素季冲突当日就赶到矿区,看望伤者,调停矛盾,并多次发表演讲安抚激愤的抗议人群。她还临危受命在数日之后成为铜矿扩建项目调查委员会的主席,并承诺将向全国公开调查报告。
三个多月后,2013年3月12日,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应继续实施,但需要采取必要改进措施。这让一些一心要逼停项目的村民并不满意。
昂山素季解释:“无论如何,缅甸无法承受关闭铜矿项目吓跑外国投资者的风险。”
“只做不说”埋隐患
隶属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的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宝矿产)是莱比塘铜矿的中国投建方。按照该公司早前公布的数据,铜矿在征地上给予村民的补偿价格高于当地的市场价格,在环境保护上执行的标准也高于相应国际标准。但一些村民称“中国公司只想着赚钱”。
3月12日公布的长达74页的调查报告不仅确认项目可以继续,而且还了万宝矿产一个公道:调查委员会未发现莱比塘铜矿项目存在破坏环境现象;项目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为他们修建了移民新村,有小学、图书馆和佛寺等配套设施,还为当地提供了660个就业岗位。
两个多月前曾去矿区采访过的《金凤凰中文报》执行总裁张对移民新村印象深刻,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水电都通了,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条件比当地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好很多。”
创办于2007年的《金凤凰中文报》是缅甸仅有的三家外文报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中文媒体。这几天,张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将调查报告全文译成中文,“以让更多关心铜矿纠纷的人能了解实情”。
需要改进之处包括“退还多征收的土地”和“继续增加就业机会”等,最让张有共鸣的是,报告中多次提出了项目运作的透明度问题。
和大多数在缅中资企业一样,万宝矿产缺乏和当地民众、媒体间的接触和交流,“只做不说”。
调查报告指出,矿区目前存在的污染和原由加拿大公司经营的两个矿区遗留的残渣有关系。然而,不明就里的村民将指责的矛头一直只对准万宝矿产。
莱比塘铜矿区的一部分为加拿大艾芬豪矿产公司经营的S矿和K矿,年产量4万吨。2010年加拿大公司退出后,万宝矿产和缅甸一家企业合作接手这部分矿区,并开发了新矿区莱比塘铜矿。
中资企业急需补课。“西方企业如果花一美元做实事的话,会花10美元去做传播,这是它们较少遭遇抗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说。
补位“民间对民间”交流
2月底,负责媒体事务的万宝矿产行政经理董云飞接受了缅甸独立媒体《伊洛瓦底新闻网》的专访,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董云飞的回答在该网站的网友看来“以强硬对强硬”,“好像污染是村民自己造成的一样”。
对于《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要求,董云飞予以婉拒,称“公司现在要求个人不要擅自接受媒体采访”,但提供了其公司针对调查报告发出的简短官方声明,称“对调查委员会的结果表示欢迎”,并将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
但长期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误解已经拧成了一个难解的结。最为缅甸民间团体和媒体抱怨的是,中资企业,一向都只注重和缅甸官方打交道。
3月16日,和中国首任亚洲事务特使王英凡会面时,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力量党领袖金孟瑞直言不讳,希望中国方面改变过去只注重“政府对政府”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在缅甸全面发生改变的过渡时期,这尤为重要。”他说。
“特使的任命,是中国意识到自己需要同邻国进行更多沟通的一个信号。”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在缅甸投资上一直比较顺风顺水的中国企业2011年9月遭遇重挫,位于缅北克钦山区的中缅合作项目密松大坝工程突然被总统吴登盛叫停,这项已经开工将近两年的工程计划总投资为36亿美元;此后,另一个重大合作项目中缅油气管道也磕磕绊绊;紧接着就是莱比塘铜矿。
昂山素季有意“保持距离”
但缅方的调查报告和中方的斡旋努力没能完全平复被征地村民的愤怒情绪,小规模的抗议仍在持续。
张在莱比塘铜矿矿区采访时了解到,坚持要求关停铜矿的村民主要是两类:一是原本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不愿搬家;另外则是当地的小矿主,担心今后自己财路受影响。“还有少数一些人可能是受煽动的。”张说。
“反对的只是少数人。缅甸有100多个民族,各自的文化和利益需求不一样,存在分歧很正常。”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他看来,缅甸需要同中国这个最重要的邻邦搞好关系,不论是昂山素季本人,还是现在的缅甸政府,他们对这一点一直都很清楚。
两年多前,在昂山素季获释后的首场记者会上,一家西方媒体的记者向她提问:“你对中国偷走很多缅甸资源有何看法?”昂山素季明确回答:“不要说中国偷走缅甸资源,不应该这样用词,我不把中国看作敌人,中国对缅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友好邻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缅甸问题专家宋清润将中缅合作近年来接连受到的冲击比作是“中缅关系上空飘过的几片乌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是缅甸最大的投资国,对缅投资超过200亿元,约占缅甸全部外资的一半。
“中缅有两千多公里的边界线。不论是从地缘上、经济上、民间交往上还是政治上,合作基础牢固的中缅关系一直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宋清润说。
在缅甸的媒体专栏作者金林看来,中缅合作并不让人担忧,但昂山素季在解决莱比塘铜矿纠纷的过程中和普通民众间的裂痕被拉大,或许是昂山素季和全国民主联盟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挑战。
“让昂山素季来牵头调查,并直面村民,这可能是政府的一个策略。现在昂山素季也成为了被抗议的一部分,莱比塘铜矿事件在缅甸非常受关注,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其声誉,累及2015年的大选。”金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张却认为昂山素季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在当时因缅甸警方和村民发生激烈冲突并导致村民受伤的危机局面下,“昂山素季是安抚村民的最佳人选”,她也完成了使命,没有让危机扩大,并拿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
不过,昂山素季没有就村民受伤事件向政府问责,让不少昂山素季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感到失望,“她不再是自由的斗士,在向政府妥协。”
在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和关系上,昂山素季也有着务实的认识。“她会和多数中国邻国的领导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既要与中国这个最重要的邻邦搞好关系,又希望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这最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