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趋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为有效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进程,讨论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结合实际,展开有意义的讨论式教学活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学者、一线教师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其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不断上升,尤以“问题”较多的历史课堂教学为代表,讨论式教学方法更是得到普遍应用,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看到,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应用方法、策略的不够科学还没有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3.教师过分追求唯一、统一的问题讨论答案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习惯于讨论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
4.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存在着严重误解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中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部分还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诸多的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就是所谓的“讨论”,不管哪怕学生“鹦鹉学舌”或者“照抄照搬”念课本上的答案,或者重复教师之前讲过的答案或者回答,都被认为是“讨论”。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科学组织讨论
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的是“问题”,讨论能否成功“问题”的影响很大;要求教师设计、提出的论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且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这样的问题论题才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找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就让学生讨论。对于讨论的组织,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适应指导、帮助,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共享讨论观点,老师做总结发言。
2.精心准备,引发学生问题多元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的成功,需要教师、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事先查找相关问题资料,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学生则要相对历史问题、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变成泛泛而谈。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与理解学生言语表达中的新观点或者隐含的新观点,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新观点,并对学生表达的新观点在进行必要的值判断后给予鼓励或纠正;以及在不同小组、学生共享自己的观点后,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多元看法;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之一。
3.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侵华战争,什么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卢沟桥事变”;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4.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5.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應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結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
[2]王妍凤.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4).
[3]安迎春.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61).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学者、一线教师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其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不断上升,尤以“问题”较多的历史课堂教学为代表,讨论式教学方法更是得到普遍应用,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看到,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应用方法、策略的不够科学还没有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3.教师过分追求唯一、统一的问题讨论答案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习惯于讨论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
4.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存在着严重误解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中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部分还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诸多的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就是所谓的“讨论”,不管哪怕学生“鹦鹉学舌”或者“照抄照搬”念课本上的答案,或者重复教师之前讲过的答案或者回答,都被认为是“讨论”。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科学组织讨论
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的是“问题”,讨论能否成功“问题”的影响很大;要求教师设计、提出的论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且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这样的问题论题才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找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就让学生讨论。对于讨论的组织,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适应指导、帮助,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共享讨论观点,老师做总结发言。
2.精心准备,引发学生问题多元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的成功,需要教师、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事先查找相关问题资料,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学生则要相对历史问题、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变成泛泛而谈。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与理解学生言语表达中的新观点或者隐含的新观点,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新观点,并对学生表达的新观点在进行必要的值判断后给予鼓励或纠正;以及在不同小组、学生共享自己的观点后,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多元看法;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之一。
3.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侵华战争,什么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卢沟桥事变”;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4.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5.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應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結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
[2]王妍凤.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4).
[3]安迎春.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