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研究

来源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在整个党内法规制定体制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规范设计包含制定主体、制定权限、制定权的监督三个方面。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存在主体范围不清、权限模糊、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应通过准确界定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主体范围、厘清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限、健全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监督机制等途径,不断健全中央工作机关党内法规制定权规范体系,保证其规范行使。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访谈及参与观察方法,采用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对虚拟消费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玩家在参与游戏情境中产生基于追求差异的自我认同、基于虚拟对象的角色认同以及基于社会认可的群体认同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认同,并且和虚拟消费行为之间实现互构,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情感与消费的双向再生产模式.这种情感体验反映了社会原子化背景下个体对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不同于以往符号消费理论对消费者的被动角色的理解,在虚拟消费情境中,消费主体展现出自身对消费主义建构性的反抗,以及对具有生活意义的团结感的探索实践.
随着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地方政府以规范制度与政治势能迅速推动其在辖域内的全面覆盖,基层实践能否实现预期的制度效能,关键在于基层治理场域与协商民主运行之间是否形成良性互动.协商民主经由主体汇聚与信息传导两种机制改善村庄场域割裂且内卷化的治理结构.村庄治理场域呈现“倒T型”“L型”和“I型”三种协商样态,这主要是受社会资本、精英互动与村干能力的共同形塑.村庄治理场域对基层协商民主的落地和形态产生结构性约束,为协商民主效能提供能动的行动者和地方性规则.提升基层协商民主效能,需要培育有能力的村干部
本文基于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从资本的视角对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形塑机制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主要动机,包括:为爱买单,取悦自我;寻找情感寄托;满足社交需求.然后对亚文化消费的资本形塑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角色养成、符号竞争和消费意识形态引导三大机制.Z世代的亚文化消费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是一种部落消费行为,具有流动性.Z世代是被规训、被诱使的脆弱的消费者.他们希望在亚文化所创建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自我实现感,潜意识中是对现实社会主导文化权力系统的一种逃避和反抗.但是,当他们进入亚
话语差异是制约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话语差异主要源自青年不断创新网络话语,构建新的语言范式.青年网络话语在样态上具有新颖性、活泼性和流行性等特征,是满足他们适应网络交流环境、融入同辈话语体系和提升自身话语地位等需求的综合结果.青年网络话语创新并非洪水猛兽,但其潜在的圈层化、碎片化和隐喻化倾向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了应对青年网络话语创新带来的负面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通过知晓话语方式降低代际冲突、注重内涵挖掘警惕不良情绪、适时主动创新引
志气、骨气、底气是当今青年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本质需求.有志气才能心怀祖国、心系群众,设立高远目标;有骨气才能不畏艰难、不怕困苦,铸就坚毅品格;有底气才能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成就一番事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泛化、网络思潮泛化、网络舆情泛化等问题正在蚕食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青年“三气”——志气、骨气、底气培育迫在眉睫.本文在深入分析网络泛化视域下青年“三气”培育的困境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三气”青年培育可行性路径,以期为网络泛化视域下青年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下,在各种思潮和因素影响下,青年群体中出现“佛系”“躺平”“内卷”等现象.作为主流价值的承载者和守护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承担着多重压力,为学界探讨青年群体是否及为何选择“中坚”提供了契合的切入点.本研究以定位理论为框架,通过解析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权益—职责的排序发现,职责与权益的目的一致性、职责的成本—收益平衡性、职责承担的自主性和职责内容形成的参与性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将职场—家庭压力转化为“中坚”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公私合作治理作为政府与社会协商联动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契合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能够有效弥合传统治道与治术之间的断裂:破除“管理论”借重政府乃“主权的代表”这一理论桎梏,摒弃公法关系主体间非对称的差序格局,进一步拓宽公法和行政管理既有的“狭隘疆域”.公私合作治理有助于生成现代治理模式的理想态貌:关切充分的协商参与是治理民主化的制度关键,强调明定的同享共责是治理法治化的核心要义.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政府形象重塑和行政法学理论变迁所能够产生的重要意义远不止当下,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尚有待于公
[本刊讯]2021年9月25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美国公共管理学会、美国罗格斯大学纽瓦克校区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共同组织的第十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共管理领域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在线上和线下参加会议.据不完全统计,在线观看开幕式和全体会议的观众达26.5万人次.本届会议原定于2020年举办,因疫情延至今年,会议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治理”.
期刊
“两新”组织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央、省域层面领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性,市域层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有着“属地领导”的独特优势.党建品牌化与非品牌化是市域层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的两种异质路径,从党选树典型的工作传统来看,前者更符合当前市域层面的实践选择.市域层面聚焦党建品牌化,以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来带动全市“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需从“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机制、党建品牌养护制度、党建品牌宣传渠道、党建品牌扩散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实施“两
政策成功研究是打开社会治理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关联的“黑匣子”的重要路径.政策成功的本质、政策成功的度量及相关复杂性问题是政策评估的重要议题.理解政策成功不仅要结合“解释”与“事实”,而且要基于成功的光谱及光谱的维度来度量.要衡量政策成功仍面临着目标的部分实现、权衡调和多个目标、出现意外后果等难题,这意味着人们在评估时需要不断地进行平衡和取舍.政策成功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达成协议、利用模糊性、使用证据、进行审议、建立联盟、运用权力和政策创新.理解政策成功,不仅能够深化对政策过程的理解,而且对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