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用思考题是提高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具体针对性、探究实践性与灵活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数学理论知识、逻辑推理、计算分析、自学探究及团队协作等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中心利用思考题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合理的新策略来提高思考题的指导作用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思考题;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108
大多数教师会从数学教材中选出适合作为小课题研究主题的知识点,要求小学生按照其设定的方案步骤来获取相应的结论,加剧了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与僵硬低效性,弱化了其对小学生数学推理、观察分析及自学探究等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创新数学小课题指导策略,利用思考题题目信息与小学生思考题回答情况来确定小课题主题,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与分析其研究结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科研精神,助推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确定主题
教师从教材中筛选出具有引导探究性或者小学生回答错误的思考题,分析思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小学生做错数学题的原因,并在结合小学生数学理解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情况及兴趣爱好等基础上来设定针对性的小课题主题,引导小学生从这些主题中筛选出其认为可行或有趣的主题,加强了小学生主动参与并努力完成小课题研究任务的内驱动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时,教师以教材思考题为例来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已知中队委员把一个棱长46厘米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贴上红纸,将它作为给希望小学捐款的爱心箱,求解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如果只在棱上粘贴胶带纸,长约4.5米的胶带纸够用吗?大多数小学生能根据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红纸的面积,但是许多小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解答第二个问题。此时,教师设计以“转换”为主题小课题研究活动,鼓励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第二个问题的形式进行转换。有的小组将问题转换为正方体边长之和是否大于4.5米,也有小组将问题转化为正方体共有多少条边等等。通过问题转换来帮助小学生明确解题思路与方向,在锻炼小学生逆向与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合理分工
教师让小组成员分别介绍其对该思考题的分析结果与解题思路,汇总其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教师判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及知识水平的高低。同时,教师在结合小学生以往数学课堂学习状态与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来明确每一位小学生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让具有全局观念且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担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让数学计算、推理及书写等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担任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员,发挥每一位小学生的优势特长,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课题研究[1]。
例如,教师让小学生分析思考题,已知一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求这盒药可以吃几天,教師与小学生共同参与以求解问题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师让小学生从记录员、协调员等角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协调有序地参与到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
三、明确环节步骤
教师与小学生一起根据主题性质、难易度等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明确小课题研究的方向、流程、注意事项及目标等,准备好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纸、笔、资料等物品,要求小学生记录其研究步骤及研究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及分析,帮助小学生掌握研究成果。随后,教师鼓励小学生分析其研究过程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回顾并思考其研究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促使小学生不断地优化研究步骤,锻炼小学生创新、反思与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利用激励性与肯定性语言来表扬小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行为,强化小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2]。
例如,在开展以问题转换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时,教师指导小学生设计以包含主题分析、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目标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其中,活动步骤应包括小学生依次发言、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结果确认及活动总结等,鼓励小学生按照既定的方案与步骤来开展该活动。在小组成员依次发言环节中,教师让小学生分别介绍其对思考题形式、考核点及活动主题等的观点与看法,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转换问题形式对提高其解题速度与答案准确率的重要性,锻炼其创新、逆向及拓展等思维能力,促使其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和解答问题,既可以对比分析正方体棱长总和和胶带长度来帮助其解答问题,也可以通过将胶带分解为与正方体的棱数量相同的多条胶带,通过对比胶带与棱长的长短来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分析研究成果
教师让小学生概括并展示其研究成果,比如,文字、表格等,分享其通过研究活动掌握的新知识技能,介绍其对思考题的探究结果,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关于相似思考题的解答经验与技巧,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小课题研究报告,鼓励小学生妥善保存并经常阅读该报告。同时,教师让小学生对比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两者差距较大的原因,锻炼小学生自省发展与数学探究能力[3]。
例如,以问题转换为主题小课题研究活动结束之后,大多数小学生很少会回顾其研究过程。此时,教师让小学生介绍其活动过程中犯的错误或产生的困惑,既可以是题目信息理解错误,也可以是在转换问题形式的过程中改变了问题内容,帮助小学生意识到其犯错的原因,促使其养成总结分析研究活动与自我评价反思的习惯。
五、结论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考题对提高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效果与锻炼小学生数学互动探究能力的重要意义,利用思考题来确定研究主题与方向,补充研究内容与升华研究成果,激发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欲望,为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骆炜.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3).
[2]刘克群.做课题,可以不仅是教师的事——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例谈一[J].新课程(教研版),2015(11).
[3]朱小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小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7(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325600)
关键词:思考题;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108
大多数教师会从数学教材中选出适合作为小课题研究主题的知识点,要求小学生按照其设定的方案步骤来获取相应的结论,加剧了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与僵硬低效性,弱化了其对小学生数学推理、观察分析及自学探究等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创新数学小课题指导策略,利用思考题题目信息与小学生思考题回答情况来确定小课题主题,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与分析其研究结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科研精神,助推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确定主题
教师从教材中筛选出具有引导探究性或者小学生回答错误的思考题,分析思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小学生做错数学题的原因,并在结合小学生数学理解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情况及兴趣爱好等基础上来设定针对性的小课题主题,引导小学生从这些主题中筛选出其认为可行或有趣的主题,加强了小学生主动参与并努力完成小课题研究任务的内驱动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时,教师以教材思考题为例来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已知中队委员把一个棱长46厘米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贴上红纸,将它作为给希望小学捐款的爱心箱,求解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如果只在棱上粘贴胶带纸,长约4.5米的胶带纸够用吗?大多数小学生能根据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红纸的面积,但是许多小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解答第二个问题。此时,教师设计以“转换”为主题小课题研究活动,鼓励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第二个问题的形式进行转换。有的小组将问题转换为正方体边长之和是否大于4.5米,也有小组将问题转化为正方体共有多少条边等等。通过问题转换来帮助小学生明确解题思路与方向,在锻炼小学生逆向与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合理分工
教师让小组成员分别介绍其对该思考题的分析结果与解题思路,汇总其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教师判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及知识水平的高低。同时,教师在结合小学生以往数学课堂学习状态与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来明确每一位小学生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让具有全局观念且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担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让数学计算、推理及书写等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担任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员,发挥每一位小学生的优势特长,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课题研究[1]。
例如,教师让小学生分析思考题,已知一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求这盒药可以吃几天,教師与小学生共同参与以求解问题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师让小学生从记录员、协调员等角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协调有序地参与到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
三、明确环节步骤
教师与小学生一起根据主题性质、难易度等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明确小课题研究的方向、流程、注意事项及目标等,准备好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纸、笔、资料等物品,要求小学生记录其研究步骤及研究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及分析,帮助小学生掌握研究成果。随后,教师鼓励小学生分析其研究过程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回顾并思考其研究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促使小学生不断地优化研究步骤,锻炼小学生创新、反思与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利用激励性与肯定性语言来表扬小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行为,强化小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2]。
例如,在开展以问题转换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时,教师指导小学生设计以包含主题分析、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目标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其中,活动步骤应包括小学生依次发言、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结果确认及活动总结等,鼓励小学生按照既定的方案与步骤来开展该活动。在小组成员依次发言环节中,教师让小学生分别介绍其对思考题形式、考核点及活动主题等的观点与看法,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转换问题形式对提高其解题速度与答案准确率的重要性,锻炼其创新、逆向及拓展等思维能力,促使其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和解答问题,既可以对比分析正方体棱长总和和胶带长度来帮助其解答问题,也可以通过将胶带分解为与正方体的棱数量相同的多条胶带,通过对比胶带与棱长的长短来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分析研究成果
教师让小学生概括并展示其研究成果,比如,文字、表格等,分享其通过研究活动掌握的新知识技能,介绍其对思考题的探究结果,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关于相似思考题的解答经验与技巧,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小课题研究报告,鼓励小学生妥善保存并经常阅读该报告。同时,教师让小学生对比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两者差距较大的原因,锻炼小学生自省发展与数学探究能力[3]。
例如,以问题转换为主题小课题研究活动结束之后,大多数小学生很少会回顾其研究过程。此时,教师让小学生介绍其活动过程中犯的错误或产生的困惑,既可以是题目信息理解错误,也可以是在转换问题形式的过程中改变了问题内容,帮助小学生意识到其犯错的原因,促使其养成总结分析研究活动与自我评价反思的习惯。
五、结论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考题对提高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效果与锻炼小学生数学互动探究能力的重要意义,利用思考题来确定研究主题与方向,补充研究内容与升华研究成果,激发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欲望,为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骆炜.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3).
[2]刘克群.做课题,可以不仅是教师的事——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例谈一[J].新课程(教研版),2015(11).
[3]朱小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小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7(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