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突破点的多元化选择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选好突破点,巧妙设计教学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学生和文本是课堂教学中的三元主体,根据教学情境,基于不同主体设计教学问题,考验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以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1]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就能較好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通过积极思考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主题,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可以是多样的,选择怎样的点来切入,考验着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课堂教学中突破点的多元选择。
  一、基于教师主体的选择
  课堂教学不应该按部就班地预设流程,而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错误有的是学生理解偏差造成的,有的是教师疏忽大意造成的。对于自身的“错误”,教师如果搪塞掩饰,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教师如果能开发、利用好“错误资源”作为教学的突破点,可以促使学生善思善学,真正把学习引向深入。
  在教学诗歌《桃花庵》时,笔者让学生说说桃花仙人的形象,有学生说到“逍遥自在”一词。当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时,学生发现了一个错误,即误把“逍遥”一词写成了“消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笔误,对此笔者灵机一动,没有立刻改正,而是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 你能结合我们学过的汉字结构分析的方法帮老师说说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词的写法吗?
  生1 根据同义互解的原则,由“遥”的写法可以判定“逍”的偏旁是“辶”。
  生2 根据形声字的构造原则,“逍遥”的意思是“在山中自由行走”跟“脚”有关,所以“逍”的偏旁应该是“辶”。
  学生的两种解读很富有想象力,他们学以致用,根据词语的组成和汉字构造的特点来分析字形。这说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内在规律,而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感觉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钥匙。把这样一个教学错误变成教学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比仅告诉学生一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并巧妙利用课堂中的“意外”生成,使之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2]
  二、基于学生主体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从常规的教学提问出发,按部就班地推进文本的阅读。在课堂提问中,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优秀学生的回答并不代表全班学生的理解,怎样的问题设计既能指向教学的目标又能照顾到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呢?
  在《神奇的丝瓜》的教学中,笔者在预习环节让学生根据标题“神奇的丝瓜”解读丝瓜“神奇”的具体表现,并圈画相关语句。学生圈画的地方大同小异,于是笔者把这“小异”中的“异”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再设计问题:“说说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讨论,你又发现了哪些地方是你之前没有发现的?”按照一般的教学,设问肯定是:请你说说你找到的能体现“丝瓜”神奇的语句。这样,学生往往只是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没有倾听习惯的学生发现不了自己与他人存在哪些不同。而换一种问法,能让阅读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比如有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该生一学期以来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
  我认为“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句话体现了“丝瓜”的神奇,因为前文说到作者“又在篱笆下面随意种上了几颗扁豆和两棵丝瓜”,说明作者并不在意丝瓜,没有过高的期望,这里却“竟”长得日益茁壮。我之前没有发现,讨论后觉得很有道理。
  随后,又有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接着笔者又顺水推舟提了一个问题:还有哪些“丝瓜”的神奇是我们一致的看法呢?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三、基于文本主体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文本的提问角度很多,而抓住矛盾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法。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通过课文本身呈现的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李镇西老师在执教《孔乙己》时,整堂课围绕学生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矛盾表达”展开,使得课堂教学问题集中而且文本理解深入。下面是课堂教学的片段:
  生 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
  师 好,好,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生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好吧,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这一教学片断是在学生对课文自由提问基础上生成的。很明显,李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矛盾处并就此展开全文的教学,这为引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很顺畅地带领学生探究孔乙己“的确”会死去的原因:从人物形象的变化看人物命运的变化,从人物性格的分析探究命运悲剧的根源。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探究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后,李老师又用一个问题勾连起文本教学的前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矛盾处的理解:
  师 看,在这样冷酷的社会里,孔乙己当然只有死路一条。如此看来,科举教育造就了孔乙己的病态人格,而社会环境又是如此冷漠,孔乙己的死是必然的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既然这样,为什么鲁迅又要说“大约”的?
  ……
  师 如果说一个“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性格所导致的必然悲剧的话,那么,一个“大约”则含蓄地表现了社会的某种特点!是什么特点呢?原文当然没有直接概括出来,但有暗示。我提醒同学们想想,孔乙己被打折腿是在什么时候?……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孔乙己被打折腿时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时人们的态度,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大约”一词中读出了社会的冷漠。
  整堂课,李老师以学生对文本矛盾处的理解作为教学突破点,带领学生挖掘了深刻的文本主题。这样一种主问题式的课堂教学设计避免了零敲碎打式的课堂提问和分析,使得长文的教学变得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张智勇.选准“突破口”探微“泉涌源”——谈课堂教学切入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1):68.
  [2]唐红松.基于课堂生成的微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1):39.
  (责任编辑:陈玉赛)
其他文献
创业创新是目前的一大主流,也是时代的要求,正是如此使得创业创新与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融合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众所周知,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
一、优质高效的社科信息服务是促进创新的必需条件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工具,它和自然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一个民族在
马边位于乐山西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富集的偏远县城。其中文物古迹多不胜数,而明王寺是历经五百多年,伴随无数离奇事件,并在地方百姓信仰中占据一定要位的文物古
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通过对WDSF2.1评分系统各项评判要素的研究与分析基础上,探讨功能性训练视角下提高标准舞技术质量的动作练习
计算网格中负载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效果.预测节点性能是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关键,本文首先引入预测网格节点性能的指数平滑算法,讨论了平滑系数的选取方法.然后设计一
分析基于复合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模型,证明该模型可有效简化软件组件以及物理设备组件的分割造成的网络管理问题,从而降低网络管理复杂度,提高整个系统的自适应、自
摘 要:古诗词教学要跳出知识传授的桎梏,深度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学习要在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学习过程,经历学习过程的快乐,并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认清事物之间的概念结构联系,以发现美的眼光主动去质疑批判,重新建构,再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诗歌创作的迁移尝试。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词教学;学习方式  叶嘉莹曾说过: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它们自己感发的生命,辛弃疾和陶渊明隔
论文通过以《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等景德镇地方期刊为例对青花瓷绘艺术展开文献梳理,从刊物的载体和视角认识景德镇青花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以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写作的
首先指出了数字式悬挂物管理系统(DSMS)的先进性,分析了其组成和接口,然后重点研究了DSMS悬挂物的初始化和控制,包括各状态系列、接口控制动作、标准消息数据格式,进而以流程图的形
随着数字多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广告的视觉语言无论其表现手段还是内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视觉感官作为人的主要感官,其作用不可小觑。论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