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为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由于其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残病死率极高。胎龄越小危险性越高,因此建立持续通畅理想的静脉通道是临床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等优点,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危重治疗。我院新生儿监护室采用静脉留置针,迅速安全有效的建立静脉通路,不仅方便及时用药,而且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110例,胎龄在31~36周,体质量1000~2400 g。
1.2 材料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2 操作方法
2.1 血管的选择: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较直粗血管。因个体差异而定,必要时也可选择四肢静脉及颈外静脉。
2.2 备皮准备 选择血管皮肤5 cm处,用一次性备皮刀绷紧皮肤,轻轻剃去毳毛,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拭去胎脂,以便固定胶布牢固,不粘毛发。
2.3 穿刺过程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穿刺点应选择血管远端正上方(或斜侧)。穿刺前旋紧肝素帽,旋转松动后取下针尖保护套,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15°~30°穿刺,见回血后再缓慢平行2~3 mm,使软管在血管中。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取透明敷贴,使其最先接触穿刺部位,最后分别向两边按压推开,减少敷贴与皮肤间少存空气,然后将排气的输液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并反折固定于头部及四肢。记录穿刺时间。
2.4 封管 用5 U/ml肝素钠盐水3~5 ml封管,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入封管液,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2],避免血液倒流凝血堵管。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穿刺成功无回血
3.1.1 全身情况 因早产儿血液循环不良,血流速度慢,血管压力不大,落空感差,回血慢。进针要慢、稳、准!
3.1.2 局部情况 针头斜面与血管壁接触,形成假性阻塞,可轻轻转动针头或将针柄用棉球垫高。
3.2 留置针渗液渗血 因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血管表浅引起。用75%乙醇棉球或纱布敷于针头上方,保持输液通畅完毕。(视渗液情况而定)若局部肿胀明显可立即拔针,重新穿刺。
3.3 留置针脱出 主要是出汗或摩擦导致敷贴卷起,固定不牢和患儿不自主运动自行拔出。可用长宽胶布绕头一周;防患儿触抓,可用棉质宽布条约束带打活结固定手脚,定时巡视松动。
3.4 静脉炎 若发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立即拔针,触摸静脉有条索感,用50%硫酸镁湿热敷,直到条索感消失[3]。并抬高制动,防止周围皮肤坏死。
3.5 堵管 多为回血所致。掌握封管技巧,封管液要量足,速度要慢。血栓也可堵管,避免在静脉窦处输液,一旦发生堵塞,不可用力挤压。用力挤压,可将小凝块挤入血液循环中发生栓塞[4]。
4 讨论
早产儿静脉血管细小,循环差,造成穿刺成功率低,反复多次穿刺,极易破坏浅表静脉,给后续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同时加重感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保留持久的静脉通路是成功的基础。简单易操作,经济又方便的静脉留置针,不仅为早产儿抢救赢得时间,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相关缺氧,体温不稳以及静脉营养不能及时供给问题,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应用于急危重、长期输液的患者,功能得以逐步扩展[5],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京雷,王醒梅,姜弘,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A):37 38.
[2] 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3] 吴晓燕.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NICU静脉营养的应用.护理研究,2008,22(1C):230 231.
[4] 曹忆妹,陈妙娟,王九华,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4 715.
[5] 仇志清,李建萍.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56.
早产儿为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由于其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残病死率极高。胎龄越小危险性越高,因此建立持续通畅理想的静脉通道是临床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等优点,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危重治疗。我院新生儿监护室采用静脉留置针,迅速安全有效的建立静脉通路,不仅方便及时用药,而且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110例,胎龄在31~36周,体质量1000~2400 g。
1.2 材料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2 操作方法
2.1 血管的选择: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较直粗血管。因个体差异而定,必要时也可选择四肢静脉及颈外静脉。
2.2 备皮准备 选择血管皮肤5 cm处,用一次性备皮刀绷紧皮肤,轻轻剃去毳毛,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拭去胎脂,以便固定胶布牢固,不粘毛发。
2.3 穿刺过程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穿刺点应选择血管远端正上方(或斜侧)。穿刺前旋紧肝素帽,旋转松动后取下针尖保护套,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15°~30°穿刺,见回血后再缓慢平行2~3 mm,使软管在血管中。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取透明敷贴,使其最先接触穿刺部位,最后分别向两边按压推开,减少敷贴与皮肤间少存空气,然后将排气的输液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并反折固定于头部及四肢。记录穿刺时间。
2.4 封管 用5 U/ml肝素钠盐水3~5 ml封管,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入封管液,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2],避免血液倒流凝血堵管。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穿刺成功无回血
3.1.1 全身情况 因早产儿血液循环不良,血流速度慢,血管压力不大,落空感差,回血慢。进针要慢、稳、准!
3.1.2 局部情况 针头斜面与血管壁接触,形成假性阻塞,可轻轻转动针头或将针柄用棉球垫高。
3.2 留置针渗液渗血 因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血管表浅引起。用75%乙醇棉球或纱布敷于针头上方,保持输液通畅完毕。(视渗液情况而定)若局部肿胀明显可立即拔针,重新穿刺。
3.3 留置针脱出 主要是出汗或摩擦导致敷贴卷起,固定不牢和患儿不自主运动自行拔出。可用长宽胶布绕头一周;防患儿触抓,可用棉质宽布条约束带打活结固定手脚,定时巡视松动。
3.4 静脉炎 若发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立即拔针,触摸静脉有条索感,用50%硫酸镁湿热敷,直到条索感消失[3]。并抬高制动,防止周围皮肤坏死。
3.5 堵管 多为回血所致。掌握封管技巧,封管液要量足,速度要慢。血栓也可堵管,避免在静脉窦处输液,一旦发生堵塞,不可用力挤压。用力挤压,可将小凝块挤入血液循环中发生栓塞[4]。
4 讨论
早产儿静脉血管细小,循环差,造成穿刺成功率低,反复多次穿刺,极易破坏浅表静脉,给后续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同时加重感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保留持久的静脉通路是成功的基础。简单易操作,经济又方便的静脉留置针,不仅为早产儿抢救赢得时间,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相关缺氧,体温不稳以及静脉营养不能及时供给问题,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应用于急危重、长期输液的患者,功能得以逐步扩展[5],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京雷,王醒梅,姜弘,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A):37 38.
[2] 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3] 吴晓燕.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NICU静脉营养的应用.护理研究,2008,22(1C):230 231.
[4] 曹忆妹,陈妙娟,王九华,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4 715.
[5] 仇志清,李建萍.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