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討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痛疼,明显缩短病程,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或缺陷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1]。本病可使患者疼痛难忍,且病程经常迁延日久,甚至可引发其他并发症。我院近来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于我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病程在一周内;年龄在17岁以上,性别不限;未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对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1岁;病程1~6 d,平均3.2 d;胸背部27例,上肢12例,下肢11例;对照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程1~6 d,平均3.3 d;胸背部24例,上肢11例,下肢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以及复方甘草酸苷40 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和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疗程。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其用量、用法以及疗程均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维生素B12 0.5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B1 10 mg,每日3次;元胡止痛软胶囊,每日2粒;并外用炉甘石洗剂。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皮损结痂愈合≥90%,疼痛症状消失;②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60%~89%;③好转:疼痛减轻,皮损消退40%~59%;④无效:疼痛无减轻或加重,皮损消退小于4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为92.0%;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6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上均较之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在发疹前常出现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碰时有明显的疼痛感,在临床上治疗通常以抗病毒治疗为主[2]。临床研究显示,在足量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在带状疱疹的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神经痛,并能够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3]。可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从而致使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
   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素[4],它是一种自药物植物甘草根茎中提炼获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安全无毒且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甚至直接灭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它的化学结构与皮质类固醇非常类似,具有非特异性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以及保护细胞膜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够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和抑制病毒自感染性细胞至未感染细胞的扩散,能够有效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能够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能够诱发干扰素的产生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已有研究证实,更昔洛韦对多种DNA病毒有很强的活性,能够通过多环节抑制病毒复制。在本研究中,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单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上均较之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痛疼,明显缩短病程,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春燕,熊林,张之潮,等.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5):267
  [2] 赵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6(32):144.
  [3] 童燕芳,倪荣中.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27.
  [4] 陈燕.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180眼行滤过手术治疗,就浅前房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Ⅰ度28例(32眼);Ⅱ度19例(22眼);Ⅲ度5例(5眼)。 本组浅前房57眼中,浅前房伴高眼压8眼,伴低眼压49眼。其发生原因为脉络脱离5眼,结膜瓣渗漏8眼,房水引流过畅40眼,睫状环阻滞4眼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了解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LDH患者65例,分为全椎板切除和非全椎板切除两个组,利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的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腰
期刊
【摘要】 EST是诊治肝胆胰疾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出血是EST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EST术中及术后出血治疗的方法,对我院02年至10年EST术中及术中、术后出血的17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EST;肝胆胰疾病;临床研究;临床实践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内镜下治疗胆道疾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CT图像重建方法在半影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CT图像重建方法与半影成像相结合,以探索新的半影图像的处理方法。结果:断面重建效果较理想,重建图像可反映原始图像数据,但有噪声存在,且噪声信号对半影成像影响较明显。CT图像重建无需点扩展函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强干扰。结论:半影模拟成像与图像重建的结合,获得了较好的图像重建效果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经探测氘氚靶丸的热核聚变释放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病采用社区健康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月到2009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急性急诊的199例儿童哮喘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儿童支气管防治常规(实行)2003版”相关的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按照是否纳入社区医疗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疾病类型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人群具有可比性。采用SPSS13.0统
期刊
【摘要】 目的:浅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人,实验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升高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未见过敏、溶血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52例肝硬化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治疗的资料。结果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等药物治疗,明显降低早期再出血及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等发生率。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再发率及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等发生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患者80例,依据有无腹部手术史进行分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2例腹壁与腹内脏器粘连均成功分离,人工气腹顺利建立,其中胆总管探查术成功完成41例,占97.6%,1例中转开腹。对照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发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口腔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组患者加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
期刊
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是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随着妇科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超声检查普遍开展, 子宫肌瘤的发现率逐渐增多;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对于维护女性人群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B超诊断的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 旨在寻找出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6月~201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