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资源,有效创设情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创设已经成为新课改后高中政治课的一个通行的教学手段和环节,然而,情境创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成为一种摆设和套路,而是要能够真正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推进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真实生活等都是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有效创设情境需依托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高中政治选修课 学生资源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已经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情境创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不仅关系到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强弱,而且关系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能否落实。怎样才能有效地创设情境?笔者由于职务之便,在负责学校团工作期间,与学生有着较多接触,有过多次将学生资源引入高中政治校本课程的成功实践。当代学生生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较强,获得新信息的渠道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更何况情境创设本来就要基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生活经验等。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构建和睦家庭》为例,述之做法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音乐情境
  新课改后,许多老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但是,效果却参差不齐,原因在于情境创设是否符合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教师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值得教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
  设计《构建和睦家庭》一课导课环节时,如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主动参与,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备课时了解到目前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在中学生中较为流行,且符合这个话题的情境。于是,笔者有了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歌中所描述的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的故事,自然成为这节课最好的导语。当荧幕上的截图显现时,学生们立刻就兴奋了。随着歌曲的播放,他们慢慢地陷入了沉思,有些学生心里浮现出自己日常的“叛逆”惹妈妈生气的场景。抓住这时机,笔者及时切入了《构建和睦家庭》的课程话题,学生达到了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如果这节课以《常回家看看》、《家和万事兴》等同样以“家”为主题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导入,情境创设的效果可能就要削弱,这是因为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听众的年龄和人生阅历。上述两首歌曲可能触碰在外工作的成年人的心弦,对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中学生而言,就难以引发共鸣了。
  二、组织学生参与,创设表演情境
  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创办了“话剧社”、“动漫社”等社团,学生们的表现欲、表演欲得到了很好的舒展和锻炼。于是,以“课本剧”片段,创设表演情境,学生们成了技术娴熟的演员或热情的观众,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产生了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构建和睦家庭》中“影响家庭和睦的行为”的知识点,与部分学生身边每天都上演着真实故事很贴近。因此,笔者与学生共同商量编排了“小品”《家里的那点事》,创设了“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暴力、不闻不问”等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小品”把日常的生活搬到课堂这个舞台,表演的学生很投入,观看的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时而若有所思,时而积极发言,可谓收放自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次成功的尝试,一是当代学生摄取信息的渠道广、内容丰富、各方面的技能提高快,又善于表演、乐于表演;二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乐此不疲,弃“简”从“繁”呢?这是因为,依托学生表演天赋,创设表演情境,有着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联系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关键是如何设问。教师不是简单地拘泥于寻找课本知识答案的提问,而是要创设出一定的生活场景和经验性画面,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视角,激起求知欲。
  《构建和睦家庭》重点之一是“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这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这是“构建和睦家庭”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择来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尤为重要。当时,班级有一位同学因父母离异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疏于管教,经常迟到。后来其父亲不肯继续提供生活费,该生因此面临辍学的处境。这时,同学们自发组织捐款、助学等爱心活动,笔者顿时萌生了和大家一起从法律的角度讨论这件事情“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想法,创设了三个问题:假设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小明”能不能要求父母支付生活费和上大学的学费呢?“小明”能拒绝支付父亲的赡养费吗?由于是解决身边同学的事情,大家都显得情绪高涨,纷纷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提出主张。三个问题,一环扣一环,激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经过讨论,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既依法得出讨回生活费和大学学费的主意,又让“小明”明确所要承担的“赡养义务”。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避免问题的枯燥和抽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性、重要性和意义所在,以感性带动理性,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升华。
  四、利用社团资源,创设辩论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活跃在中学校园中的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社团是同学们的创造之地,也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资源。
  在准备《构建和睦家庭》一课时,笔者了解到班级中有校“模联社”社长,并有近二十名学生参加了该社团,熟悉了辩论规则。所以,在讲授“小明能否拒绝支付父亲赡养费”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辩论,双方形成了两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或举出法律条文,或联系社会现实,两种矛盾的观点越辩越明,最终大家明确了“子女必须承担赡养义务”,进一步理解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教师积极利用好学生资源,在教学过程创设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情境,把思考发现的权利给了学生,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感悟、探究,充满激情地创造。
  五、贴近学生心理,创设视频情境
  以视频内容导课,是常见的情境创设方式。但是,材料不仅要考虑是否与教材内容贴切相关,更要看能否切合中学生的某种心理,能否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做好铺垫。此外,还要注意视频内容的选择是否建立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之上,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和睦家庭》一课的重点,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理解和睦家庭的构建除了自觉履行各自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不离不弃地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因此,教师在本课“巩固新课”处,播放《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一段视频,创设本课的最后一个情境。视频讲述了养女孟佩杰在艰难的家境中,连养父都无法忍受而服毒自杀的情境下,用她瘦弱的双手为瘫痪的养母撑起了一片天。这段感人的画面,不仅为学生树立了乐观开朗、不畏困难、孝敬父母的良好榜样,更能微妙地触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起他们内在的情感。
  某些学生由于受到众多人的呵护,对别人的帮助已习以为常,缺乏感恩与帮助他人的意识,意志力普遍较为薄弱,在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容易表现出悲观、失望,意志崩溃。这段视频之所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正是因为其以情激情,因势利导,学生在可亲可信的情境中接受了教育,产生了对榜样人物羡慕、钦佩的积极情绪。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学生真实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得到激发,学生资源的生成才有可能。”寻找符合学生心理的视频,通过色、声、图、文直观再现,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突出了教学主题。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活”就是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之精神振奋起来,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是构建思想政治课“灵动”课堂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陈劲松.发掘学生资源 促进新课程教学.基础教育参考,2013(15).
其他文献
摘 要: 老子“无味”之“味”是一种至味,其建立的思想基础是道家的核心思想:“道”。老子的“无味”之境是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是“道”境,具有无穷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老子 道 “味” “无味” 审美意蕴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道”、“无”、“玄鉴”、“味”等范畴对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无味”思想在古代“味”论发展历程中占有
《出山记》是由遵义市广播电视台和焦波光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焦波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于2018年4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大通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为主线,讲述了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贫困乡村大漆村的当地群众走出大山的故事。作为纪录电影《出山记》的姊妹篇,《进城记》同样也以相近的题材,在导演焦波精心拍摄下荣获“第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
養儿子VS养女儿,爸爸的画风完全不一样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学生不感兴趣,学校难重视,老师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变教授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90后”的学生对新生事物尤其是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等移动设备吸引,英语老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引导作用,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将手机“变废为宝”,改变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移
摘 要: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价值在于有具体的教学实践,离开课程实践的ESP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从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开设的ESP课程机电英语加以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实施ESP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 教学实践 机电英语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
拜人类科技发展与丰富的想象力所赐,微电影于2010年正式呱呱坠地,微电影的光影以光的速度在光通路的传播下迅速崛起,自2010年开始,微电影的“微”风来袭并且已经是风生水起,信息时代时间的碎片化产生了大众的视觉艺术快餐化需求,应因碎片化微时代微视觉的微电影带给了人们一种得以暂时游离于疲于奔命状态的最佳缓释,目前微电影的观赏人次早已远远超过了院线票房的观赏人次,亦远远超过了电视等媒体的关注人次,再加之
摘 要: 本文以“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理念为引领,深刻剖析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以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为例,进行了“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将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融合、教学资源与竞赛资源融合、教学过程与竞赛过程融合、教学评价与竞赛评价融合,进而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以赛促改”。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  一、引言  “做中学,做中教”
[摘要]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题名人物安东尼奥,不论是从他的性格、经历来分析,还是从剧作者并未曾通过在剧名中指名道姓来表明他在剧中的重要性来看,他都是这一出喜剧中的不和谐音。  [关键词] 不和谐音 忧郁 曲折 未命名的剧名人物    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自诞生之曰起就是一部公认的喜剧。在一个基督徒的世界里,夏洛克这样一个无论从言论还是行为都不符合基督教规范的高利贷者最后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青年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进行分析,凸显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指出了网络语言对青年学生在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以应对挑战为基本视角,从与时俱进、合理引导、深度挖掘三个方面,总结出培养青年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途径,并给思想政治教育以思考。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折射 思想行为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人类从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进入了全面的网络传播时代。与之相适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博物馆功能的活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知名博物馆为调研对象。有关方面在整理研究博物馆现有互联网平台资源的基础上,着手设计了一款名为“城市宝藏”的综合性博物馆信息服务平台APP,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公众的有效对接。作为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的成果之一,对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