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内在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流露,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和心灵。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视音乐的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上学生歌唱的状态和热情要比预期效果差。本文在分析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提出举措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关键词:音乐;学生;奥尔夫教学法
我国音乐课堂教学中重学生乐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视了学生体味音乐的真性和情感的激发。这样音乐课堂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歌唱的情绪不高、状态欠佳。如何提高学生歌唱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融合于歌曲当中,是每一个音樂教学者所思考关注的事情。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求彻底的改变陈旧的音乐学习模式,探讨学生自主型、积极型的音乐课堂学习,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的陶冶。
一、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原因
1.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对学生情绪的释放和激发。然而实际中,音乐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即以简单的学生歌唱为主。将45分钟的音乐课堂变成了“歌曲串烧”教学。具体的说,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以老师为教学主体。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现状就是以老师为教学主体,老师全程掌控课堂,忽视了学生歌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以其它科目老师来代替音乐教学。
(2)重歌曲教学,轻视情感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学形式简单、格调单一,45分钟课堂任务就是学会一首或者几首歌。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僵化的被动的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歌曲曲目选择学生没有自主性,其次,对于歌曲教唱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音准是否到位而没有重视学生的歌唱的情绪是否有所激发,状态是否与歌曲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一致性教学,缺乏个性培养 。音乐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情绪表达,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实际是一致性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性格不同、个性差异。学生有各自喜欢的曲目风格,同一式的教学体现不出学生音乐习得的水平,激发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2.原因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出现这种封闭式、僵化式的教学局面,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命脉。在过去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学生以追求考试分数为主要目标,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自然被排除在教学重点之中,以致校方、家长都轻视音乐教学。这本质上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命脉。这种教育思维是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第一因素。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和社会一直在纠正这种教育思维的弊端,但理念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渡期。
(2)音乐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沿用的是老师为课堂主体,以教会学生歌唱曲目来监测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掩盖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冲动和兴趣,既达不到本质的教学目的,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3)忽視学生音乐习得的自主性、创造性。音乐课堂教学学生歌唱状态不佳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共鸣。有的学生有音乐表现的张力和天分被同质化的教学所湮灭,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给予机会表现。
二、提高学生歌唱状态和热情的举措
音乐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几首歌曲,而是要激发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真正实现学生艺术的感染和心灵的冲击。因此,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来探讨学生歌唱状态和兴趣的提升。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其核心理念就是回归本初,追溯感性的音乐教育。这种方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不断通过音乐学习激发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老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造一个愉悦的快乐的课堂氛围。这种理念并不追求学生歌唱的音准有多到位,重要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共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以下几个原则,即一切以学生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亲身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
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教学状况,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念转变,推陈出新。教学理念的改变不是瞬间所能改变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培养和纠正。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做到这几点:一是重视素质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二是要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并非以学生唱、跳标准化为课堂效果衡量的尺度,而以学生情绪激发,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为教学重点。
(2)课堂环境的重塑。音乐课堂环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根本不会实现自主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营造身心愉悦的、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大声高歌,情感宣泄,随时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3)注重音乐课堂魅力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尘不变的教唱模式,而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以一个热情的饱满的姿态对待歌唱。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名人的MV,利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
(4)多元性、创造性教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风格,在歌曲曲目选择上要实现多样化。如音乐风格有民谣风、摇滚风、校园风、中国风等曲风特点,可以有中文歌、英文歌、韩文歌。这种多元化的曲目风格能够调适不同的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除此之外,还应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学生可以表达他们对音乐创造的想法和歌曲内涵的理解。
三、结束语
音乐课堂的教学要突破封闭式的僵化式的教学模式,做到理念的革新。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追求学生音乐习得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从而自觉性的提升学生歌唱的状态和兴趣度。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2:156-157.
[2]孙海珍.创设“自主学习型课堂”,激发高年级学生的歌唱热情——《蓝色的雅德朗》一课教学有感[J].新教育,2016,14:65.
作者简介:
赵媛(1984.8—),女,汉族,讲师。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艺术系)
关键词:音乐;学生;奥尔夫教学法
我国音乐课堂教学中重学生乐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视了学生体味音乐的真性和情感的激发。这样音乐课堂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歌唱的情绪不高、状态欠佳。如何提高学生歌唱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融合于歌曲当中,是每一个音樂教学者所思考关注的事情。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求彻底的改变陈旧的音乐学习模式,探讨学生自主型、积极型的音乐课堂学习,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的陶冶。
一、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原因
1.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对学生情绪的释放和激发。然而实际中,音乐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即以简单的学生歌唱为主。将45分钟的音乐课堂变成了“歌曲串烧”教学。具体的说,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以老师为教学主体。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现状就是以老师为教学主体,老师全程掌控课堂,忽视了学生歌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以其它科目老师来代替音乐教学。
(2)重歌曲教学,轻视情感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学形式简单、格调单一,45分钟课堂任务就是学会一首或者几首歌。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僵化的被动的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歌曲曲目选择学生没有自主性,其次,对于歌曲教唱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音准是否到位而没有重视学生的歌唱的情绪是否有所激发,状态是否与歌曲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一致性教学,缺乏个性培养 。音乐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情绪表达,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实际是一致性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性格不同、个性差异。学生有各自喜欢的曲目风格,同一式的教学体现不出学生音乐习得的水平,激发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2.原因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出现这种封闭式、僵化式的教学局面,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命脉。在过去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学生以追求考试分数为主要目标,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自然被排除在教学重点之中,以致校方、家长都轻视音乐教学。这本质上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命脉。这种教育思维是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第一因素。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和社会一直在纠正这种教育思维的弊端,但理念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渡期。
(2)音乐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沿用的是老师为课堂主体,以教会学生歌唱曲目来监测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掩盖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冲动和兴趣,既达不到本质的教学目的,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3)忽視学生音乐习得的自主性、创造性。音乐课堂教学学生歌唱状态不佳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共鸣。有的学生有音乐表现的张力和天分被同质化的教学所湮灭,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给予机会表现。
二、提高学生歌唱状态和热情的举措
音乐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几首歌曲,而是要激发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真正实现学生艺术的感染和心灵的冲击。因此,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来探讨学生歌唱状态和兴趣的提升。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其核心理念就是回归本初,追溯感性的音乐教育。这种方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不断通过音乐学习激发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老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造一个愉悦的快乐的课堂氛围。这种理念并不追求学生歌唱的音准有多到位,重要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共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以下几个原则,即一切以学生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亲身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
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教学状况,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念转变,推陈出新。教学理念的改变不是瞬间所能改变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培养和纠正。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做到这几点:一是重视素质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二是要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并非以学生唱、跳标准化为课堂效果衡量的尺度,而以学生情绪激发,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为教学重点。
(2)课堂环境的重塑。音乐课堂环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根本不会实现自主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营造身心愉悦的、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大声高歌,情感宣泄,随时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3)注重音乐课堂魅力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尘不变的教唱模式,而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以一个热情的饱满的姿态对待歌唱。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名人的MV,利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
(4)多元性、创造性教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风格,在歌曲曲目选择上要实现多样化。如音乐风格有民谣风、摇滚风、校园风、中国风等曲风特点,可以有中文歌、英文歌、韩文歌。这种多元化的曲目风格能够调适不同的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除此之外,还应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学生可以表达他们对音乐创造的想法和歌曲内涵的理解。
三、结束语
音乐课堂的教学要突破封闭式的僵化式的教学模式,做到理念的革新。本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追求学生音乐习得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从而自觉性的提升学生歌唱的状态和兴趣度。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2:156-157.
[2]孙海珍.创设“自主学习型课堂”,激发高年级学生的歌唱热情——《蓝色的雅德朗》一课教学有感[J].新教育,2016,14:65.
作者简介:
赵媛(1984.8—),女,汉族,讲师。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