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的阶段。现如今,摆在幼儿教师面前一个急需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巧妙进行幼小衔接,但同时又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这显然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小教育的差别,认清现阶段幼儿的学习需求,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本文在分析幼小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引言:
学龄前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并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非常关键。但同时,儿童的学习能力又是有限的,学前教育不能超纲,为他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平衡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提升学前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1.幼小间差异的分析
只有明确掌握幼小间的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之后,才能够提出最佳的衔接实践策略,以下是通过多方调查对幼小间差异的具体分析:一是作息制度方面的差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老师会安排幼儿进行充分的午休,或者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休息时间,作息时间体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特点。但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与之不同,体现出了严谨性的特点,并且课时安排的十分紧凑。二是学习方法方面。幼小两阶段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前者往往是将所学内容蕴含到丰富的游戏之中,侧重于让幼儿玩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所学内容。后者往往是在规范的课堂中教学,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培养,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才能理解与掌握。三是生活环境方面。幼儿园之中为幼儿布置的教室总是体现出丰富性特点,情趣较强,很容易吸引幼儿的视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而小学课堂的教室布置一般较为单调。第四,师生关系方面。幼儿园阶段的老师就好比幼儿的父母,会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学习及生活照顾。而小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关心较少[1]。
2.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策略
2.1创设氛围,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1)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为了让幼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避免产生强烈的紧张和抵触感,教师应该在大班教学中充分造势,通过布置教室、组织活动等形式,让幼儿接受自己即将步入小学的事实,并充满期待。比如在墙面上、走廊上布置主题墙“我要上小学了”、“我心目中的小学”,课桌参照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除了日常的活动和游戏,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认识数字和书写数字,认识自己的名字,找找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
(2)调整作息时间
在作息时间上,小学的上课时间提前,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更严格,为了提前让幼儿适应新的作息时间,调节作息习惯,应改变大班幼儿的入园时间和每节课的活动时间,适当增加学习量。在一些小的环节也可以模仿小学,如模拟小学生上课喊“起立”、“老师好”的形式,用音乐铃声作为上、下课的标志。回答问题要举手,声音要响亮。并缩短午睡时间,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让他们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2.2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基础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
步入小学后,更多的事情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不再帮助他们午睡、整理衣物、大小便,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该着重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2]。大班下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卫生、劳动、体育锻炼等。具体内容如下: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等,为幼儿在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我园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他们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听、看,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再运用看图说话、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表演出来,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交谈。如:秋天到了,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朵的变化,在观察、讨论中用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画面的内容。
(3)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在小学的交往中,孩子们需要更加独立,拥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适应团体的能力。自私、孤僻的孩子在任何群体中都会受到排斥,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大力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是幼儿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等待,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3家园合作,提高幼小衔接意识
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家长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其教育孩子的模式以及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习惯,都对幼小衔接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鼎力合作,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艰巨任务。
根据家长的需要,可以邀请小学教师做“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向他们推荐操作性强的文章,《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班还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与家长的积极沟通,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3]。
3.结语
幼小衔接工作是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契机,幼儿园将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将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用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兰.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式略述[J].文存阅刊,2018(18):99.
[2]李英波.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6):163.
[3]吴继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000(034):78-79.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引言:
学龄前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并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非常关键。但同时,儿童的学习能力又是有限的,学前教育不能超纲,为他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平衡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提升学前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1.幼小间差异的分析
只有明确掌握幼小间的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之后,才能够提出最佳的衔接实践策略,以下是通过多方调查对幼小间差异的具体分析:一是作息制度方面的差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老师会安排幼儿进行充分的午休,或者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休息时间,作息时间体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特点。但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与之不同,体现出了严谨性的特点,并且课时安排的十分紧凑。二是学习方法方面。幼小两阶段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前者往往是将所学内容蕴含到丰富的游戏之中,侧重于让幼儿玩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所学内容。后者往往是在规范的课堂中教学,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培养,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才能理解与掌握。三是生活环境方面。幼儿园之中为幼儿布置的教室总是体现出丰富性特点,情趣较强,很容易吸引幼儿的视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而小学课堂的教室布置一般较为单调。第四,师生关系方面。幼儿园阶段的老师就好比幼儿的父母,会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学习及生活照顾。而小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关心较少[1]。
2.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策略
2.1创设氛围,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1)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为了让幼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避免产生强烈的紧张和抵触感,教师应该在大班教学中充分造势,通过布置教室、组织活动等形式,让幼儿接受自己即将步入小学的事实,并充满期待。比如在墙面上、走廊上布置主题墙“我要上小学了”、“我心目中的小学”,课桌参照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除了日常的活动和游戏,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认识数字和书写数字,认识自己的名字,找找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
(2)调整作息时间
在作息时间上,小学的上课时间提前,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更严格,为了提前让幼儿适应新的作息时间,调节作息习惯,应改变大班幼儿的入园时间和每节课的活动时间,适当增加学习量。在一些小的环节也可以模仿小学,如模拟小学生上课喊“起立”、“老师好”的形式,用音乐铃声作为上、下课的标志。回答问题要举手,声音要响亮。并缩短午睡时间,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让他们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2.2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基础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
步入小学后,更多的事情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不再帮助他们午睡、整理衣物、大小便,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该着重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2]。大班下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卫生、劳动、体育锻炼等。具体内容如下: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等,为幼儿在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我园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他们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听、看,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再运用看图说话、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表演出来,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交谈。如:秋天到了,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朵的变化,在观察、讨论中用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画面的内容。
(3)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在小学的交往中,孩子们需要更加独立,拥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适应团体的能力。自私、孤僻的孩子在任何群体中都会受到排斥,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大力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是幼儿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等待,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3家园合作,提高幼小衔接意识
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家长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其教育孩子的模式以及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习惯,都对幼小衔接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鼎力合作,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艰巨任务。
根据家长的需要,可以邀请小学教师做“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向他们推荐操作性强的文章,《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班还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与家长的积极沟通,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3]。
3.结语
幼小衔接工作是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契机,幼儿园将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将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用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兰.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式略述[J].文存阅刊,2018(18):99.
[2]李英波.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6):163.
[3]吴继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000(03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