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动力。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性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够取代的。另外,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不仅是美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任务,并且也是评价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以高中美术教学为背景,探讨了在美术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出一些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美术 学生 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因为其特殊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绘画、手工等一些专业性的操作实践性,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怎么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成为现代美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同时,这也是衡量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怎么样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现阶段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中需要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动说的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一种认知活动。高中学生思维主要是凭借一些具体的形象并通过联想进行的,尽管他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概念进行分析、推理,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一些具体的形象相互联系着的。就这一观点来说,在高中美术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美术欣赏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名画展示到课堂环境之中,并且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欣赏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左边、右边、下边、上边等方向进行观察,在这项环节中,学生就能够发现不管从哪一个面观看,蒙娜丽莎都是微笑着的。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这也是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美术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特别是对现阶段陈旧的教学模式感到乏味沉闷,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脱节,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缺乏,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并且学生认为的“兴趣”是宽松的美术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培养了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主动进行学习,培养自身敏锐观察能力、记忆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促使课程内容能与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特征相适应,使用较为活泼的课程内容呈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这种兴趣不断转化为一种学习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就能够体现教学思路并且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提问方式。另外,一定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知识以及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价值。
三、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丰富充实教学内容,积极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并积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例如,在素描人头像这一课程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轮流当模特,之后将学生作品在班级范围内评价,并由学生先发言,教师总结。在学习静物色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摆设静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在学生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枯燥的学习课程能够变得生动活泼。
(二)开展美术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较强。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与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感受到人生的乐趣,不断提升自身作品的立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课程,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写生活动,帮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不断展开思维想象,扩展自身思维空间,并且不拘束于事物本身,建立自己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受认识,要促使自身对事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积极创造出能够代表自身创造能力、具有生命力的好作品。只有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堅持,教师在旁积极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开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就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学会创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力培养
一个专业能力强、知识渊博、技术功底深厚的美术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这样的教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就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要不断创造个人作品,充实自身,并且在考虑美术作品创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层次进行讨论,并且教师在创作过程中面对涌现出的各种想法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对于有价值的想法,一定要付诸实践,这样就能够不断锻炼自身创造性思维,并且有利于教学环节设计与预想。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及独特的创造能力与创作精神,一定会对学生学习以及创造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五、结束语
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而学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美术教育应该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技艺、想象以及各种形象思维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上要使用由易到难基本训练方法,遵循科学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安平.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82.
[2]谭娟.高中美术教学怎样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3,(07):18.
[3]涂卓如.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4,(11):42.
[4]李京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2010,(17):228.
关键词:高中美术 学生 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因为其特殊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绘画、手工等一些专业性的操作实践性,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怎么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成为现代美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同时,这也是衡量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怎么样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现阶段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中需要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动说的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一种认知活动。高中学生思维主要是凭借一些具体的形象并通过联想进行的,尽管他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概念进行分析、推理,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一些具体的形象相互联系着的。就这一观点来说,在高中美术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美术欣赏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名画展示到课堂环境之中,并且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欣赏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左边、右边、下边、上边等方向进行观察,在这项环节中,学生就能够发现不管从哪一个面观看,蒙娜丽莎都是微笑着的。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这也是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美术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特别是对现阶段陈旧的教学模式感到乏味沉闷,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脱节,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缺乏,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并且学生认为的“兴趣”是宽松的美术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培养了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主动进行学习,培养自身敏锐观察能力、记忆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促使课程内容能与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特征相适应,使用较为活泼的课程内容呈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这种兴趣不断转化为一种学习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就能够体现教学思路并且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提问方式。另外,一定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知识以及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价值。
三、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丰富充实教学内容,积极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并积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例如,在素描人头像这一课程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轮流当模特,之后将学生作品在班级范围内评价,并由学生先发言,教师总结。在学习静物色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摆设静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在学生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枯燥的学习课程能够变得生动活泼。
(二)开展美术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较强。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与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感受到人生的乐趣,不断提升自身作品的立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课程,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写生活动,帮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不断展开思维想象,扩展自身思维空间,并且不拘束于事物本身,建立自己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受认识,要促使自身对事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积极创造出能够代表自身创造能力、具有生命力的好作品。只有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堅持,教师在旁积极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开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就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学会创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力培养
一个专业能力强、知识渊博、技术功底深厚的美术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这样的教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就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要不断创造个人作品,充实自身,并且在考虑美术作品创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层次进行讨论,并且教师在创作过程中面对涌现出的各种想法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对于有价值的想法,一定要付诸实践,这样就能够不断锻炼自身创造性思维,并且有利于教学环节设计与预想。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及独特的创造能力与创作精神,一定会对学生学习以及创造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五、结束语
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而学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美术教育应该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技艺、想象以及各种形象思维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上要使用由易到难基本训练方法,遵循科学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安平.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82.
[2]谭娟.高中美术教学怎样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3,(07):18.
[3]涂卓如.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4,(11):42.
[4]李京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2010,(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