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挥毫泼墨、提笔作画,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才与“墨”息息相关。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仅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但在明清两代,“药墨”已在民间广为流行,当时的商甲将士即使不通文墨,外出时身边亦常有墨锭。
以药入墨,故称药墨。中药和墨都是我们的文化特色,药墨更是墨苑一朵奇葩。
“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以药入墨大约始于三国。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墨技术也得到改进。唐代设有制墨官,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由此便有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
南唐时制墨工艺的长足发展,药墨也随之兴起。有在墨中加人藤黄、冰片、犀角、巴豆等名贵中药,使墨“芬芳馥郁”“其坚如防”,一时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竞相争用。至宋时,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治疗扭伤出血、通便秘等,广受百姓欢迎。
1419年,一代名医李三省先生开创了外用药墨之先河,以松烟入墨(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加以麝香、乳香、没药、乌蛇、冰片、藏红花、红花、鹿角胶、防风、珍珠粉等等秘制而成,形成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从而达到搜毒、锁毒、攻毒、排毒的神奇功效。入墨原料,从古至今,不外乎有松烟、桐油烟、石油烟、漆烟,但其中以松烟最古。如曹植在他的诗中提到:“墨出青松烟”。松树全身是宝,松脂、松节、松叶、松花皆可入药,在《本草纲目》皆有记载,并提到“古者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松烟墨方可入药,其他如桐油、石油烟等都不可入药。由此可知,药墨必是松烟墨。
俗话说“一年为墨,三年为药,五年为宝。”以药入墨,不只是“增光助色取香,意在使胶力经久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
罢墨之奇效
药墨传承千年有余,因善治顽症、防病养生、美容功效奇绝,与云南白药、漳洲片仔癀通称中华三大奇药。药墨治病救人,在古书中皆有迹可循。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研浓墨点眼”治疗“飞丝入目红肿”的记载,《本草纲目》云“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历史记载中,药墨作为皇宫御药,的确治好过不少皇亲大臣的皮肤顽疾。最有名且有据可查的案例就是,曾以药墨治愈了乾隆母后孝圣太后的“紅斑狼疮”以及慈禧太后西逃途中突发的背痈。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炎炎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入。李氏药墨的传承人李世轩先生和记者介绍说,墨疗法对驱除侵入体内的邪燥效果十分显著,可排除体内湿气,健脾益气。
守中医之根,传承药墨经典。历史上经历了动乱、灾荒,但是制墨手艺却延续下来了。李世轩希望能将中华瑰宝发扬光大,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药墨传承下去。
以药入墨,故称药墨。中药和墨都是我们的文化特色,药墨更是墨苑一朵奇葩。
“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以药入墨大约始于三国。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墨技术也得到改进。唐代设有制墨官,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由此便有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
南唐时制墨工艺的长足发展,药墨也随之兴起。有在墨中加人藤黄、冰片、犀角、巴豆等名贵中药,使墨“芬芳馥郁”“其坚如防”,一时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竞相争用。至宋时,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治疗扭伤出血、通便秘等,广受百姓欢迎。
1419年,一代名医李三省先生开创了外用药墨之先河,以松烟入墨(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加以麝香、乳香、没药、乌蛇、冰片、藏红花、红花、鹿角胶、防风、珍珠粉等等秘制而成,形成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从而达到搜毒、锁毒、攻毒、排毒的神奇功效。入墨原料,从古至今,不外乎有松烟、桐油烟、石油烟、漆烟,但其中以松烟最古。如曹植在他的诗中提到:“墨出青松烟”。松树全身是宝,松脂、松节、松叶、松花皆可入药,在《本草纲目》皆有记载,并提到“古者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松烟墨方可入药,其他如桐油、石油烟等都不可入药。由此可知,药墨必是松烟墨。
俗话说“一年为墨,三年为药,五年为宝。”以药入墨,不只是“增光助色取香,意在使胶力经久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
罢墨之奇效
药墨传承千年有余,因善治顽症、防病养生、美容功效奇绝,与云南白药、漳洲片仔癀通称中华三大奇药。药墨治病救人,在古书中皆有迹可循。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研浓墨点眼”治疗“飞丝入目红肿”的记载,《本草纲目》云“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历史记载中,药墨作为皇宫御药,的确治好过不少皇亲大臣的皮肤顽疾。最有名且有据可查的案例就是,曾以药墨治愈了乾隆母后孝圣太后的“紅斑狼疮”以及慈禧太后西逃途中突发的背痈。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炎炎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入。李氏药墨的传承人李世轩先生和记者介绍说,墨疗法对驱除侵入体内的邪燥效果十分显著,可排除体内湿气,健脾益气。
守中医之根,传承药墨经典。历史上经历了动乱、灾荒,但是制墨手艺却延续下来了。李世轩希望能将中华瑰宝发扬光大,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药墨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