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医院展开医疗工作时,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质量好坏对医疗效果都具有巨鼎新作用。所以,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通过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进行了解,以及该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从而探讨有关维修管理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自我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在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是否先进,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患者的就诊率,更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在同行竞争中的经济效益。甚至有时会因为医疗设备的问题而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所以,医疗设备在整个医疗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我国的科技水平日益得到提高,但从成本问题出发,医疗设备要提高的有效途径还是要加强维修管理[1]。通过对其模式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研究,努力找出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才是医院在长远发展过程中最贴合实际的方式。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模式类型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医疗设备的维修效果对整个医疗效果具有“全程”作用,即从最开始使用到结束都必须保证不出任何问题。所以,它的管理模式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和及时有效。有关其模式类型,从进行维修主体不同出发,可以分为三类。
(1)原厂或其代理商服务。每次医疗设备从厂商处购进时,厂商都会提供一些维修服务。像“三包服务”等。具体表现为医疗设备从购进到损坏时间在一定时间限制内进行免费维修。或是在超出时间范围内维修则收取一定的费用。
(2)医院自行维修。各大医院都会培养一些维修设备人员,以防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临时状况。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保证维修人员的技术专业化能力。
(3)外包维修服务[2]。这是现今较为流行的维修方式。该模式主要是由第三方来展开维修工作。第三方具体是指以维修工作作为内容成立的一些公司。它具有专门的维修团队,对于不同的设备也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技术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实现一体化体制,做到全包。并根据业务大小而收取医院不同大小的费用。
2.维修管理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
2.1维修不及时
医疗设备损坏后,送去维修到维修完成难免会出现因为时间过长等现象。该问题的直接后果无疑就是使得医疗进程受阻,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
2.2维修人员技术不过硬
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也常出现维修人员技术欠缺的现象。对于设备的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在处理设备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维修人员自身的问题,而耽误了整个维修进程,提高了维修成本[3]。
2.3维修检验制度不完善
对于已经维修好的设备,应该做到全方位的检查。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对于维修结果,要及时加以检测。观察是否真正维修成功。及时发现没有维修成功的地方。
3.维修管理的强化措施
3.1重视对设备管理人员的选择
医疗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的原因除了一些设备老化等不可控制因素,还有就是在管理上的可控制因素。所以,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严格选择。除了要有优秀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要强,对于在管理过程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引起医院的重视。对于管理的设备,了解度要高。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若是对设备完全不懂,是“门外汉”,则管理工作必然不会合格。所以在选择管理者的问题上,应该严格把好关。另外,管理人员不要产生轻视心理,觉得管理工作很轻松,要时刻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总之,在对管理人员选择上,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考核,以及相应的思想素质考核,严格筛选。这是维修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3.2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作为维修医疗设备的人员,除了要对设备进行了解,还要对一些相关的医疗知识进行掌握。综合医院和患者的需求,做到“为民服务”。维修过程中,应该明确时间的紧迫性,加快对设备的维修进度。医院可以适时开展一些教育讲座,培养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对于维修人员的技能,医院可以进行适当的考察,也可以将每个维修人员聚集在一起,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只有维修人员的主动能力提升上去,维修进度才会增加。
3.3健全相关维修制度
有关设备维修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在管理制度上都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4]。所以,医院应该尽快完善这些制度,使得维修工作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同时,也包括对设备的管理制度,设备质量的检测制度等相关制度,也应该加以编订和完善。当然,制度的制定离不开监督,所以,医院在健全相关维修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制度的形成。
3.4管理设备资料
医院在用的医疗设备多种多样,每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主要用途等也千差万别,如果没有详细的资料介绍,则很难理出头绪。所以,对于不同的设备,应该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将不同的设备进行分开归类,归档管理。一方面,它可以方便医护人员相关资料的查阅,另一方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
3.5加大考核力度
维修工作结束的同时必须做好收尾工作。对于维修管理的结果,应该在一定时间段里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可以对医护人员发放满意调查表,一个月进行收回计算,观察满意度。对于维修管理的最后结果进行评价。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改进。对于维修过程里存在的隐形问题,要及时发现。对于整个管理过程及最后结果,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为下次的维修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4.结束语
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化,加上从实际情况出发,维修管理逐渐成为医疗设备的首选。然而,由于各设备的专业性逐渐提高,维修管理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只要我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对症下药,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相信维修管理的工作定能趋向与完善。我国的医疗效果也定能在设备的帮助下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丘央阳.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4(8):32-34.
[2]孙来成.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的相关性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55-256.
[3]陆银春.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2,29(7):90-92.
[4]刘学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1):310-311.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自我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在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是否先进,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患者的就诊率,更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在同行竞争中的经济效益。甚至有时会因为医疗设备的问题而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所以,医疗设备在整个医疗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我国的科技水平日益得到提高,但从成本问题出发,医疗设备要提高的有效途径还是要加强维修管理[1]。通过对其模式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研究,努力找出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才是医院在长远发展过程中最贴合实际的方式。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模式类型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医疗设备的维修效果对整个医疗效果具有“全程”作用,即从最开始使用到结束都必须保证不出任何问题。所以,它的管理模式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和及时有效。有关其模式类型,从进行维修主体不同出发,可以分为三类。
(1)原厂或其代理商服务。每次医疗设备从厂商处购进时,厂商都会提供一些维修服务。像“三包服务”等。具体表现为医疗设备从购进到损坏时间在一定时间限制内进行免费维修。或是在超出时间范围内维修则收取一定的费用。
(2)医院自行维修。各大医院都会培养一些维修设备人员,以防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临时状况。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保证维修人员的技术专业化能力。
(3)外包维修服务[2]。这是现今较为流行的维修方式。该模式主要是由第三方来展开维修工作。第三方具体是指以维修工作作为内容成立的一些公司。它具有专门的维修团队,对于不同的设备也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技术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实现一体化体制,做到全包。并根据业务大小而收取医院不同大小的费用。
2.维修管理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
2.1维修不及时
医疗设备损坏后,送去维修到维修完成难免会出现因为时间过长等现象。该问题的直接后果无疑就是使得医疗进程受阻,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
2.2维修人员技术不过硬
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也常出现维修人员技术欠缺的现象。对于设备的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在处理设备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维修人员自身的问题,而耽误了整个维修进程,提高了维修成本[3]。
2.3维修检验制度不完善
对于已经维修好的设备,应该做到全方位的检查。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对于维修结果,要及时加以检测。观察是否真正维修成功。及时发现没有维修成功的地方。
3.维修管理的强化措施
3.1重视对设备管理人员的选择
医疗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的原因除了一些设备老化等不可控制因素,还有就是在管理上的可控制因素。所以,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严格选择。除了要有优秀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要强,对于在管理过程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引起医院的重视。对于管理的设备,了解度要高。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若是对设备完全不懂,是“门外汉”,则管理工作必然不会合格。所以在选择管理者的问题上,应该严格把好关。另外,管理人员不要产生轻视心理,觉得管理工作很轻松,要时刻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总之,在对管理人员选择上,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考核,以及相应的思想素质考核,严格筛选。这是维修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3.2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作为维修医疗设备的人员,除了要对设备进行了解,还要对一些相关的医疗知识进行掌握。综合医院和患者的需求,做到“为民服务”。维修过程中,应该明确时间的紧迫性,加快对设备的维修进度。医院可以适时开展一些教育讲座,培养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对于维修人员的技能,医院可以进行适当的考察,也可以将每个维修人员聚集在一起,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只有维修人员的主动能力提升上去,维修进度才会增加。
3.3健全相关维修制度
有关设备维修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在管理制度上都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4]。所以,医院应该尽快完善这些制度,使得维修工作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同时,也包括对设备的管理制度,设备质量的检测制度等相关制度,也应该加以编订和完善。当然,制度的制定离不开监督,所以,医院在健全相关维修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制度的形成。
3.4管理设备资料
医院在用的医疗设备多种多样,每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主要用途等也千差万别,如果没有详细的资料介绍,则很难理出头绪。所以,对于不同的设备,应该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将不同的设备进行分开归类,归档管理。一方面,它可以方便医护人员相关资料的查阅,另一方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
3.5加大考核力度
维修工作结束的同时必须做好收尾工作。对于维修管理的结果,应该在一定时间段里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可以对医护人员发放满意调查表,一个月进行收回计算,观察满意度。对于维修管理的最后结果进行评价。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改进。对于维修过程里存在的隐形问题,要及时发现。对于整个管理过程及最后结果,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为下次的维修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4.结束语
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化,加上从实际情况出发,维修管理逐渐成为医疗设备的首选。然而,由于各设备的专业性逐渐提高,维修管理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只要我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对症下药,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相信维修管理的工作定能趋向与完善。我国的医疗效果也定能在设备的帮助下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丘央阳.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4(8):32-34.
[2]孙来成.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的相关性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55-256.
[3]陆银春.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2,29(7):90-92.
[4]刘学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1):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