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底蕴下中班幼儿插画创作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接触文学作品比较早,而且都是以动画、绘本形式进行的。在引导中班幼儿进行插图创作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文学认知基础,以提升幼儿插图创作品质。中班幼儿处于认知关键期,教师对此要有正确认识。教师为幼儿选择经典文学绘本、引导幼儿模仿绘画、调动幼儿生活认知参与插图创作,都可以为幼儿学习成长带来正面影响。
  [关键词] 中班幼儿;文学底蕴;插图创作
  文学底蕴下中班幼儿插图创作的实践与研究,教师要对教学实际作出全面的评估。中班幼儿对绘本插图有特殊兴趣,特别对经典文学作品有特殊情结。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有贴近意识,针对幼儿学习诉求进行插图创作教学设计,要注意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插图创作活动,以有效提升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在插图创作中存在共性问题,形象单一、缺少生机,固化思维现象比较突出,我们要为幼儿精选经典文学绘本,引导幼儿模仿插图绘画、接轨幼儿生活认知、拓展文本解读维度,以有效启动幼儿文学认知思维,为插图创作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一、精选文学绘本
  中班幼儿插图创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利用多种信息搜索渠道,为幼儿准备丰富而经典的文学进行绘画材料,以便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插图绘画学习的热情。在具体筛选时,教师需要从几个方向展开考量:第一,选择幼儿喜爱的现代儿歌,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第二,选择趣味性更强的传统歌谣,也能够成功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第三,选择适合度更高的绕口令、顺口溜等绘本内容,也能够获得幼儿的认同;第四,选用中班幼儿能够理解的故事绘本;第五,选用适合中班幼儿的散文诗等材料。无论属于哪一种文本,选择带有浓重的文学味道,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幼儿喜闻乐见,这样的插图创作教学才能顺利启动。
  中班幼儿教材并不统一,教师在教材选择时,可以拓宽视野,挑选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以提升教学针对性。教师为幼儿精选了部分经典文学作品,应用到插图绘画学习活动之中,成功调动了幼儿学习热情。幼儿对文学作品形象比较熟悉,其插图绘画操作比较顺利,训练效果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文学经典具有极强渗透力,已经给幼儿带来深刻认知体验,教师以此为教学发动点,足见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
  二、引导幼儿模仿插图绘画
  中班幼儿接触的绘本材料都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插图内容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模仿绘画,让幼儿在模仿绘画学习中逐渐建立形象感。幼儿插图绘画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维套路窠臼之中,人物、动物形象缺少生命力,教师在引导时,需要对绘本文学内涵进行更多解读,以便给幼儿带来一些直观启迪。模仿性插图创作具有局限性,教师在引导幼儿展开观察时,要让幼儿注意抓插图的细微特征,幼儿会在模仿插图创作中接受更多学习信息,也可以促进幼儿文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中班语言教材都属于绘本内容,教师在引导幼儿展开插图创作时,需要先让幼儿掌握绘本基本内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画面,对模仿对象进行细致观察研究。如“狮子面包店”,这里涉及狮子、犀牛、啄木鸟等形象,为让幼儿对这些动物有更深刻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狮子、犀牛和啄木鸟的相关图片信息,并给幼儿讲述“狮子王的故事”,幼儿对狮子产生了更多兴趣,在插图创作中大多选择了狮子形象展开。教师巡视幼儿绘画操作,针对性给出矫正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出各种各样的插图,并展示给周围小朋友观看。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观察讨论,推选出最为精彩的插图作品,继而班级中展示幼儿插图作品,给出高度评价,幼儿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讲述动物故事,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学习信息,幼儿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定认知基础,接受更为顺畅,参与插图创作的主动性也被成功激活。幼儿插图展示后,给其他幼儿也形成了良好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
  三、发动幼儿结合生活认知创作插图
  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一些文学作品,如经典的小说、故事、民谣、儿童、儿歌、古诗、寓言、童话等,很多文学形象早已根植于幼儿潜意识里,像孙悟空、哪吒、猪八戒、阿童木、阿凡提、哈利·波特、葫芦娃等,教师在发动幼儿进行插图创作时,需要对幼儿文学认知基础展开全面调查。如果有可能,不妨让幼儿将这些文学形象以插图形式展示出来,以调动幼儿创作热情,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踢毽子》是一首儿歌,里面的插图也比较有特色,画了一群小朋友在踢毽子,其表情和动作都有一致性,这是引导幼儿观察最需要注意的。教师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让幼儿学会歌唱,然后发动幼儿观察插图。为让幼儿对这个场景有更直观认知,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踢毽子活动,并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在踢毽子中的表现。幼儿踢毽子活动顺利展开,教师与幼儿一起活动,师幼互动和谐,也便于教师进行实践性引导。当幼儿进入插图绘画创作时,教师再次深入到幼儿之中,对插图绘画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幼儿插图创作完成后,教师挑选几幅插图,让幼儿自己讲解插图内容。有的幼儿说:“我画的是好朋友小青,他刚才踢毽子就是这个样子的,大大的眼睛非常明亮,嘴巴笑着,两只手臂张开,一条腿抬很高。”……教师对幼儿的精彩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幼儿插图绘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纠正的建议,课堂学习进入良性轨道之中。
  教师让幼儿接轨生活实际进行插图绘画创作,为插图绘画学习提供更多契机。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插图绘画作品,并介绍其中的内容,给幼儿带来全新认知机会。虽然幼儿的插图绘画都比较简单,但幼儿却能够讲出那么多内容,这说明幼儿的文学思维已经启动,能够用艺术的眼界来审视自己的插图绘画作品。
  四、借助媒体手段丰富幼儿插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幼儿使用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中班幼儿大多有操控多功能画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经历,绘画手段不断丰富,教师要关注幼儿插图操作特点,发动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插图创作。如果有可能,不妨讓幼儿家长帮助幼儿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展示插图作品,并组织幼儿开展观摩学习活动,以拓宽幼儿插图创作学习视野。
  幼儿大多喜欢玩画板,因为画板便于涂改操作,给幼儿带来更多便利。如学习“狼外婆”这个故事时,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几幅插图,并给幼儿讲解故事情节:“咕嘟骑马来到外婆门前,看见外婆出来要拉马,咕嘟有些犹豫了。这个外婆很奇怪,穿着很多衣服。外婆问咕嘟为什么不下马,咕嘟说:‘这里不是外婆家。因为你的屁股后面有一条狼尾巴。’”为让幼儿对故事有更直观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狼外婆》,幼儿看得非常投入,对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清晰观察。在插图绘画创作时,教师还专门给幼儿展示了教师的作品,幼儿启发很大,并快速进行插图绘画创作,课堂学习气氛浓烈。经过一番研究,幼儿大多选择了“狼外婆”形象进行插图创作。因为“狼外婆”穿了很多衣服遮盖,重点突出狼头和尾巴等部位。教师对幼儿表现进行个性点评。
  教师给幼儿播放动画片,给幼儿带来丰富文学性感知。因为经典的动画视频具有文学色彩,幼儿自身有一定认知积累,当再次观看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会产生更多情感共鸣。幼儿对插图有特殊情结,教师给出更多激发认知机会,给幼儿带来心灵的触动。教师对幼儿插图创作进行个性点评,肯定了幼儿的创新表现,给幼儿带来更多鼓励力量。中班幼儿处于幼教中间阶段,幼儿学习刚刚步入正轨,其学习主动性高涨,为插图创作提供难得的契机,教师适时发动,精巧设计,都为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成长动力。
  中班幼儿有一定学习经历,对绘本插图也有一定观察经验,参与插图创作的热情也比较高。教师在绘本选择时,需要充分关注幼儿文学认知基础。文学渗透无处不在,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绘画关注点,引导幼儿进行插图创作,并在插图创作中形成崭新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刘可心.幼儿创意绘画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实施要领[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1).
  [2]李彩红.巧手涂鸦,乐在其中[J].大众文艺,2017,(01).
  [3]赵汇鑫.幼儿绘画和儿童绘本的插图设计[J].中国出版,2010,(12).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首先要重视民歌演唱教学,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民歌演唱水平,同时获得价值观和情感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民歌教学,以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
[摘 要] 发展创意思维、运用创意已是幼儿教育的趋势,让小朋友在一套设计严谨的LASY积木课程中,从玩进入创意的奇妙世界,可以让他们学会推理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的关键能力。幼儿具备语言、数学认知、音乐、空间、人际交往、身体运动、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八种智能。在LASY积木课中,孩子可以发展这八种智能,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能以崭新的学习态度面对成长,体验生活中无穷的惊奇和美感,收获“活在当下,珍惜未来”的
[摘 要]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幼儿美术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力求使学生德美兼备。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幼儿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情趣中学习美术,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广泛的文化情境为前提,渗透德育。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德育;途径  一、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人一生的发展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
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让学生幸福当下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与学生做良师益友、构建良好班级氛
为了构造出更多的弱量子代数类。利用弱化双参数量子群Ur,s^d(sln)的类群元集的方法,给出双参数弱Hopf代数ωr,s^d(sln)的构造,它是单参数弱Hopf代数ωq^d(sln)的推广.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  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这样只会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对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解题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数学本就是一门对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求比较
合适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实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和谐发展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个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学生只有发现了数学之美,才能改变以往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学会欣赏数学之美,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也才能散发出其独有的诱人的魅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呢?  一、实施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