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比较 精彩的演绎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数学教学离不开比较,适时的运用比较,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特级教师黄爱华是一个善用比较进行教学的高手,灵动如风的手法,出神入化的演绎,铸成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
  [片段一]层层递进,对比中完善认知 (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
  生:折。
  师:折的?哎,这个方法听起来蛮不错!到底怎样折的,你能不能折给大家看一看?
  生:(拿一个蝴蝶图形纸片,边折边说)我这样折过后,两边是一样的,所以是对称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对折的方法(板书:对折)证明了这个蝴蝶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我们也来试一试,用这位同学的方法把对称图形都来折一折,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操作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折好的图形,上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实物投影上展示)
  生: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我发现,有一半挡住了!
  生:我发现,两边都合在一起了。
  师:你们说的“挡住了”、“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对折后——
  生:重合了!(板书:重合)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把这些对称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重合了。那现在我们小组的同学再来折一折这些不对称的图形,看看这回又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一起折、讨论)
  生:我发现有一半多一半少,边上也露出了。
  师:那它们有没有重合呢?
  生:没有!
  师:真的没有?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吗?
  生:有,有一点重合。
  师:(拿一个折过的对称图形,和台上同学折过的不对称图形比较)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这个重合得多,那个重合得少。
  生:这个全部重合,这个没有。
  师: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师:大家的表现出色,奖励一下我们自己,来拍拍手吧!1、2,停,我们的两只手掌现在是?
  生:完全重合。
  【赏析】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是“对折后的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其关键词是“对折”与“完全重合”。如何帮学生建构一个“对折”与“完全重合”的表象,从而使学生清晰完整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内涵?教者首先从 “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吗”开问,在“对称”与“不对称”的比对中,“逼”学生想出“对折”的方法,初步感知“对折”的“对称”的意义;接着从正面入手,让学生 “把对称图形都来折一折”,通过再操作使学生经历 “重合”的初始体验。这时,其感知是粗糙的,不完整的;在此基础上,又从反面入手,“再来折一折这些不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在折一折中感受 “一点点重合”;最后进行“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的“重合”对比,形成完整的“完全重合”的表象。其整个过程,前后、正反的对比,巧妙的设问,多次的操作,层层递进,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重合”意义上认识的偏差,完善了“完全重合”的认知意义。 最后的“拍手”环节更是锦上添花。
  [片段二】纵横交错,连比中感悟思考(数的大小比较)
  (代表开始抽签,长江队抽到5,黄河队抽到0,把5和0分别贴到个位上)
  师:(问长江队)你们高兴吗?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个位上的数比他们(黄河队)高。
  师:我们赢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问黄河队)他们赢了吗?
  生:没有!
  师:还没有赢,有必要这么高兴吗!是不是高兴得有点……
  生:过早了。
  师:难道长江队个位的那个5一点用途都没有?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
  生: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一样时。
  师:看来我们还是可以高兴一下。
  ……
  师:接下来一张是不是非常非常重要?(抽千位上的数)
  生:是。
  师:既然那么重要,我有个提议:你们两个先后抽。谁先?(学生都不愿意先抽)那好, 两个人石头剪刀布,一次过,谁赢谁决定。
  (确定长江队先抽)
  师:你是代表……长江队,希望抽几?
  生:9。
  师:(问长江队)你们喜欢9吗?
  生:喜欢。
  师:(转向黄河队)你们希望他们抽到几?
  生:0。
  师:抽0,0行么?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如果千位上是0的话,那就是三位数,不是四位数。
  师:抽0不行,有些没水平,重说,希望他们抽几?
  生:1。
  师:哟,变1了,你们希望几?(问长江队)
  生:9。
  【赏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应用“比较”的思维,教者以更具趣味性的“游戏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分地展示“比较”的过程,让“比较的方法”在学生“抽数的游戏中”自悟自得。游戏分长江队与黄河队,每次抽出同一个数位上的数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如:同抽出个位数字后的大小比较),感悟同一位上的“数字”大小对整个数的大小的影响;每个队抽出不同数位上的数后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如长江队个位、十位、百位上数的意义,个位、十位、百位上同是数字“5”的区别等),感悟数字所在的“数位”对整个数的大小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纵横的比较还体现在教者的教学策略上。以上的片段中,体现了两种策略:一是抽数前思考、猜测。如当两队抽千位数字时,教者并没有让学生立即抽数,而是先提问思考:“希望抽几?”“你们希望他们抽到几?”二是抽数后反思:每次抽出一个数位时,都要问学生:你们高兴吗?为什么高兴?我们赢了吗?抽前抽后的双重思考,正反两面的不同态度,学生经历的不仅仅是游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感悟与思考的过程。多重连续的比较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主题鲜明的数学画境。
  [片段三]触类旁通,类比中创造发展(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
  师:我们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有不懂的问题吗?有新想法吗?
  生:生活当中为什么都用百分数?有没有千分数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想法,有创新。生活中的确有千分数。猜一猜,千分数长得什么样呢?
  生:我想千分数肯定和百分数相似,也是分子后面挂一个千分号。
  师:你能通过百分数联想千分数,很了不起!千分号又长得什么模样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千分号,好不好?
  (学生设计千分号,并陆续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略)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黑板上的作品。先请第一个同学说。
  生: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了。
  师:(欣赏地点点头)有意思!是呀,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不就有三个圈吗!我们看看有几个同学设计三个圈的?
  (师生共同欣赏。)
  师:看来比较多的同学都认为千分号和百分号一样,圆圈应该分别放在斜线的上边和下边。第三个圆圈有人放斜线的下面,有人干脆放在斜线上或顶端,还有圆圈套圆圈,很有个性。这位同学把三个圆圈串起来,或者全放到右边去,我想也有他的道理,免得和后面的圆圈混淆。这有四个圆圈,好像是(拖音)
  生:我原来也打算画三个圆圈,但看起来不对称,我觉得加一个美观(掌声)。
  师:与众不同,有创见!
  生:我画糖葫芦也是有讲究的。第一个圈比第二个小些,第三个比第二个大些,颜色也不一样,串起来像个糖葫芦,记忆很方便。又因为10后面只有一个零,比100小,1 000后面有三个零,比100大,所以斜线上的圆圈一个比一个大(热烈掌声)。
  ……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创造性。那么,人们通常使用的千分号是怎样的呢?请看:(投影显示)
  邳州市的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36‰。
  师: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千分数。和黑板上哪一个一样?
  ……
  【赏析】课近尾声,本以为可以画一个句号,然而一个简单的质疑环节却“质”出了一片新天地,妙笔生花出一个“千分数”。顺势而流,因为学生有百分数的学习历程与体验,创造“千分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学生触类旁通,由“百分数”猜想“千分数长得什么样”,迁移中类比,类比中有模仿,有创新。教者所做的仅仅是提供一种新知生长的环境,引发的是一个创造发展的触点,点燃的是一片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然而,这一切皆系于教者心中“比”的这一根弦。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相同、相似和差异的逻辑方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有效,以上撷取的仅是黄爱华智慧地运用比较的几朵奇葩。(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sungongw@126.com
其他文献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习具有类似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最近,听了苏教版“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师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并经过不断提炼、积累与丰富,扩展学生的知识经验,促使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孵化器,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教研组“三合”,即磨合、整合、合力。磨合,是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交流,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教学思想、教学特色、教学方式的碰撞,着力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使每个教师快速成长,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集体备课的讨论与公开课、竞赛课前的探讨
期刊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是所百年名校,从清光绪末年创办至今,上下横跨逾三个世纪,办学历史悠久。1967年由原“法院前小学”更名为“邮政路小学”以来,学校“老树勃发新枝”,以良好的教书育人业绩屡获盛名。曾荣获“全国红旗学校”“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学校”“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学校”“江西省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先进学校”“江西省创新发展年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南昌市名校”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的历程,作为校长
期刊
2010年11月22日,冬日煦暖,秋露叠金。为期3天的抚州市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在南丰县子固小学拉开了序幕。百余位来自各县区的教学代表汇聚一堂。“如果说曾经的习作教学一直让我痛,并快乐着!那么自全市倡导的作文教学改革以来,萦绕于我心怀的,则是幸福,并快乐着!”来自崇仁县实验小学的黄艳燕老师参加完活动感慨万端。  此次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围绕“读写结合”主题,从中、高年级不同的学段特点展开。
期刊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了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前准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使学生能站在“起跳点”上“跳一跳”,运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对比分析,来
期刊
“老师,今天是你的生日,樟树二中全体师生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是教师节,樟树二中校班子成员祝福学校全体教师节日快乐!”“最近,天气较热,希望家长们教育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下江河游泳!”“您的孩子开学以来,各方面表现良好,尤其学习积极性较上学期有较大提高,特此报喜!”日前,樟树二中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因为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封封手机短信而备感激动。这是该校为进一步拓展育人渠道、完善教育机制、营造和谐氛围的一项
期刊
有幸听过名师的课,他们清新流畅、自然真实的精彩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名师们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的留白艺术,动静之间,张弛有度,让人叹为观止,更见名师的无限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片段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徐斌(认识乘法)  (为让学生感知乘法的简便,徐老师出示电脑图每组2台,3组)  师: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算的?  生:6台,加法。  师:(依次出示电脑图每组2台,6组)一共有
期刊
有幸到重庆参加了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十二节获历届全国小学语文竞赛一等奖的课。这些课,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尤其是王玲湘老师的课赏心悦目。  【片段一】品读之美  师:学语文,抓住关键词,要读进去——读进脑中,读进心里;要想起来——把词语描绘的画面在大脑中放出电影来,放出画面来,想一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
期刊
【片段一】解读黑人梦想  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近黑孩子罗伯特,去感受他的生活,触摸他的心灵。1963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大屏幕显示:“我有一个梦,我梦到有一天黑人男孩和女孩能跟白人男孩和女孩手拉手像兄弟姐妹似的走在一起……”学生读)  师:这句话也道出了黑孩子罗伯特的心声,这个梦想正是他的梦想。读完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黑人很想跟白人
期刊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给单凭教材进行教学的课堂带来无穷的生机,让学生不出教室就能知晓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更广泛、全面地了解整个社会。下面以《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为例,欣赏名师如何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品德课堂。  【片段一】穿越时空,体验血染的风采  师:孩子们,1949年10月1日,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