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合.整合.合力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孵化器,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教研组“三合”,即磨合、整合、合力。磨合,是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交流,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教学思想、教学特色、教学方式的碰撞,着力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使每个教师快速成长,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集体备课的讨论与公开课、竞赛课前的探讨等。整合,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对教学信息、教学方案的提炼与选择,是教育教学、教改教研措施的优化,是对优秀教师的提升和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形成集体教学方案,听评实验课等。合力,是个人集备课组与教研组之力,在施教过程中既充分发挥集体教学方案之长,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之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教学特色与个人教学风格的同步提升。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听评示范课、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等。
  1.磨合。包括横向磨合与纵向磨合。横向磨合,即本年级各学科组之间的磨合。例如初三英语备课组,在单元和课时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成员,对单元与课时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进行课前大讨论,各人说出理解与教学设想,交流所掌握的教学资料与教学信息,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辅导的措施。同时,就英语作文、英语文化等问题与语文、历史等备课组进行交流,务必做到上课之前全面掌握有关的教学信息,避免课前“昏昏”、课堂“夹生”的现象。纵向磨合,即同一学科不同年级备课组的交流磨合。一是在学科教研组组长的组织下,不同年级进行相互集体备课:一方面了解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学情;另一方面在教学重难点上进行上下衔接,集体突破;再者,使不同年级的教师熟悉整个初中的教材特点与教学方法,站在整个初中阶段审视本年级教学,提升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胜任循环教学。二是在教师公开课与竞赛课前,召集教研组成员进行跨年级的讨论,务必使执教者从不同层面上掌握教学信息,完善教学设计,起到以一带十、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2.整合。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硬件整合,是对教材教参、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的整合。各教研组组织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和对学生进行训练与辅导之前,对学校和各成员手中的硬件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遴选,务必做到“下海上岸”。“下海”,即深入到资料库中,广泛搜集有用信息;“上岸”,即站在学生实际,审视选取省时有效的资源,在资源效度上做足功夫。例如学校试题库建设,教研组集体共建系统的试题库,做到每章每节都有自编自选的、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试题,并注意积累、保存与更新,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灵活选用,从而保证平时教学检测的效度。软件整合,是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特点、教学风格的优势整合。教研组直至一个备课组,成员的年龄、学识、性格、经验等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自然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辅导也存在着不同的想法。这就需要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施教之前去整合、优化这些想法,形成最佳方案。如在听评实验课之前,不但本教研组展开教学讨论,取长补短,而且可吸收其他教研组成员来讨论、听课、评课,做到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然后形成最优施教方案,从而加快新手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的提升,整体提高教研组的教学水平。
  3.合力。是集体力量的聚合,是团队意识的实践。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每个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教学艺术,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形成一股合力。课前,大家分工合作,找资料,写方案,制教具,尤其是上示范课、参赛课,要把执教教师的事当做整个教研组甚至整个年级组的事,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研究、设计、优化施教方案。平时上课,不搞个人的随意发挥,而是结合个人的特点去实施集体备课的方案,让集体方案插上个性的翅膀,使每节课既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又张扬个人的风采。课后,大家一起谈谈实践的效果,反思方案的欠缺,补充完善后由备课组长记录并存档,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设计库。如语文教研组,课前分单元分课文,各备课组成员先写好课时教案,然后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完善,统一意见后形成分课时教学方案,作为教师上课的蓝本,课后再集中进行教学反思。
  “三合”教研组活动模式的开展,是教研行为,也是学校行为,教研组需取得学校的支持,让学校从制度、时间、经费、考评等方面保证活动的组织实施,取得实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
其他文献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建构1公顷的表象,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准备一节课,我们常常会从对自己或他人以往教学经验的回顾与反思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总会有别样的收获。“认识公顷”的常见教学流程是:第一环节,出示一些图片,告诉学生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
期刊
孙子兵法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补给的效率和流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古代战争的成败,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做好课前准备,就像古代战前准备“粮草”一样。本文所讲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上数学课前进行的准备,是学生在课外为学习新知所进行的相关准备,主要有特定物品准备、知识与经验准备、活动准备、心理准备等。    一、学生课前准备
期刊
在文本中感知形象,从形象中触摸社会生活,应当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写作思想。所谓“为时”,就是说文艺创作必须能反映时代现实,并为时代现实服务;所谓“为事”,就是说文艺作品必须写社会、写人民生活的具体事实,从而达到反映现实的目的。自然,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就必须认识社会生活。引导中学生这一群特殊的读者,
期刊
“悠悠古韵枫杨冠下传文化,默默园丁桃李花前育未来。”伫立在南昌市邮政路小学门口,记者立刻被眼前浮雕墙上这副对联所吸引。走进学校,明媚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操场旁一棵硕大的枫杨树映入眼帘。这棵粗壮、繁茂、葱茏的百年枫杨傲然屹立,像是一位长者在述说着岁月故事。小鸟们不时地从枫杨树上飞下来,环绕着校园发出婉转的鸣叫,像是在欢快地唱着歌儿……     悠悠枫杨翩翩舞     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期刊
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不是善导。何为导呢?钱梦龙老师说最好的应该是“因势利导”。顺势而导,师逸而功倍;反之必师劳而功半。阅读教学应该开始于识“势”,展开于善“导”,最重要的是从质疑开始。  【片段】  生:题目是“三借芭蕉扇”,可孙悟空没有一次是借,这个题目不对?  师:你认为三次“借”可以换成什么呢?  生:第一次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又踢又跳,硬要她交出扇子,铁扇公主不得不交出来
期刊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篇幅较长。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着眼于细微之处,巧妙引导学生想象、朗读、感悟,让悲惨刺痛人心,让美丽与快乐尽情,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徜徉在凡卡的精神世界里,和凡卡一起哀求,一起回忆,一起梦想……  【片段一】丰满“打”字,触摸悲惨世界  (屏幕出现凡卡信里“痛苦的学徒生活”这一段落)  师:“打”——似乎很平常的一个字,请一个同学读“挨打”的部分,看看哪些字眼深
期刊
【片段】  师:好,记住这些词语的读音,扫除了读书的拦路虎之后,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生大声朗读)  师:大家读得很顺畅、很流利,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缺点——读得没有文言文的味道,请再读第二遍,这次要读出一点文言味道来。(生茫然,文言的味道怎么读出来)  师:大家不知道文言的味道怎么读出来?那好,老师示范,请大家找出来“念无与为乐者”的“念”,“盖竹柏影也”的“盖”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
期刊
不少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过于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超过了学生的理解力,教起来也费力。而特级教师诸定国执教的《孔乙己》给了我们启示,他匠心独具的设计让我们领略到鲁迅先生作品的无穷魅力。    【片段一】    师: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_______的孔乙己。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  生: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小说中第5自然段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获得者李春盛老师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作了有益尝试。李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通过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环境,精心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实践,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
期刊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习具有类似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最近,听了苏教版“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师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并经过不断提炼、积累与丰富,扩展学生的知识经验,促使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