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应担负学生未来生活的导师、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角色的观点,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角色 角色定位
一、学生未来生活的导师
1.引导。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3.诱导。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诱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
4.辅导。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教育是教师引导和辅佐学生建构真理的过程,而真理是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的。教师应该既守为师之规范,又超越其规范,以自我反思的方法用心呵护学生批判的思考力,弘扬学生的个性,培植学生的自主理性,树立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世界,使高尚品质得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形成、提升,从而成为真正的人。
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信息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个性化、综合化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信息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为此,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等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具有信息化色彩,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放在教学软件的编制设计和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2.课程开发的能力。在教师被公认为课程教材执行者的年代,课程的范围十分狭窄,它仅仅意味着把与本学科有关的材料分成一个个单元,规定出完成各个单元的时间,以此来表达概念和实例。而现代学校环境应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课程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全部经验加以拓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本身就已渗透到了家庭和社区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要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开发中去。
三、新观念、新知识的学习者
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职业流动频繁,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人一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桶水相对于一杯水的容量已不能满足网络化学习社会中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立足较高的知识平台开阔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通过“授之以渔”,而达到“认同其理”,“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真理世界的不断追问,投射给学生直接的心灵震撼。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精神生命力,从而引起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学习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操作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四、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代言人,既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纪律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与依赖关系。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平等化。教师应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优良的人格魅力,努力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其次,教师应能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营造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这样师生就可以在理解中不知不觉地拉近距离,进而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再次,教师应具备调控交往的能力。教师调控交往的能力对于协调师生关系,促进与全体学生的有效交往十分必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真实的同情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理解、信任、同情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另外,现代学校教育推倒了校园的围墙,学校、家庭、社会连成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成为新型的、开放式的、具有社会活动家色彩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角色 角色定位
一、学生未来生活的导师
1.引导。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3.诱导。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诱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
4.辅导。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教育是教师引导和辅佐学生建构真理的过程,而真理是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的。教师应该既守为师之规范,又超越其规范,以自我反思的方法用心呵护学生批判的思考力,弘扬学生的个性,培植学生的自主理性,树立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世界,使高尚品质得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形成、提升,从而成为真正的人。
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信息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个性化、综合化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信息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为此,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等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具有信息化色彩,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放在教学软件的编制设计和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2.课程开发的能力。在教师被公认为课程教材执行者的年代,课程的范围十分狭窄,它仅仅意味着把与本学科有关的材料分成一个个单元,规定出完成各个单元的时间,以此来表达概念和实例。而现代学校环境应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课程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全部经验加以拓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本身就已渗透到了家庭和社区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要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开发中去。
三、新观念、新知识的学习者
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职业流动频繁,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人一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桶水相对于一杯水的容量已不能满足网络化学习社会中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立足较高的知识平台开阔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通过“授之以渔”,而达到“认同其理”,“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真理世界的不断追问,投射给学生直接的心灵震撼。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精神生命力,从而引起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学习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操作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四、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代言人,既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纪律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与依赖关系。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平等化。教师应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优良的人格魅力,努力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其次,教师应能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营造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这样师生就可以在理解中不知不觉地拉近距离,进而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再次,教师应具备调控交往的能力。教师调控交往的能力对于协调师生关系,促进与全体学生的有效交往十分必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真实的同情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理解、信任、同情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另外,现代学校教育推倒了校园的围墙,学校、家庭、社会连成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成为新型的、开放式的、具有社会活动家色彩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